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晉城市水利水電規(guī)劃處 山西晉城 048000)
石河水庫工程位于澤州縣晉廟鋪鎮(zhèn)窯掌村東南,毗鄰河南搭界處的石河干流上。石河屬黃河流域沁河水系,發(fā)源于天水嶺一帶,河流由西北流向東南,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4.9 km2,流域長23 km,流域平均寬3.26 km,河床縱坡23‰。水庫壩址以上約730 m處有東東水泉出露,泉水流量為0.03~0.05 m3/s左右。石河水庫是一座以農村人畜吃水為主,兼顧晉廟鋪工業(yè)園區(qū)工業(yè)供水的?。ㄒ唬┬退畮欤値烊?57.3萬m3。
為了攔蓄石河泉水和調節(jié)徑流,確??菟诳晒┧?,初步擬定在石河干流新建攔河壩一座,該樞紐工程的確定直接影響工程投資與效益。因此,對樞紐壩型布置方案進行了比較。
壩址位于澤州縣晉廟鋪鎮(zhèn)窯掌村東南的石河上,河流呈“S”形,河谷呈“V”形,地貌屬溶蝕侵蝕中山區(qū)。擬建壩址左岸為基巖岸坡,岸坡較陡,坡角75~80°;右岸岸坡分布坡洪積物,相對較緩,坡角65°~70°。壩址區(qū)出露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古生界寒武系上統(tǒng)、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統(tǒng)地層。壩址區(qū)未發(fā)現大的斷裂構造。
壩址區(qū)出河床沉積有厚19.60 m的第四系全新統(tǒng)卵(漂)石混合土,右岸岸坡上堆積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坡洪積混合土塊石,壩基為寒武系上統(tǒng)灰質白云巖;壩基覆蓋層工程地質條件差,易形成滲漏通道。壩基灰質白云巖的主要滲漏通道為基巖節(jié)理裂隙,壩基鉆孔壓水試驗可知,壩基存在層面滲漏。
壩基巖性主要為灰質白云巖,弱風化,巖石較堅硬,但壩基弱風化巖體質量等級為Ⅲ級,且壩基存在傾向下游的高傾角裂隙,局部裂隙較發(fā)育。左、右壩肩裂隙較發(fā)育,存在高傾角裂隙,經野外測繪可知:局部存在溶隙、溶孔等喀斯特現象,可能形成滲漏通道,存在繞滲問題。
壩型比較是在壩址比較結論的基礎上,對推薦壩址的不同壩型進行綜合比較。根據推薦壩址處工程地質、地形條件,當地建設主要材料,適宜的壩型主要有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漿砌石重力壩和堆石混凝土重力壩等。漿砌石重力壩施工機械化程度低、工期長,工程質量較難保證。因此綜合分析,本次設計擬定了目前國內技術成熟且應用較多的兩種壩型:面板堆石壩和堆石混凝土重力壩進行比較。兩種壩型方案比較重點是對地基要求,以及擋水、泄水建筑物的工程樞紐布置等不同方案進行比較。
(1)堆石混凝土重力壩方案
堆石混凝土重力壩方案樞紐建筑物由擋水壩段、溢流壩段、沖砂閘段組成。
壩頂長66 m,壩頂寬8.0 m,溢流壩段長31 m,非溢流壩段長35 m,最大壩高44.7 m,最大壩底寬33.91 m,堰頂凈寬27 m,分3孔,無閘門控制。沖砂閘布置在大壩左側,為一孔,孔口尺寸2.5 m×3.0 m。
(2)面板堆石壩+右岸溢洪道+導流泄洪沖砂洞方案
在大壩右岸壩肩布置溢洪道,大壩左岸巖體內布置導流泄洪沖砂洞,在導流任務完成后用作泄洪沖砂洞。樞紐建筑物布置方式為擋水大壩、溢洪道和導流泄洪沖砂洞。
