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琰斐
(江西省贛州市腫瘤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失眠是入睡困難、睡中易醒和醒后徹夜難眠的疾病,長期的睡眠時間不足和睡眠質量下降容易引起頭痛、記憶力減退、心煩意亂、神疲乏力等一系列癥狀[1]。筆者對用歸脾湯加減聯合體針治療的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各50例。治療組男19例,女31例;年齡26~72歲,平均(49±23)歲;病程5個月~7年, 平均(3.5±2.5)年。觀察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28~69歲,平均(48.5±20.5)歲;病程3個月~8年, 平均(4±3)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患病特點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心脾兩虛型失眠診斷標準。多夢易醒,或醒后不能再睡,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華,舌淡苔薄,脈細弱。
兩組均予歸脾湯加減。白術10g,黃芪15g,人參15g,當歸10g,茯神10g,遠志10g,龍眼肉10g,酸棗仁20g,木香6g,炙甘草5g,生姜5片,大棗3枚。失眠嚴重加夜交藤、生龍骨、生牡蠣,血虛加阿膠,肝氣不疏加香附、柴胡。每天1劑,水煎,早晚分服。
治療組加用體針配合治療。取太陽、百會、四神聰、風池、安眠穴、神門、內關、心俞、脾俞、三陰交。針刺,留針 30 min,10min行針1次,平補平泄。每天1次。
兩組均7天為一療程,治療3個療程。
臨床治愈:癥狀消失,睡眠時間在6h以上,醒后精力充沛。顯效:癥狀基本消失,睡眠時間增加超過3h,睡眠深度顯著提高。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稍有增加,睡眠深度輕微改善。無效:癥狀和睡眠時間、深度均無改善。
治療組臨床治愈27例,占54.00%;顯效10例,占20.00%;有效8例,占16.00%;無效5例,占10.00%;總有效率90.00%。觀察組臨床治愈11例,占22.00%;顯效19例,占38.00%;有效9例,占18.00%;無效11例,占22.00%;總有效率78.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失眠屬中醫(yī)“不寐”范疇,心脾兩虛型失眠的主要特點為多夢、健忘、神疲乏力、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面色少華、食少納呆等,多因思慮勞倦過度、心脾受損、心失所養(yǎng)、脾失健運、心神不寧而致。治療應注重健脾益氣,補血養(yǎng)心[3]。歸脾湯方中人參、黃芪、白術、甘草補氣健脾,當歸、龍眼肉、酸棗仁補血養(yǎng)心,茯神、遠志寧心安神,木香醒脾行氣,生姜、大棗調和脾胃。諸藥配伍,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作用。研究證實,歸脾湯可以增強免疫力,調節(jié)大腦功能,緩解失眠煩躁等癥狀[3]。
針灸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使經脈暢通、氣血調和、陰陽平衡。以頭部腑穴、心經、脾經的穴位為主,可調節(jié)陰陽,使機體陰平陽秘,恢復正常生理功能[2]。
歸脾湯加減聯合體針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有顯著效果,且安全。
[1]楊曉蓮.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50例的療效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4):103-104.
[2]吳海燕.歸脾湯加減聯合體針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48例[J].中醫(yī)研究. 2014,27(4):51-52.
[3]賈青珍.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癥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 ,6(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