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芳 符英金
(海南省中醫(yī)院腫瘤科,海南 ???570203)
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統(tǒng)計,60%以上的晚期癌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WHO推廣的癌癥患者疼痛三階梯療法在臨床上已廣泛運用,阿片類止痛藥物在臨床上使用越來越多,該類藥物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已經得到公認。但幾乎所有阿片類止痛藥物均可引起便秘。2013-02—2014-01,我們采用通腑湯口服治療羥考酮緩釋片所致便秘的癌癥患者30例,并與口服酚酞片治療3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60例均為我院腫瘤科住院的中、晚期癌癥患者,均服用羥考酮緩釋片出現(xiàn)不同程度便秘,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35~70歲,平均(48.0±8.5)歲;肺癌10例,乳腺癌3例,宮頸癌3例,肝癌2例,鼻咽癌5例,大腸癌2例,胃癌5例。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32~68歲,平均(50.0±9.6)歲;肺癌8例,乳腺癌5例,宮頸癌2例,肝癌4例,鼻咽癌5例,胃癌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便秘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主要癥狀:排便間隔時間延長(3 d以上1次);糞質干硬呈硬條或硬粒狀;排便困難(費力或時間長)。伴隨癥狀:少腹脹急、神疲乏力、胃納減退等。主要癥狀3項符合2項即可診斷。
1.2.2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Karnofsky(KPS)評分≥60分,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以上;有較好依從性,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導瀉藥物。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通腑湯治療。藥物組成:白術60 g,玄參 30 g,生地黃 30 g,麥門冬 15 g,肉蓯蓉15 g,當歸 15 g,萊菔子15 g,枳實 15 g。日 1 劑,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如仍無排便則給予開塞露或灌腸治療。
1.3.2 對照組 予酚酞片(大同市云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179)2.0 g,每晚1次口服。如仍無排便則給予開塞露或灌腸治療。
1.3.3 療程及其他 2組均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治療前后分別記錄排便時間。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2]。臨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病前水平,其他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便秘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在72 h以內,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間隔縮短1 d,或便質干結改善,其他癥狀均無好轉;無效:便秘及其他癥狀均無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排便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排便時間比較min,±s
表2 2組治療前后排便時間比較min,±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21±2 5±2*△對照組 30 20±3 13±2*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排便時間較治療前均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
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WHO提出的腫瘤患者三階梯止痛療法已經在臨床上廣泛推廣,阿片類止痛藥物(如羥考酮緩釋片、嗎啡緩釋片等)是治療中重度癌癥患者疼痛的首選藥物,在臨床得到廣泛運用,而此類藥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給患者帶來生理上的痛苦[3];而常用的酚酞片療效欠佳,保留灌腸等療法帶給患者諸多不便。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阿片類藥物導致患者便秘,主要與阿片類受體的作用有關,阿片類受體不僅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還存在于胃腸神經叢及分泌腺體中,當阿片類藥物與這些受體結合時,其對胃腸道平滑肌有直接作用,使括約肌收縮,縱向肌張力減弱,胃竇部及幽門括約肌張力增加,從而減慢胃排空速度,增加小腸及結腸的張力,減弱推進性蠕動,并且減少膽汁、胰液分泌,促使腸道對水分吸收更完全,使腸內容物干燥,最后導致便秘[4]。此類患者平時臥床多,運動少,飲食減少,進食多是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飲食,糞便在腸道內移動減慢,從而加重便秘。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秘發(fā)生率為90% ~100%,而且不會因為長期用藥產生耐受[5]。癌癥患者需要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所以便秘是長期性的,因此迫切需要一些療效確切,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的方法解除便秘。
針對羥考酮緩釋片引起的便秘,我們自擬通腑湯治療,該方以增液湯為基本方,方中玄參、生地黃、麥門冬滋養(yǎng)陰液;配以肉蓯蓉、當歸補血,陰血互生,增水行舟;萊菔子、枳實行氣通腑,無芒硝、大黃之峻烈;重用白術,健脾助中焦運化。方中大劑量白術為君藥,大劑量白術治療便秘是北京魏龍驤老中醫(yī)的經驗,已經為大量的臨床實踐所驗證[6]。魏志軍等認為:“便秘之源,在脾胃。脾胃之藥,首推白術,尤需重用,始克有濟……重用白術,運化脾陽,實為治本之圖。故余治便秘,概以生白術?!标P于生白術治療便秘的劑量,輕者30 g,中劑量60 g,最大劑量可用120 g,未見任何副作用[7]。單味白術治療便秘固然有效,但仍然需要結合辨證論治,才能提高療效。中醫(yī)認為阿片類藥物屬辛香溫燥之品,耗氣傷津,再加上癌癥患者手術或化療后,身體虛弱,該類患者便秘多表現(xiàn)為腸燥津傷,因此必須使用大劑量養(yǎng)血滋陰潤燥之品,如麥門冬、玄參、生地黃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生地黃、麥門冬、玄參等所含有的黏多糖成分,能促進唾液腺、胃腺、腸腺分泌增強,使唾液腺、胃液、腸液分泌增多[8],從而起到“增水行舟”的功效。當歸、肉蓯蓉養(yǎng)血通便,另外伍入枳實、萊菔子行氣通便,增強腸道蠕動力,從而推動大便下行。枳實、萊菔子對胃腸道平滑肌均有一定興奮作用[9-10],一方面增加動力,一方面軟化大便,減少阻力。諸藥合用,最后達到緩解便秘的效果。此類患者不宜用大黃、芒硝之類,過于攻伐傷正。
中醫(yī)藥治療便秘歷史悠久,經驗豐富。較西藥而言,不僅更有效改善便秘癥狀,還能改善患者食欲,調理體質,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仍然要加強非藥物的治療,如調整飲食習慣,增加高纖維食物,適當活動,養(yǎng)成按時排便習慣等,均對便秘的治療及預防有一定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通腑湯治療癌癥患者使用羥考酮緩釋片所致便秘,無論總有效率還是排便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臨床未見明顯胃腸道副作用,提示通腑湯治療羥考酮緩釋片所致便秘療效確切,安全,無明顯副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北京,1993:131-133.
[3] 劉明蘭,張志明.養(yǎng)津潤通方治療阿片性便秘12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9,16(5):59.
[4] 陳振東,孫燕,王肇炎.實用腫瘤并發(fā)癥診斷治療學[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77.
[5] 譚冠先,鄭寶森,羅健.癌痛治療手冊[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166-167.
[6] 魏龍驤.白術通便秘[J].新醫(yī)藥學雜志,1978,(4):9.
[7] 魏志軍,張悅,張小惠,等.重用生白術治療虛證便秘的臨床及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3,10(4):196-197.
[8] 沈丕安.現(xiàn)代中醫(yī)免疫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7.
[9] 張紅,孫明江,王凌,等.枳實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9,11(11):1787-1789.
[10] 沈亞芬,孫元龍,沈金銀,等.中藥萊菔子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1,3(3):27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