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權?。ńK省邳州市八路畜牧獸醫(yī)站 221300) 張自朵?。ńK省邳州市碾莊畜牧獸醫(yī)站)
畜牧生產(chǎn)
三元雜交商品豬的飼養(yǎng)管理
沈永權(江蘇省邳州市八路畜牧獸醫(yī)站 221300)張自朵(江蘇省邳州市碾莊畜牧獸醫(yī)站)
隨著市場需求的改變,人們對瘦肉型豬的需求標準不斷提高。我國原有的地方品種豬已不能滿足需求。而采用“一土二洋”培育的三元雜交商品豬,具有較高的雜種優(yōu)勢,是當前發(fā)展養(yǎng)豬業(yè)的方向。養(yǎng)好三元雜交商品豬應抓好以下幾點:
1.1哺乳仔豬的生長發(fā)育和生理特點
豬初生體重很小,一般在1kg左右。但出生后生長發(fā)育特別快,60日齡增長15倍以上。仔豬初生后的強烈增長,是以旺盛的新陳代謝為基礎的;因此,必須供給仔豬全價平衡日糧,才能確保仔豬的正常健康生長。初生仔豬胃容積小,胃內缺乏游離鹽酸而機能不全,對蛋白質消化能力差,對有害菌的殺滅力差,易引起胃腸疾病。仔豬出生時先天免疫力較弱,只有吃到初乳后,靠初乳把母豬的抗體傳遞給仔豬,并過渡到自體產(chǎn)生抗體而獲得免疫力。調節(jié)體溫的機能不完善,易受涼感冒或下痢。
1.2養(yǎng)好仔豬要過三關
1.2.1初生關(1)保溫防壓:母豬分娩產(chǎn)仔時,在冬季成窩凍死的很多,被母豬壓死的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在母豬舍內應設護仔欄或護仔箱,用150~50W的遠紅外線燈泡吊在護仔箱上,使箱內溫度達32℃左右。仔豬通過2~3d訓練,能養(yǎng)成自由出入護仔箱的習慣,將母仔隔開,定時哺乳,既能保溫,又可防壓,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重要措施。(2)固定奶頭,吃好初奶:關鍵措施是人工輔助弱仔吃到奶,讓弱小仔豬盡早吃到初乳,最晚不超過2h,以增強體力、獲得免疫力、補充水分。為使仔豬生長均勻健壯,應把分泌乳汁最多的前2~4對奶頭留給弱小仔豬,2~3d后就可各自定位。不少母豬產(chǎn)仔較多,要注意多仔寄養(yǎng)、并窩和哺技術。寄養(yǎng)與并窩要注意在晚上進行,兩窩仔豬日齡要相近,新遷入的仔豬身上要涂上一點新媽媽的分泌物(奶汁、羊水和尿液等),可以增強母仔親和力。(3)及時補鐵,增強抵抗力:初生時仔豬體內鐵的總儲存量約為50mg,每日生長需要7mg,而母乳中含量很少,每100mg乳中含鐵0.2mg,仔豬從母乳中每日僅獲得約1mg的補充,體內鐵的儲存量很快耗盡,若得不到補充,10日齡前將會因缺乏而食欲減退、被毛散亂、皮膚蒼白、生長受阻和下痢,甚至死亡。因此,除訓喂一些含鐵高的營養(yǎng)外,對三元豬必須在三日齡內肌注牲血素補鐵與硒,150mg/頭以上,根據(jù)表現(xiàn),可在10~15日齡再補1次。
1.2.2補料關“三日補水,7日補料。”由于仔豬生長發(fā)育極為迅速,在3~4周齡后母豬就難以滿足其迅速增長的營養(yǎng)需要,如不及時補料就會使仔豬生長受阻;另外,提早補料可以鍛煉仔豬的消化器官功能,促使胃腸發(fā)育,防止下痢。一般從3日齡開始,可在仔豬欄內增設水槽,補給清潔飲水,最好逐漸改用仔豬自動飲水器。5~7日齡開始在仔豬護仔欄內放些優(yōu)質全價乳豬料,訓練其開食,大約1周后可自動吃料。自動吃料越早,仔豬發(fā)育越強壯。
1.2.3斷奶關(1)早期斷奶(21~28日齡):一是縮短母豬的哺乳期,從而提高母豬生產(chǎn)力,使產(chǎn)窩數(shù)由每年1.8窩提高到2.2~2.5窩;二是自然哺乳情況下,通過母豬吃料而仔豬吃母乳的兩級轉化過程,飼料利用率只有20%,如仔豬自己吃料,一級轉化的飼料利用率為50%左右,從而提高了飼料利用率。(2)斷奶方法:斷奶一般宜在傍晚進行,這樣可減輕仔豬的狂躁不安程度。將母豬引或趕出原豬舍,即去母留仔,可減少斷奶后離開母豬的應激反應對仔豬的傷害。在斷奶前后2d,應減少母豬多汁飼料的喂量及控制飲水。仔豬在原圈飼養(yǎng)應不少于7d。(3)控制食量與增溫:在斷奶后的10d內,特別要注意控食。由于仔豬吃不到母乳,吃料時很貪嘴,往往吃得過飽傷腸胃,消化不良引起腹瀉。所以,在斷奶前1d應測定全窩仔豬的日采食量,斷奶當天按所測量的10%~15%控量喂給,在斷奶后10d內,都按上1d采食量的10%~15%逐日增加。要注意每個仔豬的公平采食。另外,在寒冷季節(jié)仔豬早期斷奶后,豬舍溫度比平時應再升高2~3℃,保持7~10d,有利于控制仔豬腹瀉。
2.1保育豬的生長發(fā)育和生理特點