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型式,壩頂長55.0 m,壩頂寬6.0 m,最大壩高33.8 m。溢洪道布置在大壩右岸壩肩上,為正槽開敞式溢洪道。溢洪道進口設置鋼筋混凝土寬頂堰,堰寬18 m。溢洪道總長235 m,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消能段和護坦段組成。導流泄洪沖砂洞位于水庫樞紐左側的山體內,從上游到下游依次為:引渠段、進口閘室段、洞身段、出口挑流段。洞長155 m,進口閘室孔口尺寸3.5 m×3.5 m,設平面定輪鋼閘門。
(3)溢流面板堆石壩+導流泄洪沖砂洞方案
混凝土溢流面板堆石壩方案工程布置從左至右依次為:左岸擋水壩段、溢流壩段、右岸擋水壩段,大壩左岸巖體內布置施工導流洞,在導流任務完成后用作泄洪沖砂洞。
大壩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攔河布置,壩頂長57.5 m,壩頂寬6.0 m,最大壩高29.6 m,最大壩底寬116.1 m。在壩頂布置溢洪道,為正槽開敞式溢洪道。溢洪道總長180.07 m,在縱向上采用等寬布置,由進口控制段、泄槽段、消能段和護坦段組成。導流泄洪沖砂洞位于水庫樞紐左側的山體內,從上游到下游依次為:引渠段、進口閘室段、洞身段、出口挑流段。洞長163 m,洞身底縱坡0.02,進口閘室孔口尺寸5 m×5 m,設平面定輪鋼閘門。
(4)面板堆石壩+導流泄洪沖砂洞方案
本方案壩型采用面板堆石壩,泄洪建筑物為左岸巖體內布置的導流泄洪沖砂洞。樞紐建筑物包括擋水大壩和導流泄洪沖砂洞兩部分。
大壩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攔河布置,壩頂長66.0 m,壩頂寬6.0 m,最大壩高32.5 m。導流泄洪沖砂洞位于水庫樞紐左側的山體內,從上游到下游依次為:引渠段、進口閘室段、洞身段、出口閘室段、出口挑流段。洞長126 m,洞身底縱坡0.02,進口閘室孔口尺寸7.4 m×7.4 m,設平面定輪鋼閘門。出口閘室孔口尺寸6.2 m×6.2 m,設弧形工作閘門。
(1)工程布置及泄洪條件
從壩址地形上看,壩址處河道狹窄,河谷寬度在27~38 m,兩岸山體巖體陡峭,高差達150 m左右,沒有可供溢流的埡口。如采用面板堆石壩,泄洪主要考慮壩頂溢流、泄洪洞和在右岸開設溢洪道三種方案。
方案二采用右壩肩新開溢洪道+導流泄洪沖沙洞泄洪方式,由于右岸地形陡峭,溢洪道布置十分困難,不僅溢洪道寬度受到很大限制,且右岸邊坡開挖邊坡高度最大為51 m。根據實際地形,溢洪道需要設置轉彎段,最大轉角為64°,水力條件較差。
方案三采用壩頂溢流和導流泄洪沖沙洞相結合的泄洪方式,由于河道狹窄彎曲,轉角達到62°,下游的消能設施布置十分困難,經水力計算需采用3級消能方式,且下游消能工與壩體的銜接處處理難度較大,目前尚無十分成熟的經驗,一旦發(fā)生破壞,洪水直接沖刷壩腳,嚴重威脅壩體安全。
方案四采用導流泄洪沖沙洞泄洪方式,洞徑為7.4 m,與水庫規(guī)模不甚協(xié)調,且閘門型式較為復雜,價格昂貴,運行管理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由于導流泄洪洞是唯一的泄洪通道,一旦運行發(fā)生意外,遭遇洪水時,短時間內便會漫壩。另外由于閘門較大,出口處弧形閘門位置需要高邊坡石方開挖,最大開挖高度達到54 m,存在不安全因素。
