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華
(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畜牧獸醫(yī)站,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500)
淺議奶牛常見疾病的防治
英 華
(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巴彥庫仁畜牧獸醫(yī)站,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5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持續(xù)升高,人民的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提高。牛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我國奶牛養(yǎng)殖業(yè)近年來的發(fā)展態(tài)勢也十分良好。然而在奶牛的養(yǎng)殖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本文就奶牛養(yǎng)殖過程中會出現的幾大普遍疾病作出分析,并從其發(fā)病特點出發(fā),針對性地提出奶牛疾病的相關的防治措施與對策。
奶牛;常見疾病;防治
1.1 病因
主要是因為細菌、霉形體、真菌、病毒等經乳腺管進入乳腺組織而引起發(fā)病。
1.2 癥狀
急性型乳房炎的臨床癥狀是體溫升高至41~42℃,乳房紅、腫、硬、熱、痛,乳汁有凝塊,有時帶有膿汁、血液,食欲減退,精神不振。慢性型乳房炎一般由急性期治療不完全轉變過來的,全身癥狀不明顯,僅是乳房有腫塊,乳汁變清,有絮狀物,產奶量明顯下降。隱性乳房炎沒有特殊表現,乳汁外觀沒有變化,但是隱性乳房炎很容易轉變成臨床型乳房炎,其發(fā)病率為健康牛的2~3倍,產奶量減少4~10%,而且影響牛奶質量,其危害性較大。
1.3 治療
(1)消炎抑菌防敗血青霉素肌注或靜注,最好采用乳導管,乳房內直接給藥注入青鏈霉素,每天3次;
(2)采用封閉療法0.25~0.5%的普魯卡因150~300ml,一次靜注或乳房基底部封閉;
(3)全身治療法25~40%葡萄糖液500ml,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1500ml,VB、VC靜脈注射;
(4)理療按摩、熱敷或磁療。
2.1 病因
(1)外源性感染,即病原微生物經陰道和子宮頸進入子宮內而感染。胎衣不下、難產、陰道和子宮脫出、產后子宮頸開張和外陰松弛,輸精、助產時器械或手臂及母畜外陰部消毒不嚴,陰道炎、子宮頸炎等都為病原微生物侵入子宮內創(chuàng)造了條件。其中胎衣不下和難產是引起子宮感染的主要原因。
(2)內源性感染,即條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母牛分娩時產道損傷、產后抵抗力降低的情況下,迅速繁殖或通過淋巴及血液進入子宮而表現出致病作用。飼養(yǎng)管理不當,日糧營養(yǎng)價值不全,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缺乏或不足,礦物質比例失調時,母牛的抗病力降低,容易發(fā)生子宮內膜炎。內分泌失調尤其是FSH、LH、P4和E2等分泌紊亂,是引起子宮內膜炎的一個重要誘因。
2.2 治療
(1)碘1.0g,碘化鉀2.0g加蒸餾水600~800ml,配成1~2%濃度,用時根據癥狀的輕重,病期長短,病情重、病期長的少加蒸餾水,反之則多加蒸餾水。
(2)土霉素3~5g,或金霉素3~5g,利凡諾1~3g,加蒸餾水300~500ml,裝入瓶內加溫至40~50℃。使藥液充分溶解,治療時先用0.1%高錳酸鉀液沖洗陰道,使生殖器的膿性分泌物盡量排盡后再注入藥液。
(3)用10%濃氯化鈉300~500ml沖洗。
