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劍霞 趙艷 韓利 倪松堯 劉玉娟(江蘇省靖江市經(jīng)濟作物指導站4500;靖江市孤山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
莧菜輪作水稻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孫劍霞1趙艷1韓利1倪松堯1劉玉娟2
(1江蘇省靖江市經(jīng)濟作物指導站214500;2靖江市孤山鎮(zhèn)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
通過合理安排茬口實行菜糧輪作,可有效解決長期種植蔬菜造成的土壤連作障礙導致種植效益低的問題。莧菜輪作水稻具有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和推廣應用價值,莧菜每667m2產(chǎn)量約2800kg、產(chǎn)值約16800元,機插水稻每667m2產(chǎn)量605kg、產(chǎn)值約1920元,總產(chǎn)值達18720元,凈收入達13720元。
莧菜在上年11月中下旬播種,播后扣棚,2月初始收,分批拔大留小收獲,再分批播種,5月中旬收獲結(jié)束;水稻在5月中下旬播種育秧,秧齡16~18d,6月上旬移栽,10月底收獲。
采用大、中棚套小拱棚栽培,可成為冬春棚栽最早上市的蔬菜品種之一,效益可觀。
2.1品種選擇
宜選用口感佳、產(chǎn)量高、抽薹開花遲的紅色圓葉型莧菜品種,如大紅袍、大圓葉等。
2.2整地施肥
選擇排灌方便、雜草少的地塊,播種前10~15d翻耕土壤,深度15~20cm,每667m2施腐熟人畜糞1500~2000kg、餅肥20~25kg、草木灰50kg、高效復合肥10~15kg,整細耙勻,床土耕作層做到深厚、肥沃、松軟。土肥充分混勻后筑深溝高畦,畦寬1.2~1.5m。整地后覆蓋大棚膜,可在大棚內(nèi)搭建小拱棚,并覆蓋薄膜預熱。
2.3適時播種
靖江地區(qū)在上年11月下旬播種,此時氣溫低、出苗率差,應適當多播,每667m2播種量2.5~3kg。采收嫩葉和幼苗的,采用撒播方式。莧菜種子細小,一般以直播為主,為保證播種均勻,播種時將莧菜種子與細沙按1∶2~3比例拌勻播在畦面上,播種后隨即用腳踏實,鎮(zhèn)壓畦面。然后搭建小拱棚、覆蓋薄膜保溫。夜溫較低時,在小拱棚上覆蓋草苫或無紡布等保溫材料。
2.4田間管理
2.4.1溫度管理冬春季氣溫較低,播種后7~10d以閉棚保溫保濕為主。種子發(fā)芽出土后,迅速揭除地膜,晴天中午可適當通風,氣溫較低時夜間應加強覆蓋。大棚內(nèi)日平均溫度達到20℃時,可拆除小拱棚。3月下旬以后,氣溫逐漸上升,晴天中午可適當延長通風時間,保持棚溫不高于32℃。
2.4.2肥水管理出苗后如畦面干燥,可適當灑水;植株長有3~4片真葉時,可選晴暖天中午灑水,棚內(nèi)補水必須及時;如遇雨澇,應立即排水。幼苗長有2片真葉時第1次追肥,12d后第2次追肥,第1次采收后第3次追肥,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以速效氮肥為主,每667m2施尿素5kg左右,不宜用糞肥或碳酸氫銨。
2.4.3病蟲害草防治冬春季栽培莧菜病蟲害較少,病害主要有白銹病和猝倒病,白銹病可用甲霜靈防治,猝倒病可在控制大棚濕度的基礎上用百菌清防治;蟲害主要為地下害蟲,可采用人工捕捉和毒餌誘殺相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防治,蚜蟲可用吡蟲啉或抗蚜威等防治。莧菜播種量較大,出苗緊密,采收前雜草不易生長;采收后苗距加大,雜草生長較快時應及時清除。
2.5采收
2月份,苗高10~15cm、具有4~5片真葉時開始采收。采收時,結(jié)合間苗拔除過密、生長較大的苗上市,留苗均勻,同時再次播種,周而復始,分批采收,以提高產(chǎn)量,5月中旬采收結(jié)束。
3.1育秧
3.1.1材料準備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田塊,按秧大田比例1∶80~90留足秧田。每667m2大田備足武運粳24號水稻種子3~3.5kg,采用日浸夜露方式浸種,每667m2準備塑盤(規(guī)格58 cm×28cm)25~30張、1.6m寬無紡布4~5m、專用育秧基質(zhì)50kg。
