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淳化街道土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211000)魏乃金
抗感染藥物(anti-infective agents)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且大批高效、廣譜、低毒的新型抗感染藥物的不斷出現(xiàn)為臨床用藥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但抗感染藥物的不合理應用使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高。為了解我院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促進藥物的合理應用,本文收集近年來我院門診處方中抗感染藥物的使用情況,現(xiàn)總結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近年來我院含有抗感染藥物的處方1023張,其中男541張(52.88%),女482張(47.12%),處方包含本院門診各科,患者年齡10~83歲,平均年齡(45.6±15.2)歲。
1.2 研究方法 分別對處方中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用藥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合理用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實用抗菌藥物手冊》、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用藥指導原則》判定。
2.1 用藥方案統(tǒng)計:以單一用藥和二聯(lián)用藥為主,其中單一用藥869張(84.95%),二聯(lián)用藥122張(11.93%),三聯(lián)用藥32張(3.13%)。
2.2 抗感染藥物的種類及給藥途徑統(tǒng)計:以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使用頻率排在前三位,其中喹諾酮類居首位,具體為:喹諾酮類458張(44.77%),頭孢菌素類398張(38.91%),青霉素類102(9.97%),以下依次為氨基糖苷類41張(4%)、抗病毒類、林可霉素類、硝咪唑類。給藥途徑:口服73.29%,注射26.71%。
3.1 用藥情況分析 抗感染藥物是指治療各種病原體(包括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所致感染的各種藥物。作為一類特殊藥品,抗感染藥物的正確合理應用將是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減少或減緩細菌耐藥性發(fā)生的關鍵。促進藥物的合理應用是每一位臨床醫(yī)師的重要工作。本次共抽查含有抗感染藥物的處方1023張,其中應用藥物使用主要以口服為主,主要因門診患者重癥感染較少,對于輕、中度感染可接受口服者,給予口服吸收完全的抗感染藥物,不采用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藥,符合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1]。其中也有部分患者選擇靜脈給藥,一方面說明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加大,許多患者認為門診能治療的疾病,不必住院治療,且靜脈注射能較快的控制感染,既經濟又省時。此外本研究統(tǒng)計中以單一用藥和二聯(lián)用藥為主,說明我院抗感染藥物的使用以一線為主。3.2 抗感染藥物種類分析 本調查顯示以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三種抗感染藥物為主,給藥途徑以口服為主。喹諾酮類因品種多、抗菌譜廣、不需皮試、不良反應相對較輕,與其他抗菌藥作用機制不同且無交叉耐藥性等諸多優(yōu)點,成為臨床使用最多的一類。與青霉素類相比頭孢菌素類抗菌作用強,過敏反應少,細菌耐藥相對低。
3.3 用藥不合理因素分析 感染屬于一類嚴重的多發(fā)病灶,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要用好用準抗感染藥物,必須要符合一定的規(guī)范。造成不合理用藥的主要原因是醫(yī)務人員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尤其是對臨床藥理學、藥代動力學、藥品不良反應方面的知識不足;我們認為,首先衛(wèi)生行政部門應充分發(fā)揮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加大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監(jiān)督、檢查和獎懲力度;其次,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不斷強化臨床醫(yī)師合理用藥知識,規(guī)范醫(yī)師用藥行為,建立科學的用藥觀念;第三,通過各種形式提高公眾科學用藥意識,加強對公眾的合理用藥知識、相關政策的宣傳教育以及安全用藥指導。
為保障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藥事管理工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藥,避免、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及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應明確抗感染藥物使用權限,尤其是對于直接面對基層服務人群的,把不合理用法編入本院藥訊供臨床參考,同時加大對臨床醫(yī)師進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培訓,加深對各種抗感染藥物的抗菌譜、適應證、用法、用量的了解,使其嚴格掌握對常見感染的正確判斷和處理,這些措施的實施對我院抗感染藥物的合理應用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現(xiàn)象得到有效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