保育豬階段是肌肉、骨骼、皮毛和內臟器官生長發(fā)育最快、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每天沉積的蛋白質可達10~15g,而成年豬僅為0.3~0.4g。這個時期,由于消化器官發(fā)育不完善,胃液中僅有凝乳酶和少量的胃蛋白酶而缺乏鹽酸,消化機能不強。再加上斷奶應激較大,如果飼養(yǎng)管理不當,極易引起腹瀉等疾病。
2.2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要點
2.2.1合理分群對保育舍內、外進行徹底清掃、洗刷和消毒,待仔豬斷乳留在原圈舍飼喂幾天適應后,就要轉入保育舍飼養(yǎng)。豬有搶食的習性,為避免以強欺弱,分群時要按豬的體重、品種、體質、類型等不同進行分類。堅持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并晝不并原則。要加強合群并圈后的管理工作,調教吃食、睡覺、大小便“三定位”,搞好圈舍衛(wèi)生。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為:斷奶后1~2周,26~28℃;3~4周,24~26℃;5周后,應保持在20~22℃左右。相對濕度,應保持在40%~60%為最佳。
2.2.2合理供料根據(jù)保育豬的生長和生理特點,飼料的營養(yǎng)水平要高而全面,體積要小,盡量喂以少而精的高能、高蛋白質全價飼料。其中粗蛋白要大于18%,消化能應在13MJ/kg。飼料的改換,應逐漸的過渡??上燃尤?/4的保育豬料到原飼料中,3d后增加到1/2的量,6天以后全部轉換成保育豬料。每次飼喂的量要相對固定,隨體重的增長,飼料增加應逐漸進行,一般喂2~3次/d。晝夜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防止仔豬喝臟水,引起腹瀉。
2.2.3適時防疫、驅蟲、閹割幼豬在30日齡左右時,應進行豬瘟和豬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間隔一個月左右,要進行二免加強免疫。有些地區(qū)還要進行豬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工作,時間應間隔一周以上。實踐證明,幼豬在40日齡左右是用“小挑法”閹割的適宜時間。此時幼豬抵抗力較強,個體小易操作,血管細出血少,刀口易愈合。待豬群穩(wěn)定后,應進行一次全群驅蟲,可用左旋咪唑或阿維菌素口服,也可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
3.1育肥豬的生長發(fā)育和生理特點
豬的生長發(fā)育是按“小豬長骨、中豬長肉、大豬長膘”的規(guī)律進行的。因此,飼養(yǎng)期越長或體重越大,脂肪沉積就越多,豬皮就越厚,也就降低了酮體瘦肉率。而且飼養(yǎng)期越長,飼料報酬就越低,因為后期脂肪沉積多,而增加1克脂肪需凈能13.16Kcal,為蛋白質沉積增加1g體重所需能量的9倍。三元雜交商品豬成熟相對較晚,骨骼和肌肉的生長持續(xù)期較長,脂肪沉積的高峰期出現(xiàn)也相對較遲。因而快速肥育到100kg時,脂肪沉積仍較少,肌肉生長較多。
3.2育肥豬飼養(yǎng)管理要點
3.2.1飼喂方式根據(jù)瘦肉型豬蛋白質和脂肪的沉積規(guī)律,豬的全期日糧應保持足夠的蛋白質和必須氨基酸水平,促進體蛋白質的沉積,適當降低后期日糧的能量水平,限制脂肪的沉積,這樣就能得到瘦肉多、肥膘少的上等酮體。一般從70~150日齡采用自由采食,151~180日齡出欄時采用限制飼養(yǎng)(約喂自由采食量的85%)的方式。
3.2.2控制好溫度和密度育肥豬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15~23℃,前期為20~23℃,后期為15~20℃。過冷或過熱都會降低飼料報酬,影響豬的增重。根據(jù)豬的大小,合理的調整豬群的密度。一般育肥豬的密度為0.8~1.5m2/頭,同圈12~20頭的群體大小較合理。
3.2.3適宜的出欄體重選擇最佳時機出欄,可提高三元雜交商品瘦肉豬的酮體品質及保證較高的屠宰率,獲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一般全面衡量以90~95kg較好,最好不要超過100kg出欄為宜。
中圖分類號:S82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1733(2015)02-0009-02
收稿日期:(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