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浩
張生逾墻與干部自律,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擺在一起說一說,聊博一笑之余,對我們的黨風廉政建設也不是沒有一點啟示意義。
張生是古典名著《西廂記》中的人物。張生赴京趕考途中,在普救寺邂逅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魂兒立馬被勾去,連趕考的大事也被暫時擱置一邊。父母家人皆不在身邊,沒有人直接監(jiān)督;寺院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與單調(diào)的生活;人間四月天的芳菲美景與人間尤物崔鶯鶯的可愛;兩人都正當青春年華,尚未婚配;兩人之間心有靈犀一點通,早就是郎有情、妹有意。因此,最后導致“逾墻事故”,造成局面混亂差點不好收場,也不難解釋了。
干部腐敗的誘因,不外乎金錢的誘惑、燈紅酒綠的刺激、被阿諛奉承前呼后擁的快意、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霸氣。它們給那些私欲泛濫自我膨脹者帶來的感覺,豈止是一個“爽”字可以概括。
從人性的角度分析,追名逐利作為人的一種本能,其實也是與生俱來的。人的欲望本來就沒有止境,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在價值多元甚至混亂的影響下,那些沒有相當定力的人,難免會被沖得東倒西歪,就像一塊干癟的海綿,吸納了許多的污水后,導致整個變形而面目全非了。
但不同的是,張生、崔鶯鶯兩人相愛,是因為荷爾蒙的作用,才導致行為過火。這其中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更有著時代背景的原因,實在是讓人不能、也不忍心過分苛責,相反,我們對此事是贊成的、鼓勵的、理解的。而腐敗者的表現(xiàn),則完全是源于內(nèi)心陰暗的心理,不純的動機,復雜的心計??纯茨切└瘮≌弑傲育}齪的交易,令人鄙夷的手段,哪有半點美感、詩意可言?哪有半點感情、真誠可言?哪有半點人品、格調(diào)可言?
在張生和崔鶯鶯那里是,一個小心試探:“月色溶溶夜,花蔭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一個暗吐心聲:“蘭閨久寂寞,無計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而在違法亂紀、徇私舞弊的各類腐吏那里,他(她)們可沒有這么富有情致:要么是直接赤裸裸地索要,要么是閃爍其詞間接暗示,要么是左顧右盼半推半就,要么是掩人耳目冠以堂皇的名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總不外乎權錢交易、權權交易、權色交易幾個大類。從高級領導,到低級官員,到一般公務員或行政人員,腐敗只有程度深淺之分,在性質(zhì)及其表現(xiàn)上基本一樣。對其中的種種表現(xiàn)形式,也沒有必要在這里詳細列舉。
張生逾墻與干部越矩的結局都會怎樣呢?
據(jù)有關文獻資料記載,最早在《鶯鶯傳》中,“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逾焉,達于西廂……”然而,最終崔鶯鶯被張生始亂終棄,結局很悲慘,至少在審美上是“不美”的。為符合傳統(tǒng)審美文化的需要,王實甫天才地將其改編成結局圓滿、充滿喜慶的《西廂記》。崔鶯鶯雖很慘,張生也很丟人,雖然占了一時的便宜,卻被后人永遠釘在恥辱柱上,為人所唾棄。而那些準備伸手、正在伸手或者得了實惠將手已經(jīng)縮了回來的各級官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在精神上不免要經(jīng)常保持著緊張的態(tài)勢,時間久了,多少會對心腦血管、五腑六腑都有影響;在國家高壓打擊腐敗行為的態(tài)勢下,則有更多的墮落者先后被揪出來,身敗名裂被人恥笑。因此,行腐敗者,不管是當“崔鶯鶯”的角色,還是當“張生”的角色,在類似的游戲中,最后的下場都好不到哪里去。
舉一個例子:報載某地稅務部門一個稅收管理員,利用自己所征管的一戶生產(chǎn)環(huán)保磚企業(yè)優(yōu)惠政策適用資格審批的權力,多次以各種名義向企業(yè)伸手“吃、拿、卡、要、報”。因為怕受到報復,企業(yè)敢怒不敢言;加之企業(yè)也確實想在政策的“自由裁量”上得到更多一些好處,于是也就忍耐了。自以為并沒有第三方知道雙方之間的事,況且每次收受的數(shù)量也不大,構不成受賄,即使查也查不到自己這個“小干部”的頭上。這種小敲小打積少成多式的腐敗和僥幸的心理,具有相當?shù)牡湫托院臀:π?。果然,還是因為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到底沒有處理“妥帖”,事情才暴露出來,當事人都被稅務部門作了嚴肅處理。在這個案件中,“張生”——該稅收管理員和“崔鶯鶯”——該企業(yè),最終落了個翻船的田地。
張生越過的是一堵土墻、磚墻或者石墻,法律制度、道德界限,顯然也是一堵“墻”。那么如何避免,甚至杜絕類似“悲劇”的發(fā)生呢?
