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
春節(jié)來了,忽然被一個久違的老詞喚起了回憶,這就是:探家。
經(jīng)歷過軍旅生涯的人,大多數(shù)的第一次出遠門叫做當兵,第一次的旅行就叫探家。
探家,總是充滿了期盼和激動,總是有一種心馳神往的憧憬。 特別是踏上歸途的那一刻,腦海里幾乎全是那個遙遠的家,閉上眼睛就能浮現(xiàn)父母、戀人或者妻兒……那些最能溫暖你內(nèi)心的人!
境由心生,歸途上的火車行進的聲音在探家人聽來,似乎也就變成了:回家、回家、快快回家……
探家是一句部隊條令上沒有寫出的軍語,是現(xiàn)役軍人休假舒緩整修家事的一種制度安排。探家是孝敬、體恤父母的必須,也是談戀愛、找對象的機會。過去的年月里沒有手機,也就無從談起短信和微信。聲音不能傳遞,視頻更是夢囈。一旦錯過了探家有限的日子,所有的感情就得埋在心底。
結(jié)了婚的軍人探家更急切。最近走紅的女詩人有兩句詩:“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我把無數(shù)的黑夜摁進黎明去睡你”。這樣直白戲謔而近乎耍流氓的語言所刻畫表達的心聲,恰是過去年月里那些探家大兵最真實的寫照。久別的相思與相會的激情,原來也可以成為美麗的詩歌大聲朗誦!
最初的探家是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而且家和鄉(xiāng)總是連在一起,在那個固定的村莊,在那個固定的院落或者街道。隨著歲月的變遷,家的內(nèi)涵與外延都在變化。慢慢地變成了妻兒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的位置也隨著拆遷、謀生、打工遷徙而變得不那么固定。探家往往會遇到新的問題,探的是熟悉的親人,走的是陌生的新路,找不到家門也是常有的事情。
千變?nèi)f變,不變的是保衛(wèi)國家這個大家的軍人,都需要一個溫暖內(nèi)心的小家,就好比出海的船只,總得有一個返航停泊的港灣。
擁軍優(yōu)屬不僅是一項政策,更是一種社會的道德良心。和平享受幸福生活的人們,有理由照顧近鄰的軍屬,更有盡一份回報的義務(wù)。多年不大能看到“光榮軍屬”的牌子了,但愿人們的心里還牽掛著軍屬。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當你結(jié)束軍旅生涯,再也不需要探家的時候,當你連同自己的家庭選擇中國大地的任何一個城市或者鄉(xiāng)村,打算廝守終老的時候,或許會有一份最值得驕傲的情感:我為國家民族貢獻過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也會有一份最溫馨的回憶:從千里迢迢的風(fēng)雪邊關(guān)探家時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