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爾:打造可視互聯工廠
4月16日,在海爾可視互聯工廠里,首批由50萬用戶參與眾創(chuàng)定制的洗衣機正式下線。海爾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探索生產流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由大規(guī)模制造向大規(guī)模定制轉型,其互聯工廠完成了對傳統(tǒng)工廠大規(guī)模制造模式的顛覆,實現從定制內容、定制下單、生產過程及配送安裝,用戶可通過網絡終端查看產品誕生的整個過程。
可視互聯工廠的廠房設計顛覆了行業(yè)內傳統(tǒng)平鋪式布局,仿真模擬了數千種物流方案,最終選定以總裝為中心的模塊化立體布局,從平面最優(yōu)到立體最優(yōu),其響應速度整整提升了5倍。工廠內還建有精密裝配機器人社區(qū),徹底實現了“黑燈車間”,整個車間裝配了200多個RFID(射頻識別技術設備),4300多個傳感器,60多個設備控制器,全面實現設備與設備互聯、設備與物料互聯、設備與人的互聯,可為全球用戶批量定制和個性化定制洗衣機。
剛下線的首批眾創(chuàng)洗衣機最終方案是50萬參與眾創(chuàng)的用戶從79個模塊方案中挑選出的2個最佳組合。這批眾創(chuàng)洗衣機更大程度上實現了潔凈、殺菌的效果;操控屏也比以前更大,使得用戶的操作更加方便。另外,還滿足了歐洲等地區(qū)對節(jié)能環(huán)保更高程度的要求,其能耗值比歐洲的最高A+++標準還要節(jié)能40%,使用十年可以節(jié)省550歐元(約合人民幣4000元)。
在互聯工廠里,像一塊鋼板變成一個洗衣機箱這樣的工序,全程由安置在玻璃罩里的明黃色機器來完成,沒有一個工人參與。經過加工之后,形成了洗衣機的一個模塊,當洗衣機的各個模塊分別加工制造成型之后,就進入了組裝環(huán)節(jié),這時由工人來操作完成。這批洗衣機在用戶定制后,數據進入工廠系統(tǒng)。
在組裝線上,每個工人頭頂有一塊屏幕,上面顯示著用戶的定制需求,工人根據用戶需求來組裝洗衣機成品。而顯示屏上的用戶需求,并非由人輸入的,而是通過無線射頻識別器,由生產線上的產品直接傳輸給設備。設備將數據翻譯成文字傳達給工人進行組裝。盡管互聯工廠相比傳統(tǒng)工廠,工人數下降了70%,但工人在這間機器主導的工廠內,地位不降反升。操作工進化為知識員工,成為智能設別的管理者。
可視互聯工廠還實現了制造流程全程可視化。全球各地的用戶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可以實時看到生產信息,比如何時排產、何時上線等,并看到核心模塊的供應商信息,以及安全、噪音等核心質量信息等,將生產工廠全面透明化。在可視化的模式下,用戶的訂單進度、計劃排產、生產下線等每個節(jié)點,都會為用戶推送短信及圖片,包括眾創(chuàng)方案的功能、成功案例以及發(fā)起眾創(chuàng)的輔助設計團隊等用戶都可以進行全面了解。
通過可視化平臺,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讓用戶和資源都充分介入到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來,實現了將碎片化、個性化的用戶需求與智能化、透明化的制造體系零距離對接,從而真正做到從用戶角度出發(fā),將自動化生產和用戶個性化結合,由為庫存生產到為用戶生產,真正實現了產品與需求的完美匹配。海爾的可視互聯工廠為“中國制造2025”闖出了一條新路。
本欄責編:趙鴻文 顏牛
E-mail: zhao_hongwe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