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榮
(四川警察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試論構建具有精氣神的公安校園文化
唐榮
(四川警察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精氣神是公安校園文化的靈魂,是社會正能量之源。強化學生精氣神,能助力學生尋夢道路,讓夢想照其進現(xiàn)實,讓信仰充實其心靈,給學生成才提供動力??赏ㄟ^加強師長的言傳身教,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主人翁意識,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夯實知識根基,鍛煉健康的體格,提升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以及強化先進楷模的激勵等途徑構建具有精氣神的公安校園文化。
精氣神;公安校園文化
精氣神最初是道教術語,指元精、元氣、元神的統(tǒng)一,后來引申到哲學、醫(yī)學等范疇,從而衍生出宇宙萬物循環(huán)與人體生命活動的法則。而在當代社會,精氣神更多的是作為人或社會的一種積極精神面貌呈現(xiàn)。精為本源,氣為推力,神為最終表現(xiàn)。精誠所至,浩氣貫注,神采煥發(fā)。精氣神三者各自作用,又互相牽引,循環(huán)成一股正能量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精氣神的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一是個體表現(xiàn)。個人的發(fā)展,除了外部環(huán)境使然,很大成分還要取決于自身的素質,這時候智商與情商就起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那么,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更多是表現(xiàn)在心里素質的差異。精氣神,就好比每個人體內的養(yǎng)分,養(yǎng)分越多,信念越真,干勁越足。一個渾身煥發(fā)精氣神的人,必定內心陽光,對生活充滿熱愛,對理想堅定不移。這樣的人,在群體中就好比一縷春風、一股活泉,把愛與希望通過己身傳遞給身邊的人,由千萬個個體聯(lián)動,形成向上的整體氛圍。二是社會表現(xiàn)。任何人都無法完全脫離社會的大環(huán)境獨自生存,因此,社會的走向直接影響每個個體的命運。法制和諧的社會,必然是向前推進的,在發(fā)展進程中自然是少不了精氣神作為推動力。人心團結,城市穩(wěn)健,國家崛起,這些都是精氣神最直接的社會表現(xiàn)。整體環(huán)境的朝氣也會促使群體中的個體順應大流,從而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融入這個社會,更助力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
當前,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后,中國人尤其需要的就是敢于銳意進取的意識,精氣神恰恰是這個時代所必須的??v觀中華數(shù)千年的歷史,哪一次時代的重大變革不是昂首闊步走過來的?有思想才會有行動,而成功的行動則必須以正確的思想為前提、以堅定步伐為指引,先孕思想之“精”,再凝團結之“氣”,匯合信念之“神”,高歌挺進,定然夢的前方就在不遠處!“精氣神”于今日的中國而言,應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核心,改革夢是美好的,亦是任重道遠,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所肩負的時代責任感,以精氣神為依托,為美麗的中國夢添上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積極的心理暗示。
人,具有高度的感知意識,當某種能量充斥在人的感官周圍,人或多或少會被這種能量所影響。大學階段正是人生最富朝氣的年齡段,精氣神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青春蓬勃的警院學生恰恰是它最好的載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這個時候也是求知欲最為強盛的時期,一旦有了正確的思想引導,便可一路陽光。人處在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學習環(huán)境,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很容易就會被這樣的環(huán)境所同化。面對這個時代的驕子們,營造具有精氣神的教育環(huán)境,外在環(huán)境氛圍潛移默化形成的心理暗示與約束,無形中會作為一種鞭策,伴隨著警院學子從校園走向社會,走向警徽下忠誠的承諾!
