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要:小學是兒童自幼兒教育后,正式進入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兒童接受的教育直接決定了其今后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小學班主任,作為小學生學習生活上的主要管理人,其管理理念對于小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十分重要。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應當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班級管理效益,保證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小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在中小學教育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小學作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溝通能力等形成的重要階段,更要求班主任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當前很多小學的班級管理中存在很多問題,班主任重視的班級整理學習成績的提高,關注的是能為班級爭的榮譽的優(yōu)秀學生,并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差異化培養(yǎng),這顯然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本文在此背景下,先分析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內(nèi)涵,進而對我國小學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法提出一定的建議。
一、以人為本的內(nèi)涵
以人為本是指全面發(fā)展,統(tǒng)籌兼顧。在小學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則要求教學者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引導方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自發(fā)、積極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中至關重要的角色,要加強與每個學生的互動,從各個方面充分了解學生,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最終實現(xiàn)小學教育的成功。
二、當前班級管理中的不足
1.注重整體,忽略個體
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對于班主任的評級、考核都是以班級為單位的,比如班級平均成績、班級獲獎數(shù)量以及班級運動會排名等,這導致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過于注重整體教學效果以及班上優(yōu)秀學生的數(shù)量,而很少注意到那些學習成績一般、活躍度不高的學生。而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如果沒有老師不時的關注與引導,會有被老師忽略的失落感,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2.注重成績,忽略素質(zhì)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只需要教授知識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而不注重學生對于非考試科目的學習和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班主任更偏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因為他們能為班級帶來榮譽,這種以成績?yōu)橹氐墓芾砟J椒浅2焕趯W生的綜合發(fā)展,而且沒有意識到每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容易造成學生的挫敗感。當代社會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死讀書的學生,而是個性鮮明、才能各異的人才,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從小就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
3.教師主導,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我國大中小學課堂上,一直以來都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一直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態(tài)。這種情況也常見于班主任對于班級的管理上,班主任為學生制定各類規(guī)定,學生只能遵守。然而班主任沒有考慮到想要學生只有自發(fā)的遵守班級章程、參與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
1.通過各類活動,加強對每個學生的了解
作為小學班主任,想要加強對班級上每一個學生的了解,只是利用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課堂只是學生展現(xiàn)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場合,不能完全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與特點。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多組織一些班級活動,比如一起參觀博物館、掃墓,或者是舉辦小型班級運動會等,一來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力與溝通相處能力,二來能與學生有更多相處交流的機會,可以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進而能夠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學習。如此一來,每個學生都會有被老師重視的感受,會更有動力努力學習。
2.認識個體差異,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只注重學習成績的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多樣化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社會需要的各種各樣、各類才能的人才,如果學校培養(yǎng)出的是只會讀書的書呆子,顯然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應當不局限于以成績評價學生的機制,而是設置更個性、更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具體而言,在評選三好學生的時候,不僅考核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遵循三好學生要求的德智體美綜合考核原則,將學生的品德行為、體育特長等因素考慮在內(nèi),對每個部分設置不同的權重,最終取綜合加總成績來進行評選?;蛘呤牵诎嗌显O計最佳進步獎、最受歡迎同學獎等,以吸引每個同學從各方面做出努力,參與到評選過程中。
3.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真正成功的教育絕不是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狀態(tài),而必然是學生自發(fā)主動的進行學習,教學者只充當引導人的角色。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校內(nèi)生活上,班主任都要轉變以往自己在學生管理中的主導作用,而是要做到凡事以學生為主,充分考慮、尊重學生的想法,樹立起一切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管理理念,做到任何決定都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這要求小學班主任不僅有足夠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同理心,懂得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同時具備愿意為小學教育事業(yè)奉獻的精神。
小學是兒童正式進入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兒童接受的教育與管理直接決定了其今后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以人為本理念已經(jīng)越來越多應用到班級管理中,這也符合國家新課程改革后著重強調(diào)的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目標。作為小學班主任,應當注重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通過多組織班級活動,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從而合理引導每個學生的學習成長。對于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學生,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找到學生擅長的領域與能夠接受的方式,幫助其進步??偠灾瑢⒁匀藶楸镜挠^念深刻貫徹到小學教育中,培養(yǎng)出綜合發(fā)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江建榮.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07):256.
[2]茍培蔭.以人為本理論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92.
[3]陳紅艷.淺議“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實踐[J].基礎教育課程,2014,(1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