□李 立
電視新聞專題片的采訪技巧
□李立
摘要:采訪是搜索和收集新聞的材料并為此而開展一系列的調查和研究的活動,是新聞工作最基礎的行為,因而也是新聞工作人員所必須要熟練掌握和運用的基本功。為了能夠及時有效地捕捉到新聞材料,作為記者必須要用敏銳的觀察力來觀察周邊的世界,還要能夠辨別出新聞事件的內涵和深意??偠灾?,作為一名合格的記者,不但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還要能夠掌握基本的采訪技巧。
關鍵詞:新聞采訪;專題片;技巧運用
目前社會上的所有行業(yè),都有自己所獨有的特征,以及對從事該項工作的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方面獨特的要求。新聞業(yè)作為其中之一,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從事新聞業(yè)的工作者們也就無疑都具有與其他職業(yè)不同的特殊性,以及在社會上的影響和地位。新聞采訪其實就是新聞素材的采訪收集以及對采訪對象的訪談的合稱,指的是記者或者是其他的相關工作者,為了了解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基本情況或是為了完成采訪報道工作,圍繞著采訪收集所得的新聞素材進行更深入一步的調查、分析、研究等相對比較特殊的行為。
采訪前的準備是從事新聞采訪活動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很多的新聞工作記者在這條類似生命線的環(huán)節(jié)上是寸步都不會讓的。甚至于不顧自己的人身安全去查清事件的真實情況,如果記者在整件事件的過程中跟著別人的觀點走,自己不做更深入一步的調查,很可能會造成錯誤的報道,扭曲了真相。常言說得好,沒有準備的戰(zhàn)爭不能打。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的采訪跟采訪前所進行的準備是分不開的。不管采訪的是事件還是人物,作為一名記者都要盡自己的能力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得最大量的資料,并且通過自己的整理和思考研究,從而能夠思考出全方面的、深入的提問。從而能夠做到人們常說的有的放矢。只有這樣記者才能在采訪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引導和主導的位置。與此同時被記者觀察到的細節(jié)也可以成為采訪時候的提問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更能夠讓受訪者認同。
要想使電視新聞專題片變得生動形象,在新聞專題片采訪過程中,記者非常有必要對新聞中很多閃光細節(jié)進行挖掘。一篇好的新聞專題片,除了要具備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外,還應該具備一些細節(jié)性的東西,如細節(jié)的真相、數(shù)據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吸引觀眾的視線。因此在進行新聞采訪時,記者應該有針對性、具體地進行提問,避免那種盲目沒有目標的提問,因為這種問題會使被采訪者產生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只能采用一種敷衍式的回答。比方說在進行一些民生類的新聞報道采訪時,記者應該更多地從普通百姓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從基層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新聞,從而得到一些看似普通,但卻反映出特定意義和思想的新聞,從而得到一篇受到普通觀眾所喜愛的電視新聞報道。
從事記者這行工作的人,大多數(shù)對新聞業(yè)的工作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有著無限的工作熱情??v然記者對于自己所報道出來的事件不能夠做出自己的評論和不客觀的觀點,但是在各種各樣的事件中,為何只報道這件事情而不報道其他的事情,這個當中其實就暗藏著記者的主題思想。寫出的文章是對獲得的材料進行選擇和舍棄之后產生的,但是寫的新聞也不是簡簡單單地把整件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平平淡淡地寫出來,而是要有側重點地突出新聞中的若干點來作為新聞報道的主要目的和中心,我們在這里所提到的框架不是新聞的結構,是新聞在寫作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的范圍,絕不能夠做出與事實相悖的新聞。新聞是需要報道最新發(fā)生的事情,需要全面而且要客觀,不能夠有任何偏頗,這些不但要了然于心,更要在新聞的采訪、收集和寫作的工作過程中,將其當做重要的理念依據。
在進行電視新聞采訪時,記者應該根據被采訪者的性格、修養(yǎng)等特點采取靈活的采訪方式,比方說開門見山、迂回接近等方式。對于那些性格較為豪爽的對象而言,記者應該用坦白直率的語言進行采訪;而那些禮節(jié)性的采訪則比較適合用婉轉含蓄的方式進行表達;面對那些性格較為急躁的被采訪者,利用旁敲側擊的采訪方式可能更容易得到需要的回答;而面對那些性格較為內向、不善表達的被采訪者,利用直接和強硬的采訪方式可能會收到理想的效果。關鍵問題就是要針對不同的人進行針對性的采訪。另外,在采訪過程中遇到一些特殊對象時,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采訪方式進行采訪。
為了搞清一個事實,有許多必不可少的提問,但記者應當搞清楚問題,妥當?shù)胤峙浣o不同的采訪對象,說明采訪目的,爭取對方協(xié)肋。與采訪對象第一次見面時,記者應當盡快出示介紹信并說明采訪目的,以求得到對方的信任。在采訪中,被采訪者應注意回答問題時盡可能言簡意賅,提供準備信息,便于記者抓住重點。同時應真誠作答,無需弄虛作假。除了在回答問題時的語言能反映被采訪者的個性特征外,體態(tài)風貌也是記者應關注的方面。
提出的問題要是具體的。經驗不夠的記者,可能提出的問題過于寬泛和籠統(tǒng),甚至目的不明,讓人摸不著頭腦,譬如說:您是怎么想的,您有什么感想?等等類似的問題,都是讓人很難以回答的問題,而且也只能得到對方同樣非常寬泛和普通的答案,所以提問必須要有特征性和具體性,只有做到這點才能夠得到有意義的答案作為材料。
要把采訪中單純的問答,變成一問一答有節(jié)奏的交流,這樣的采訪更容易讓采訪的氣氛緊張,問一些讀者最想知道的,最想問的問題,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問題,這樣才能讓讀者和普通大眾們對新聞采訪感興趣,而且提問的時候應注意問題要直接、簡單、易懂,不要犯籠統(tǒng)、模糊、寬泛的錯誤。
新聞在進行采訪中,會出現(xiàn)被采訪人沒有按照記者提出的問題回答,而且聯(lián)想出了一些不太相關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打斷對方的談話會顯得自己沒有禮貌,但是又不能讓受訪者隨意地發(fā)揮,在這樣的兩難狀況下,作為記者就要臨機應變,委婉但是有效地把話題拉回到自己的問題上來。要做到這一點,記者必須全身心投入。記者身心投入了,才能走進人民群眾中間,同人民群眾保持零距離接觸。才能感染對方,使對方有感而發(fā),真情流露。
總而言之,新聞采訪工作是最能夠把新聞工作的工作特點體現(xiàn)出來的一項工作,也是作為新聞記者的一項最基本、最需要熟悉掌握的能力。而采訪技巧就是記者在新聞采訪活動的過程中運用的一種新奇巧妙而又靈活多變的訪問方法,它是采集真實材料、打開真相之門的一把金鑰匙,也是許許多多新聞記者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匯集起來,加以概括、提煉的結果。新聞采編人員肩負著“輿論先行”的社會責任,應該注重培養(yǎng)自身的新聞敏感性,樹立以民為本的價值取向,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要求自己,同時在實踐中樹立自己獨特的風格。
參考文獻:
1.沈艷玲.淺析如何提高電視新聞采訪技巧[J].中國科技博覽,2011(25)
2.曹莉.提問是記者的天職——電視新聞采訪技巧探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9(4)
3.穆婷婷.論電視新聞采訪的技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11)
作者單位:(大同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