3.1.2制作秧板秧板畦面寬1.4~1.5m,溝寬0.25m、深0.15m,田周圍溝寬0.3m、深0.25m,板面達到實、平、光、直。
3.1.3播種育苗根據(jù)騰茬早遲估算栽插日期,秧齡16~18d,一般在5月18~25日播種。兩盤并列對放排在秧板上,盤之間緊密無空隙,盤底緊貼秧板,然后鋪基質(zhì)厚2~2.5cm,用木條刮平,洇足底水后開始播種。每盤播芽谷160~175g,播后覆蓋基質(zhì)厚0.3~0.5cm,以看不見稻谷為宜。然后在軟盤表面沿秧板縱向每隔30cm平放1根蘆葦稈后平蓋無紡布,四周封嚴封實。布蓋好后灌1次平溝水,濕潤全部秧板后排水,以利控溫保濕促齊苗。
3.1.4秧田管理齊苗前開好平水缺,防止雨水淹沒秧板造成缺氧爛芽。播后3~4d,齊苗后在晴天傍晚或陰雨天上午8~9時從一邊揭布放松后蓋好,讓秧苗直立,并灌1次平溝水。揭布前保持盤面濕潤不發(fā)白,缺水補水;2葉期前建立平溝水,保持盤面濕潤不發(fā)白,盤土含水又透氣,以利秧苗盤根;2~3葉期視天氣情況勤灌跑馬水,做到前水不接后水;移栽前3~4d,灌半溝水蹲苗,以利機插。
3.1.5秧田追肥葉色落黃明顯的,可在秧苗1葉1心時每667m2施尿素2~3kg,傍晚待秧苗葉尖吐水時建立薄水層,拌適量細土均勻撒施。
3.1.6病蟲害防治主要有稻薊馬、稻飛虱、紋枯病、苗期稻瘟病等,視發(fā)生情況及時防治。
3.2機插
3.2.1秧苗栽前準備栽前3~4d適時控水煉苗,晴天保持半溝水,陰天可排干;移栽前2~3d全面藥劑防治1次,做到帶藥移栽,控制灰飛虱帶毒傳播危害。機插秧苗既小又嫩,起秧過程應防止萎蔫和秧苗折斷。
3.2.2大田栽插搶早精耕細整大田,做到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大于3cm,表土軟硬適中,土壤沉實,一般要求沉實時間1~2d。保持淺水層,防止曬干,移栽前半天排除田內(nèi)過多水,以1~2cm水層栽秧最好。機插秧秧齡掌握在16~18d、葉齡3.5~4葉,防止超齡移栽。機插時,每667m2栽1.8萬穴,每穴栽3~4株苗,每667m2基本苗5~6萬。插秧時做到清水淀板,薄水淺栽,田面水層深度1~2cm,栽插深度1.5~2cm,以入泥為宜,不漂不倒。栽插結(jié)束后,如出現(xiàn)缺苗、斷壟、漂秧、浮秧,應進行人工補缺,并及時上水3~4cm,促進返青活棵。
3.3大田管理
3.3.1科學管理水漿活棵后應淺水灌溉,水深3cm左右,不淹沒心葉,灌1次水待其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如此反復,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栽后25~30d,當田間總苗數(shù)達到預期穗90%時脫水擱田控苗,擱田做到前輕后重,分次輕擱,擱到田中不陷腳、不發(fā)白裂縫、葉色退淡為止。抽穗前7~10d為孕穗階段,對水特別敏感,抽穗后15~20d為灌漿前期,需水量較大,此階段田間必須建立淺水層,不能脫水。抽穗揚花至灌漿前期田間要建立淺水層,以后實行間歇灌水,以灌跑馬水為主,保持干干濕濕,收割前10~15d斷水。
3.3.2合理運籌肥料栽插后5~7d施1次返青分蘗肥,結(jié)合使用小苗除草劑667m2撒施碳銨15kg、壯秧營養(yǎng)劑10kg,施后田間水層保持4~5d,以提高化除效果。栽后10~15d施1次分蘗肥,667m2施尿素7.5~10kg,以滿足機插水稻早發(fā)早分蘗的需求。栽后20d左右視苗情施1次平衡肥,每667m2施復合肥10~12.5kg,穗肥分2次施用。當主莖葉齡余數(shù)達3.5葉時施促花肥,每667m2施尿素10kg、復合肥10kg;當主莖葉齡余數(shù)達1.5葉時施?;ǚ?,每667m2施尿素5kg左右。分蘗末期、破口期、齊穗期結(jié)合防病治蟲做好葉面噴肥,每667m2噴灑葉面肥50~100g。
3.3.3病蟲草害防治在不同地區(qū)、不同田塊機插秧病蟲草害發(fā)生情況不一致,因此應根據(jù)田間病蟲草害發(fā)生情況和植保信息采取相應的防治對策。應加強預測預報,及時制訂科學的防治策略,選準藥劑進行防治。
江蘇省三新工程,SXGC(2014)250。
聯(lián)系電話:0523-8489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