方案一堆石混凝土壩可將溢流布置在主河槽壩段,泄流條件較好,技術條件十分成熟,因此從泄洪條件、運行管理和泄洪安全看,堆石混凝土壩具有明顯優(yōu)勢。
(2)施工技術和施工條件
堆石混凝土壩采用自密實混凝土澆筑,靠自身重力填充空隙,施工過程簡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混凝土倉面的施工人員和機械工作量,現場控制管理更加簡便易行;自密實混凝土避免了混凝土振搗密實的過程,消除了人為不利干擾因素,施工進度快,且堆石混凝土采用專用配合比混凝土,施工質量和穩(wěn)定性更容易保證。
面板堆石壩不需要進行大的基坑開挖,筑壩石料可以采用開挖塊石,但由于壩體材料分層復雜,對壩體材料施工要求較高。根據地質資料和實地勘察,河谷和覆蓋層內有大量兩岸坍塌下來的塊石、巨石,塊徑達3~7 m,防滲墻施工條件十分困難,施工難度極大,施工質量難以保證。另外面板堆石壩適用于較為開闊的施工場地,本工程河谷過窄,不適宜大型碾壓機械施工,而堆石混凝土壩相對適應性較好。
(3)施工導流
由本工程施工進度計劃可知,工期為2年。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SL303-2004),施工導流為5年一遇全年導流標準,本工程采用在庫區(qū)左岸布設導流洞的導流方式。堆石混凝土壩方案基坑以下壩體砌筑方量24 545 m3,在一個非汛期間壩體可以砌筑至基坑以上,即使遭遇超標準洪水,堆石混凝土壩體可以過流;面板堆石壩壩體為松散質材料,不可以過流,若遭遇超標準洪水,壩體將被沖毀,造成巨大損失。
(4)主要工程量及投資比較
從工程量上比較:土石方開挖量上方案一比方案二和方案三少,但比方案四多;砌石量上方案一比其它三個方案大,但其它三方案都有過渡料堆石料,而且量很大;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量方案一和方案四量差不多,其它兩方案量很大。從工程總投資上比較:方案一為6 204.59萬元;方案二為6 803.04萬元;方案三為5 909.67萬元;方案四為5 576.01萬元。
通過以上分析比較,方案一堆石混凝土壩可將溢流布置在主河槽壩段,泄流條件較好,技術條件十分成熟,因此從泄洪條件、運行管理和泄洪安全看,堆石混凝土壩具有明顯優(yōu)勢。方案二受地形地質條件的影響,右岸溢洪道施工難度大,岸坡石方開挖工程量大,導致投資增加甚多,且溢洪道水力條件較差;方案三投資沒有明顯優(yōu)勢,壩頂溢洪道下游消能設施受地形限制,軸線轉角達45°,經水力計算需采用三級消能方式,型式復雜,水力條件很差,且位于砂礫石地基上,一旦消能工發(fā)生破壞,勢必沖刷壩腳,威脅大壩安全;方案四投資較為經濟,但閘門過大,與水庫規(guī)模不甚協(xié)調,且對管理技術要求較高,一旦閘門出現運行問題,遭遇洪水時,短時間內就會漫壩。
另外,面板堆石壩雖不需要進行大的基坑開挖,筑壩石料可以采用開挖塊石,但壩體材料分層復雜,施工要求較高;面板堆石壩適用于較為開闊的施工場地,本工程河谷過窄,不適宜大型碾壓機械施工;由于河谷和覆蓋層內有大量兩岸坍塌下來的塊石、巨石,塊徑達3~7 m,防滲墻施工條件十分困難,施工難度極大,施工質量難以保證。而堆石混凝土壩施工簡單,質量容易控制和保證,一個非汛期內可以砌筑出基坑面,因此本著技術經濟,施工安全的原則,堆石混凝土重力壩方案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本次設計推薦采用堆石混凝土重力壩樞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