從外部環(huán)境看,法制的完善、各項制度和機制的健全和落實,是深化黨風廉政建設,促進干部自律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前提。稅務機關為促進干部自律做到守紀律、講規(guī)矩,必須不斷地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和氛圍。首先,要持之以恒地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動。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喜聞樂見,潛移默化地逐步形成堅強的黨性、強烈的廉恥意識和高度的自覺性。其次,要不斷完善制度、健全機制。切實加大落實制度,使履行職責特別是監(jiān)督職責真正落實到位,把監(jiān)督重點要放在關鍵部門、關鍵環(huán)節(jié)上,大案要案要嚴查,輕微違法亂紀行為也決不能忽視。其三,要進一步加大對違法亂紀者的懲治力度。不能當好好先生、和稀泥,或拿紀律打折來換取所謂的“寬宏、大度、仁義”,更不能聽之任之。這樣,使受教育者認識到違法亂紀需付出較大代價,進而產(chǎn)生畏懼感。其四,要注重精細化、細節(jié)化、針對性的監(jiān)管。在操作上,“胡蘿卜加大棒”的一類做法很務實,“胡蘿卜”要甜,“大棒”要狠,這才有效;“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對挽救同志是一個基本原則,但牙齒爛到不拔不行的時候,仍然去百般修補,非但治不好牙齒,相反會帶壞旁邊的牙齒和牙床。
從干部自身看,他(她)們應該意識到,切實加強個人自律,對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對樹立依法辦事的行政形象、遵紀守法的公民形象和自省自修的個人形象,實際上都是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加強個人自律,不僅要在行政執(zhí)法工作中嚴格依法辦事,更要在工作之外以一個國家公務員的標準和要求來約束自己;不僅要在人前做到堅決戒貪,包括仕途、錢財、男色或女色等,更要在人后堅決做到慎獨,切莫謂行事機密并無他人知曉;不僅要勤于學習政治理論、思想潮流和廉政文化,更要自覺進行非功利性閱讀,讀文化傳統(tǒng),讀歷史地理,讀心理學,讀方法論……在讀書生活中確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念,將自律作為養(yǎng)正氣、蓄精神的必要手段。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襟懷磊落是福,心底坦蕩是福,平安自保是福。
當然,《西廂記》反映的是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衛(wèi)道者,同以崔鶯鶯、張生、紅娘為代表的禮教叛逆者之間的沖突;而各種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制度,則是體現(xiàn)人民意志、規(guī)范社會秩序、維護公共道德的標準性文本,代表著民主、公平與正義,在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這里,也只是挑出兩者之間的某些基本類似之處,進行若干亦莊亦諧的比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制度建設與道德修養(yǎng)是黨風廉政建設的兩極,很難說孰輕孰重,唇齒相依、相互彌補應該是兩者關系的真實界定。
西廂房旁邊的那堵墻,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如果你成心要翻過去。不要說只是區(qū)區(qū)一把鎖鎖住大門的墻了,就算是一面沒有門的墻吧,從這邊到那邊也不是難事,畢竟墻是人修的。修得總不會太高,否則既耗費物力又有危險,再說梯子可以跟著往上長;在上面鋪一些玻璃渣防備人爬吧,完全可用牛毛氈裹住墻頭墊腳,對張生們來說,下刀子在上面恐怕也沒有用;墻修厚些吧,掏一個缺口不過多費點勁而已……因此,加強干部自律的重要性和難度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