(4)用碘甘油20ml子宮灌注。
(5)益母草60g、當歸30g、川芎25g、白芍25g、熟地30g、丹皮25g、元胡25g、炙香附30g,研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每日1劑,連續(xù)用藥3d。
3.1 病因
(1)過多地給予精料、飼料突變或偷吃精料等會導致瘤胃酸中毒的發(fā)生,瘤胃內的異常發(fā)酵會引起大量的乳酸和組織胺形成。這些乳酸和組織胺作用于分布在蹄組織上的毛細血管,引起淤血和炎癥,刺激局部的神經而產生劇烈地疼痛;
(2)圈舍衛(wèi)生條件差,糞便泥漿浸泡,異物刺激是奶牛蹄葉炎發(fā)病的重要誘因,蹄底受到劇烈的機械性損傷也可引起奶牛蹄葉炎,另外經產母牛體重和乳房過大,加重蹄部負擔,且又飼養(yǎng)太過密集,運動不足也是發(fā)病原因之一。
(3)分娩后1周以內,由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乳房炎、酮血病引起蛋白質異常分解,產生以組織胺為主的炎癥產物被吸收亦可引起蹄葉炎;也可因預防注射,患全身性的光線過敏癥、化膿性疾患和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等而引發(fā)。
3.2 癥狀
(1)急性蹄葉炎
病牛肌肉震顫,出汗,病指(趾)做劃水樣運動。行走時拱背僵硬,后肢伸于腹下,前肢或正常站立或站立時做橫向運動,臥下后呈犬睡狀,四肢伸直,起立困難,喜走軟地,為減輕負重而用腕關節(jié)跪地采食。后肢發(fā)病者約占全部病例的2/3,尤其是外側趾(第四趾)最常見。蹄冠和蹄球皮膚腫脹和敏感,蹄底在發(fā)病幾天后呈黃色蠟樣脫色、變軟??拷惚诘倪h側溝或有出血或見蹄殼發(fā)熱,檢蹄器壓迫蹄壁敏感,系關節(jié)上動脈搏動增強,前肢靜脈可見異常擴展,也可見系關節(jié)和系部環(huán)形腫脹,患病關節(jié)滑液中的白細胞總數、球蛋白均增高,表現為關節(jié)炎和全身性炎癥反應。
(2)慢性蹄葉炎
臨床表現不如急性期那樣明顯,重癥時才發(fā)生拱背、全身強直、跛行和前肢彎曲。常見病牛后肢陷入糞溝的邊緣,日久蹄壁呈畸形,背側緣與地面的夾角變小,后肢系部與系關節(jié)下沉,蹄壁外形變寬、變扁,地面到蹄冠的距離增加,形成明顯的環(huán)或溝。蹄骨尖下移,其背側緣與地面的角度加大,導致蹄骨對蹄底真皮的壓迫增加,形成角質缺損,使蹄底穿孔的危險增加,進而引起化膿性蹄小葉炎。
3.3 治療
奶牛蹄葉炎可通過在分娩前后控制精飼料喂量、加強運動、任其自由舔舐食鹽或碘化食鹽磚等方法來進行預防。因精飼料飼喂過多而發(fā)病的,治療時首要減少喂量,其次可采取血療法和使用抗組胺制劑治療,在急性期可配合冷療法(患蹄冷水?。?。如繼發(fā)化膿性感染,可參照化膿創(chuàng)感染治療:
(1)用中、小寬針順血管刺入蹄頭穴1cm直至出血,有全身癥狀者可于頸脈(大脈)穴適量放血。
(2)保泰松,每日4g,口服;氫化可的松,每日0.2~0.5g,靜脈注射;醋酸可的松,每日0.25~0.75g,肌內注射。
奶牛乳房炎、子宮炎和蹄葉炎都應以防為主,首先應加強營養(yǎng)管理,定期用蟲克星針劑、粉劑對牛進行體內驅蟲,多喂青貯,微貯飼料和青干草,注意多喂富含VA、VB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青綠飼料,以保證牛體健康,增強機體防御機制。其次是加強環(huán)境控制,建立良好的技術人員隊伍和健全的防暑御寒制度,定期用1~2%減水消毒牛舍、牛體,每日刷拭牛體,擠乳要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
[1] 王錫禎,王澤華.奶牛常見12種疾病的診斷與防治[J].河北畜牧獸醫(yī),2003,(9):40-41.
[2] 馬國呈,牟瑞營,朱坤松,等.幾種常見奶牛繁殖障礙性疾病的防治[J].山東畜牧獸醫(yī),2010,(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