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樂,羅艷玲,馬拴全(指導)(.陜西中醫(yī)藥大學03級碩士研究生,陜西 西安 7046;.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皮膚科,陜西 咸陽 70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32例觀察
張曉樂1,羅艷玲2,馬拴全(指導)2
(1.陜西中醫(yī)藥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陜西西安712046;2.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皮膚科,陜西咸陽712000)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方法: 5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2例和對照組26例。治療組輕者創(chuàng)面用創(chuàng)愈液外搽、重者創(chuàng)愈液紗布濕敷包扎,對照組外搽爐甘石洗劑。兩組重癥者用0.9%氯化鈉注射液、阿昔洛韋注射液靜滴、維生素B12肌內注射,輕癥者口服阿昔洛韋片、甲鈷胺片,療程14天。結果:愈顯率治療組93.75%、對照組73.0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療效顯著。
[關鍵詞]帶狀皰疹;創(chuàng)愈液;西藥
帶狀皰疹是由潛伏在體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再激活所致[1]。屬于中醫(yī)“纏腰火丹”、“蛇串瘡”、“蛇丹”、“蜘蛛瘡”等范疇[2]。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皮膚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用創(chuàng)愈液外用配合西藥治療帶狀皰疹取得較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58例,均為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皮膚科住院部及門診患者,符合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3]。排除有嚴重合并癥者。男25例,女33例;年齡26~60歲35例,60~87歲23例;癥狀輕度10例,中、重度48例;病程2~8天,平均4天;肋間神經(jīng)24例,三叉神經(jīng)6例,眼神經(jīng)5例,腰骶神經(jīng)18例,下頜神經(jīng)5例,臂叢神經(jīng)3例。均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陣發(fā)性疼痛,針刺樣或灼熱樣疼痛,抽痛。隨機分為治療組32例和對照組26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受侵犯神經(jīng)、病情嚴重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皮損及疼痛區(qū)輕者及皮損在頭面部外搽創(chuàng)愈液(虎杖200g、黃連80g、大黃60g、地榆100g、銀花藤120g、白及80g、冰片15g等),行暴露療法,日3次。重癥者皮損在軀干及四肢可將紗塊浸濕藥液濕敷,外敷無菌紗布包扎,日2次。
對照組皮損處外搽爐甘石洗劑,日3次。
兩組重癥者每天同時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阿昔洛韋注射劑250mg靜滴,1日3次;肌內注射維生素B12250μg,日1次。輕癥者口服阿昔洛韋片0.6~0.8g、日5次;甲鈷胺片0.5g、日3次,均治療14天。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痊愈:皮疹消退大于等于90%,體征消失,無疼痛后遺癥。顯效:皮疹消退70%~89%,疼痛明顯減輕。有效:皮疹消退30%~69%。無效:皮疹消退小于30%,疼痛無明顯減輕。疼痛參照視覺模擬定級(VAS評定法),即以長度為10cm的標尺兩端(0~10,每1cm代表1分)分10級評判,0級為完全無痛,10級為疼痛難忍,分別代表最好和最差。患者面對無刻度的一面,將游標放在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評估者自有刻度的一面記錄疼痛程度分值。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痊愈20例,顯效10例,好轉2例,無效0例,愈顯率93.75%。對照組痊愈10例,顯效9例,好轉5例,無效2例,愈顯率73.07%。兩組愈顯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水皰干涸結痂時間治療組(4.03±0.36)天,對照組(6.13±1.78)天;脫痂時間治療組(8.31±1.06)天,對照組(10.52±1.67)天。
治療前后VAS值治療組治療前(7.51±1.06)分、治療后(3.52±1.88)分,對照組治療前(7.26±1.87)分、治療后(5.53±2.03)分。
創(chuàng)愈液是陜中附院皮膚科馬拴全創(chuàng)制的制劑,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排膿、收斂生肌、消腫止痛、補血和血的功效,配合西藥治療帶狀皰疹能有效縮短水皰干涸結痂時間和脫痂時間、減輕神經(jīng)痛、促進神經(jīng)修復。
創(chuàng)愈液方中大黃對血液流變學部分指標及微循環(huán)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對多種病原菌有抑制作用[5]?;⒄?、大黃、黃連、銀花藤有抑制細菌增殖,阻斷感染作用。白及有造血生肌的功效。冰片有抗炎鎮(zhèn)痛作用。因此,創(chuàng)愈液具有抗炎、抑菌、抗感染、促進局部愈合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65-67.
[2]吳緒平,朱莉.老年疾病針灸推拿治療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4:800-815.
[3]楊國亮,王俠生.現(xiàn)代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6:293-297.
[收稿日期]2015-07-20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5)12-1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