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銀
(貴州省甕安縣中醫(yī)院口腔科 貴州 甕安 550400)
人工種植牙作為一種新型牙缺失修復方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我們對2010年以來我科種植失敗的病例進行回顧總結,探討失敗原因,以利改進種植牙技術,提高成功率。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30例,種植牙47顆。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38-70歲。缺失前牙15顆,雙尖牙7顆,磨牙25顆。
1.2 材料與設備:韓國DIO 公司提供的DIO 純牙根型螺旋穿齦式種植體和骨水平式種植體,各種配套種植工具及種植機。
1.3 手術方法及義齒修復:患者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浸潤麻醉。按不同類型種植體常規(guī)手術要求,制備種植孔道,植入種植體。術后給予抗炎鎮(zhèn)痛藥物。半年后行永久牙冠修復。修復方式包括種植體單冠修復、種植體—種植體聯(lián)冠修復、種植體—天然牙聯(lián)冠修復。根據(jù)患者不同情況,義齒制作分別為烤瓷冠或固定橋義齒修復。模型制作均用加成型硅橡膠精細取模,種植肩臺轉移技術等。
按全國種植義齒學術工作研討會紀要的標準[1],對所有病例隨訪觀察6月-3年,成功44顆,成功率93.7%,失敗3顆,失敗率6.3%。失敗原因見表1、2。
表1 種植手術中失敗病例原因
表2 種植術后失敗病例原因(n)
種植義齒失敗的原因分析如下。
3.1 適應證選擇失誤:適應證分全身及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如一些內(nèi)分泌疾病、代謝障礙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礙性疾病等;手術后可能因出血、感染、骨質(zhì)疏松、不能正常使用維護等原因而致種植失敗。局部因素如口腔衛(wèi)生差、牙結石、牙周病,種植術后易出現(xiàn)種植體周圍炎,種植體松動。嚴重的錯牙合、緊咬牙合、夜磨牙癥、偏側咀嚼等不良咬合習慣的患者,也可因咬合不平衡或者咬合力過大造成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的創(chuàng)傷導致失敗。種植區(qū)牙槽骨高度及厚度不足,手術時易鉆穿上頜竇、鼻底、下齒槽神經(jīng)管或骨壁側穿、骨壁骨折。選擇病例應注意局部牙齦及黏膜軟組織健康,牙槽骨無疏松,牙合間距及鄰牙間隙足夠。因此,對做種植牙修復的患者,術前應常規(guī)詢問病史、查體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口腔檢查,排除禁忌證。
3.2 術前設計不合理、種植體選擇不當:單個牙種植,選用種植體小的穿齦式種植體,由于牙齦厚度分布不均,導致種植體周圍牙齦容易發(fā)炎,從而使種植體旋轉松動。有研究證實,種植體的支持力與種植體和骨結合的表面積成正比,種植體越大,可獲得的支持力越大。種植體的直徑與骨界面的應力成反比,直徑越大,骨界面應力越小,對骨的損傷越小,骨吸收越少[2]。種植體的長度對種植體承受軸向力的影響不大,但能有效地增強種植體承受側向力的能力[3]。磨牙區(qū)種植牙,即使選擇直徑大的螺紋種植體,若沒有足夠的長度及直徑,不足以承受磨牙區(qū)強大的牙合力,易致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種植體松動脫落。對于磨牙區(qū)寬間隙,只設計一枚種植體,修復后難以承受寬間隙所特有的強大咬合力,也是失敗原因之一。對窄而薄的牙槽骨,若選擇的種植體粗大,植入時易造成骨壁破裂,致手術失敗。種植體在植入后,應避免過早負荷。如磨牙區(qū)選用一段式種植體,上部基樁暴露在口腔內(nèi),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咀嚼力的影響,易導致早期負荷,種植體松動。
3.3 手術操作不正確:用黏膜環(huán)切手術方式,在沒有做CBCT 的患者,可能會導致種植體植入牙槽骨頰側側穿而失敗。鉆孔時偏頰側或舌側,鉆穿骨壁造成修復困難。手術鉆孔時轉速過高或沒有充分冷卻,鉆頭產(chǎn)熱導致骨壁細胞燒灼壞死,影響種植體與骨組織的愈合。鉆孔時未嚴格按設計深度鉆入,鉆穿上頜竇、鼻底或下齒槽神經(jīng)管而致種植失敗。種植孔制備時鉆孔過大或過小,鉆孔過大,種植體即刻穩(wěn)固性差。鉆孔如果過小,種植體暴力植入,易致骨壁骨折、骨壁細胞受壓壞死或種植體植入時折斷。種植體植入時若未充分就位,就不能形成頸部良好的袖口封閉,易導致種植體周圍炎。對多個牙種植鉆孔,若沒注意共同就位道,鉆孔不平行,將造成修復困難或無法修復。
3.4 修復不恰當:修復不恰當,指修復時間不恰當和修復設計制作不當。種植體植入后,一般要經(jīng)3-6個月的無負荷愈合期方能承受咀嚼力。過早負荷易造成種植體與組織界面相對運動,阻礙骨礦化過程,使種植體不能與骨組織發(fā)生骨整合而導致種植失?。?]。在裝上部結構時用力過猛,會導致種植體內(nèi)六角劃扣,使修復后受咬合力影響上部結構松脫。不匹配的上部結構也會導致內(nèi)六角不能精密吻合,也可能導致種植修復后上部結構松動脫落。義齒修復時應盡量注意咬合平衡,不能有早接觸。應減小頰舌徑,以降低種植義齒所承受的咬合壓力及扭力,避免牙合創(chuàng)傷。
3.5 患者使用維護不當:由于種植義齒是植入體,頸部牙齦不能與種植體形成緊密附著,抗細菌侵蝕能力較弱,且組織反應能力較低。如果患者口腔衛(wèi)生差且有不良飲食習慣,喜咬硬物,會出現(xiàn)種植體周圍炎造成種植牙咬合創(chuàng)傷、發(fā)炎松動而最終失敗。對種植牙患者,術后應指導其正確使用和維護種植牙,克服不良咀嚼習慣,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囑定期復診,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1] 張震康,孿文民、李玉晶;全國種植義齒學術工作研討會會議紀要;《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1995年05期
[2] 董玉清,董福生;植體直徑對骨界面應力分布影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1年6月第6卷第2期
[3] 盧山,即刻種植即刻負荷的研究現(xiàn)狀;《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3月15卷3期
[4] 陳新群,陳蕾,湯海山,向陽;羥基磷灰石涂層種植體修復上頜單個前牙缺失的臨床應用研究;《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