(二)正能量的相互傳遞。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群體效應,只要其中一人踏出正確的步伐,后面的人亦會群起跟隨。而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同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是一點微弱之光,放射到群體中,亦可以升起萬丈光芒。一個人的力量固然有限,只要理想不動搖,尋夢途中從來都不是孤軍作戰(zhàn)。警院作為人民衛(wèi)士的搖籃,團隊互助精神的培養(yǎng)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人能力再強,亦必須在集體中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警院學生未來的挑戰(zhàn),不應是武力上的對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備戰(zhàn),腳踏黃土,頭仰藍天,一個眼神的交匯,一聲有力的誓言,都可以化作熾熱的能量點燃彼此心中最真摯的夢想。
(三)大學生精神風貌的風向標。
一個國家未來命運如何,可以從年輕一代身上窺見,大學生,無疑便是當代年輕人中的翹楚,也是整個民族的希望所寄。警院學生由于其專業(yè)遠景的特殊性,學生時代的精神面貌也提前折射出未來的職業(yè)素質,更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安定與否,所以,警院人的德行操守,也成為其它大學的風向標。只有打造出充滿朝氣與活力的警院文化,才能不辜負全社會的期許與信任,這就要求警院人傾力打造出具有精氣神的公安校園文化,用青春塑造忠城警魂。
(四)學生未來社會角色的定位。
公安警察學院不同于其它類型的高校,它從學子一踏入校門便賦予了其未來的社會責任感。警徽肩扛,使命便義不容辭,因此也對警院學子提出了有別于其他大學生的要求。警院以培養(yǎng)人民能信、警隊能用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在抓牢知識儲備的同時,更要側重人才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古時行軍打仗有“一鼓作氣”之說,這里的“氣”指的就是士氣,引申到文中,也就是指整個警院學生隊伍精氣神。正因為有今日的精神昂揚,才鍛造出明日的信念如鋼。精氣神于警院學生而言,是實踐忠誠與夢想的堅固基石。
(一)加強師長的言傳身教。
韓愈《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可見,無論是課業(yè)傳授還是精神引導,教師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然而,文化氛圍的打造不是靠幾句口號喊出來的,需要靠實際行動創(chuàng)造,這時候,就需要自上而下地進行滲透傳播,學院領導教師自然要身先踐行。要明確的是,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并不是一時興起的“作秀”,而要以平實的姿態(tài)融入日常點滴,勤勉躬耕于三尺講壇,真誠服務于校園方寸。如果說年輕的學子們是初升的旭日,那么師長便是托起太陽的人梯。每一位教職員工,都必須有甘為人梯的精誠、無私奉獻的氣度和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相信每一分光熱的播灑,將助力無數(shù)熱血赤子把理想照進現(xiàn)實。
(二)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主人翁意識。
所有熾熱的情懷,皆因由愛,所有忠誠的信仰,都是對理想的堅定不移。要想讓夢想之花開得絢爛,必先投入全身心的愛。在社會主義進程中,如果坎坷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難當做考驗。因為整個中華民族本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涅槃中崛起。92年前,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燃起了共產黨在國內的第一縷曙光;64年前,天安門城樓上偉人用自豪的言語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年過去,時光見證了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上每一個堅實的足跡。要知道,我們屬于這個時代,而時代的脈搏卻掌握在我們手中。作為這個時代的主人,信仰是心靈最堅強的支柱。因為相信,所以不曾彷徨。身為警院人,更應該當好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的排頭兵,用實際行動來擁護黨和國家每一項正確的決策,以主人翁的心態(tài),搞好份內的工作?!凹沂亲钚瑖乔f家”,《國家》里的這句歌詞就很好地詮釋了個人與家國的聯(lián)系:每個人都是自家的主人,同理,亦是國家的主人,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其本質也是在為自家添磚加瓦。當前,中國夢正在起航,我們將用百倍的精神,托起明天的希望,讓夢想之光愈加耀眼璀璨。
(三)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
法理是具有強制性與權威性的約束力,是整個社會得以有序發(fā)展的必要保障。人民警察,站在維護社會秩序的第一防線,執(zhí)法先要懂法,因為法律是執(zhí)法最權威、最基本的依據(jù)。對警院人來說,法律也是一種鞭策,一雙法眼使我們辨析世間的美丑善惡,更明確自身所背負的使命。所以,正確法律觀念的樹立在學院教育中應擺在重要的位置,要讓法律的意識在每位學生心底生根發(fā)芽。法律教育,不應只停留在課內,更應延伸到課堂之外。比如可以舉辦一些法律知識的圖片展、講座等,校園廣播、校內網也可定時或不定時穿插法律法規(guī)的宣講。另外,密切與公安部門的聯(lián)系交流,在合適的前提下,安排學生配合一下干警體驗執(zhí)法全過程,在切身感受中樹起法律的威嚴。法律是神圣而權威的,在它面前,忠誠是最高的禮敬。只有時刻保持正直理智的頭腦,才能讓正義之法伸張?!白窦o守法”是每個人從初踏進學堂就一直倡導的守則,身為公安警察學院中的一員,我們對這四個字的理解會更加深刻。法律的權威毋庸置疑,法律身后所維系的社會安穩(wěn)更待滿腔熱血的廣大青春學子去守護,而今躊躇漫志,只為來日一展抱負。
(四)夯實知識根基。
