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平
(四川綿陽四〇四醫(yī)院,四川 綿陽621000)
筆者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慢性結腸炎取得一定療效,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間的住院和門診患者,經纖維結腸鏡診斷為慢性結腸炎,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46.2歲,病程5個月~23個月。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45.9歲,病程3個月~21個月。
癥狀為左下腹疼、腹瀉、里急后重、時便下黏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fā)生、纏綿下斷、反復發(fā)作。體征為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等。
纖維結腸鏡檢查示結腸段黏膜充血,血管網絡模糊,血管網絡偏粗,黏膜發(fā)紅或因蒼白而光亮,有些可見黏膜粗糙。
兩組均用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2粒,每天3次口服,曲美布丁1片,每天3次口服。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停4天,連續(xù)3個療程。有細菌感染加用敏感抗生素。
治療組另用馬齒莧、槐花、黃連、苦參、紫草、仙鶴草、訶子、白頭翁制成灌腸液,隨癥加減。
患者排便后取左側臥位,上腿屈曲下腿伸直(便于清潔),連接一次性連接導管、玻璃接頭和一次性導液管,戴上一次性手套,排氣,用石蠟潤滑吸痰管及肛管前端,輕輕地插入肛門內20~30cm,清潔灌腸5min后再抬高臀部15cm,再取中藥濃縮液,以同樣方法插入肛管,深度約35cm,5~10min灌注完濃縮液。然后拔管、擦凈肛門。灌腸后20min改為左側、右側、仰臥、俯臥,每種體位保留5min,2h后可排便,2天1次,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停4天,連續(xù)3個療程。
治愈:癥狀消失,乙狀結腸鏡等檢查示腸黏膜病變恢復正?;騼H留疤痕,隨訪1年或以上未見復發(fā)。顯效:癥狀基本消失,乙狀結腸鏡等檢查示腸黏膜僅遺留輕度炎癥,或近期治愈后于1年內復發(fā)。有效:癥狀明顯減輕,乙狀結腸鏡等檢查示病變程度有所減輕,但時有復發(fā)。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無明顯改善。
治療組治愈30例,顯效12例,有效6例,無效2例,復發(fā)2例,總有效率96%、復發(fā)率4.16%。對照組治愈20例,顯效10例,有效5例,無效15例,復發(fā)15例,總有效率70%、復發(fā)率42.8%。兩組總有效率和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本病屬中醫(yī)“泄瀉”、“腹痛”、“痢疾”等范疇,多虛實夾雜,以濕熱為主,損傷腸絡。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可改善腸道的吸收、分泌及運動功能,增強腸黏膜屏障功能,阻止或減少腸內細菌及毒素入血,促進受損腸黏膜的修復及功能重建。曲美布汀對消化道平滑肌的雙向調節(jié)作用,另可止痛,鎮(zhèn)吐。聯(lián)合中藥灌腸直達病所,可提高療效,降低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