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華
(湖南省瀏陽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南 瀏陽410300)
腦外傷昏迷由于患者不能夠自主的控制自身,在呼吸過程中產生的分泌物存在于呼吸道和咽部不能夠自主的清除,增加了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產生的風險。筆者對腦外傷昏迷患者進行不同呼吸道護理效果好,總結如下。
共100例,均為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腦外傷昏迷患者。男53例,女47例;年齡21~51歲,平均37歲;因車禍引起的腦外傷案例64例,撞擊打擊致傷28例,高空墜落4例,其他4例;腦挫裂傷46例,顱腦骨折18例,硬膜外血腫18例,顱內血腫1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腫4例;治療方式為機械通氣82例;氣管插管8例,氣管切開1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一般呼吸道護理。
觀察組根據病重程度及身體狀況、病情特點等行有效的呼吸道綜合護理,并對生理特征、患病狀況等進行24h嚴密監(jiān)測。①保持呼吸道暢通。保持呼吸道通暢和呼吸平穩(wěn)[1]。充分認識到正確體位的重要性[2],使患者頭部保持高于水平的高度,約25°,以避免血液倒流,產生逆行型的感染。頭稍偏,以便排出分泌物或痰液。給予全程氧氣,配置吸氧工具,增加組織供氧。吸痰中患者多會有打鼾,可稍抬高肩部,用開口器拉出舌頭,以免舌根后墜。無法進行自主者可用呼吸機進行輔助。②加強呼吸道濕化。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手術后,呼吸道濕化作用減弱,用呼吸機后呼吸運動造成氣道干燥,形成痰痂阻塞套管。因此,可用氣管內滴藥液或超聲霧化,痰液稀釋劑用生理鹽水100mL、慶大霉素16萬U、α-糜蛋白酶4000U混合溶液,并調控吸入氣在適宜的溫濕度。以減少呼吸道損傷、稀釋痰液。③正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的關鍵是吸痰[3]。從口腔、鼻腔及氣管插管處緩慢插入吸痰管至氣管內吸痰,吸痰時動作要輕柔,每次吸痰不超過15s,以防損傷呼吸道黏膜、造成缺氧。密切觀察痰液的黏稠度、顏色、性質等。吸痰應選取形狀壁紙、富有彈性的吸痰管,直徑不宜超過氣管內套管的1/2,在操作過程中如發(fā)現紫紺應立即停止吸引。④正確應用呼吸機。呼吸機的工作狀態(tài)、參數指數、報警系統(tǒng)等應進行不定時的查看。氣管內套管每8~12h更換,清洗消毒1次,根據分泌物多少及敷料的清潔程度決定更換次數,每2h在紗布上緩慢均勻注射濕化液1次,以濕潤紗布及預防感染[4]。做好撤機評估(如血壓正常、自主呼吸平穩(wěn)、SpO2>95%等);病情得到完全控制后可考慮撤機。
觀察組搶救成功47例,死亡3例,搶救成功率94%;其中有2例因氣管功能衰竭而亡,1例因腦疝死亡。對照組搶救成功34例,死亡16例,搶救成功率68%;其中有13例因氣管功能衰竭而亡,3例因腦疝死亡。兩組搶救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2,P<0.05)。
顱腦外傷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減弱,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5],因此要加強呼吸道管理。顱腦外傷昏迷者長期處于昏迷狀態(tài),咳嗽和吞咽反射減弱,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容易誤吸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感染并發(fā)吸入性肺炎,加重腦缺氧、腦水腫。因此,應時刻注意病情觀察,注意體位,加強氣道濕化,加強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并發(fā)癥,短時間內不能清醒者應及早行氣管切開。呼吸道護理的重點在于保持呼吸道通暢和預防肺部感染,是整個搶救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6]。呼吸道護理工作在腦外傷昏迷患者治療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1]段志剛,邵桂春,張鳳蘭.621例急診昏迷病人的呼吸道護理[J].山西護理雜志,1997,11(2):62-63.[2]謝兵.急診昏迷患者2例的體位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7):42-47.
[3]張延霞,時風麗,袁康,等.醫(yī)院內呼吸機相關肺部感染的調查與預防[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5):346.
[4]黎完英.300例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的護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6):79-80.
[5]陳靖.顱腦損傷開顱術后的臨床觀察和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9):73.
[6]周秀華,鄒碧榮.急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