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虹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在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有必要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編排體系,突出和強調(diào)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從名著閱讀的認識開始,找出學生閱讀興趣所在,制定一個合理的閱讀計劃,從而教學相長,共同在名著閱讀的愉悅中提高文學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名著閱讀 文學素養(yǎng)
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閱讀名著如同與名家大師們交談,可以增長見識,啟迪心智,并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隨著課改的深入,擴大課外閱讀量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改革者的共識。因此,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年級閱讀的要求和數(shù)量。名著閱讀是課外閱讀中的一大重點,新的初中語文教材就增加了《名著的推薦與閱讀》專項。與此同時,幾乎各級考試也把名著作為一項考察內(nèi)容,這都為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提供了重要依據(jù)。但是,由于初中教學時間緊,學科多,學生能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非常少,而名著閱讀又是閱讀中的大工程,很多學生望而卻步。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把名著閱讀落到實處,是當前急待解決的艱巨任務。那么,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一、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娕d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和家長要采用學生感興趣課外閱讀形式,讓他們在愉快中閱讀課外名著,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巧用故事懸念誘發(fā)閱讀興趣。故事人人都愛聽,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jié)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同學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結(jié)局之時,教師戛然收聲,不失時機地向?qū)W生推薦這部作品。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濃厚的興趣,教師推薦后孩子們紛紛要求借書或買書。這樣讓他們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名著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形式引導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激發(fā)興趣。教師或家長要經(jīng)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xiàn)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結(jié)合名著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
二、采用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方法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如果孩子們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懂方法地去書海中逛一圈,對生動情節(jié)的內(nèi)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不去吸取技巧,不能用到寫作上,不能提高思想修養(yǎng),這樣的讀書沒有任何實質(zhì)意義。因此,我們要引導孩子們愛讀,更好引導他們會讀。下面我就談幾種有效的名著閱讀方法:
精讀法和摘錄批注法。所謂精讀法,就是作品中的精彩情節(jié)或喜歡的人物等,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利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調(diào)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和邊想,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摘錄批注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的需要的人物形象,精彩情節(jié)等摘抄,對閱讀的喜愛的人物或精彩的情節(jié)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這樣在閱讀中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更有實效,才更有收獲。
速讀法和選讀法。速讀法是對所讀著作集中注意力快速地觀其概貌,在快速的瀏覽中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這樣可以讓學生讀到更多的著作。古今中外的名著無計其數(shù),作為初中生不可能這么多時間把這些著作都讀完,也沒有必要把作品一字一句全部讀完,所以采用選讀法,選自己最喜愛的人物或故事情節(jié)進行閱讀。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讀到更多的書,了解更多自己喜愛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還可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
評述法。閱讀了名著后要進行評價(評述),評述法是多種多樣的,傳統(tǒng)的做法一般是寫讀后感的形式。另外,現(xiàn)代的學生具有競爭和表現(xiàn)欲特點,所以可以采用課堂爭論,故事情節(jié)的表演、談自己最喜歡的文學人物、講述自己最喜愛的文學故事等形成進行評述。
三、創(chuàng)設條件,促進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名著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學生名著閱讀的指導,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
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
保證閱讀時間。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名著,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的溝通。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名著;還可以每周劃出一、二節(jié)正課,有計劃地開展名著閱讀及指導。
開展活動進行閱讀。學校、班級經(jīng)常開展有關(guān)活動,比如組織朗誦會、圖書節(jié)、故事會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
四、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名著閱讀計劃的順利實行需要時間上的保障,利用課堂時間是不現(xiàn)實的,只用在校時間也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學生利用校外時間進行閱讀,大多數(shù)學生不住校,主要是在家閱讀。
許多學生家長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課本上,閱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yè),對學生讀名著不僅不支持,甚至橫加干涉。所以語文教師應利用家長會與這類學生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講清現(xiàn)在語文考試方向的變化,努力轉(zhuǎn)變他們這種根深蒂的錯誤思想,并介紹教師在名著閱讀上的教學計劃和同學們的讀書計劃,在此前提下,要求家長在工作之余督促學生抽時間進行名著閱讀,鼓勵有興趣的家長與孩子一起讀書、交流。
總之,課外閱讀特別是名著閱讀是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更是人類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和需要。指導孩子們在文學藝術(shù)這塊廣闊的天地里追趕時代,超越課堂,吸收更多的營養(yǎng),不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