“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可以塑造靈魂,更可改變人生,知識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源動力。因為學校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知識的傳播。人類的一切認知,都是構建在知識的框架之上。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時代,現(xiàn)有的知識容量正以驚人的速度遞增,這更要求我們不能停下求知的腳步。有信仰的人生是光明的,有知識的人生是充實的,走進警察學院的大們,正是信仰與知識的交匯?!扒趯W成才,忠誠為民”八個字已高度概括了警院育人的最終愿景。任何一個工作崗位都需要有相應的知識作為支撐,人民警察,作為面向人民群眾的基層工作崗位,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其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直接影響整個警察隊伍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程度。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往往能折射出其知識涵養(yǎng)。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公安警察儲備人才的學府而言,文化知識的傳授絕對是重中之重。博學方能遠見,警察工作常要面臨許多未知的問題,擁有充實的知識儲存的人會讓看問題的眼光更加深遠。所以,警院中應該營造出重知識、愛知識、學知識的氛圍,讓知識為整所警院注入一股永不衰竭的精氣神。
(五)鍛煉健康的體格。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再崇高的理想,也需要身體力行去實現(xiàn)。一個具有精氣神的群體,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中國強”,公安警院的學生,絕對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的驕子,每個人身上都承載著國家與人民的希望,所以,必須要“強”,除了需要內心的強大,意志的剛強,同時也要有強健的身體作為支撐。知識靠積累,信念靠堅持,而身體則要靠科學的鍛煉。一般而言,健康的身體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順應自然規(guī)律;第二是要有科學的飲食規(guī)律,三餐有度、營養(yǎng)均衡;第三是要有科學健康的體育鍛煉,并持之以恒。德智體三好,向來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尺,高尚的品格鑄成忠誠的信仰,豐富的學識開拓寬廣的眼界,健碩的體格抖擻向上的能量。訓練場上揮灑的汗水,洗禮熱血青春,一份堅持,不僅磨礪了堅韌的意志,也為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埋下鋪墊,把有用之軀,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yè)中去,用夢想鐫刻無悔的詩篇,在青春的扉頁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
(六)提升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什么樣的環(huán)境,造就什么樣的個性。有時候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遠比語言的灌輸更加深刻。畢竟大學生已經具有成熟的頭腦,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自己主動從身處的環(huán)境中感悟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與其一味填鴨式地說教,不如創(chuàng)造出適合學生自主接收有利信息的環(huán)境,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效果。作為學院的宣傳部門,可根據(jù)不同節(jié)日或與時事熱點有時效性地推出校內宣傳畫報、校刊的專欄,把公安警察文化與時代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時刻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同時,多組織和鼓勵校內各個學生社團開展積極向上的主題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團隊協(xié)作中增強凝聚力。另外,可適當在全院開展各類評比,著眼點可放在身邊人、身邊事,從平常中挖掘不一樣的閃光點,形成一種鼓勵機制,讓美和善在學院中良性循環(huán),用榮譽來激活學子們心中那股蓬勃的氣流。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震天的誓語,卻如同春雨潤物般,就在與警院一草一木相伴的朝夕間,身心早已融入這座崇高的學府,并為此許下為公安事業(yè)傾注畢生精力的承諾。
(七)強化先進楷模的激勵。
歷史長河中,幾乎每個階段都會涌現(xiàn)幾張?zhí)貏e的面孔,成為那個時代人們仰望的明燈。在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上,同樣不乏這樣的精神標桿:雷鋒、焦裕祿、任長霞……,每一個熟悉的名字背后都是一長串讓人為之肅然起敬的鮮活事例。身處基層崗位,他們卻用樸實情懷詮釋了人民公仆最高的忠誠。直到現(xiàn)在,他們崇高的人格魅力依然感染著一撥又一撥的后來人。警院文化氛圍的營造,其實就是給警院人的心靈注入飽滿的精氣神,英雄人物的榜樣力量正好是最貼切的激勵。因此,愛國主義教育絕對不能落下,可以通過組織收聽或觀看英雄事跡報告會的視音頻和紅色電影等形式,讓楷模走近廣大的青年學子,讓英雄傳遞出的正能量長駐警院人心中,成為尋夢途中堅定的精神基石。
四年磨一劍,畢生誓忠誠。無數(shù)學子與公安警察學院結緣,絕不僅僅是因為高考后的一紙志愿,而是每個學子心中那份對正義的堅信,對夢想的執(zhí)著,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看著一張張青春的面孔在面對警徽時的莊重,作為警院宣傳部門的一員,打造充滿精氣神的警院文化,無疑是肩上的責任所在。
(責任編輯:李宗侯)
D631.15
A
1674-5612(2015)06-0119-04
2015-10-12
唐 榮,(1968-),男,四川合江人,四川警察學院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