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中心 穆毅鳴
如何將博物館活動建成課外教育的新型課堂
中國兒童中心 穆毅鳴
北京是一座古老而傳奇的城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擁有6大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位居世界第一,分別是故宮、天壇、頤和園、長城、十三陵和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目前,北京擁有159座博物館,涵蓋天文、地理、人文、歷史、藝術、自然等多個領域,位列世界第二。北京既古老又現(xiàn)代,它不僅有眾多舉世聞名的古跡,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還有國際化大都市的胸懷。親子博覽活動促使學生真正了解我們生活、學習的這座城市,感受中華大地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博物館 課外教育 素質教育 親子活動
我們一直在探索、研究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博物館活動辦成課外教育的一個新型“課堂”,讓學生在沒有圍墻的課堂快樂學習。
1.親子博覽的來歷
在我們的自然百科課中,有一堂是在博物館上親子課,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博物館里學習?;顒又?,很多家長希望把這個“親子課堂”一直辦下去,希望走遍北京所有的博物館。
在家長的呼吁下,在學生的期盼下,在領導的支持下,我們突破了自然科學的范疇,決定單獨開設“親子博覽”課程,帶學生和家長一起走進所有門類的博物館,在學習多元的社會知識的同時,讓家長感受和學生一起成長的快樂。
2.博物館存在的問題
為學生設計相關課程時,我們走訪了一些博物館,對準備前往的博物館進行參觀考察,發(fā)現(xiàn)博物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不愛帶孩子去博物館,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博物館是給大人看的,孩子看不懂。的確,有很多展覽的設計沒有考慮到孩子,導致學生參觀下來覺得和自己距離很遠,不好玩。其次,博物館教育沒有分出層次,如針對低齡小朋友就沒有相匹配的講解內(nèi)容。通篇一律的講解詞都是面對成人的,很難準確、生動地抓住學生的興趣。再次,博物館極少有學生能帶走的東西,哪怕是一本有趣的畫書,一張有趣的折頁。有一個海歸志愿者說過,她在國外看到很多博物館里有專門為孩子寫的介紹和游戲,國內(nèi)卻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人做這些工作。
3.家長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時存在的一些問題
很多家長在參觀之前沒有任何準備,想起去那兒就去了,到了以后和孩子一樣,對這個展覽的名字叫什么,主題是什么都不清楚。帶著孩子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就算來過這個博物館了。這樣的參觀對學生來說沒有什么收獲。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既不能改造家長,也不能改變博物館,但作為兒童教育者,我們有責任為中國的孩子做這件有意義的事,那就是為孩子和博物館之間搭起一座橋梁,讓孩子能走進博物館,讀懂博物館,喜歡在這里感受世界的繽紛,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
1.活動設計
(1)精心挑選博物館
基于上述觀點和現(xiàn)有條件,我們確定了親子博覽活動地點應適合學生參觀、學習、游覽。為此,我們走訪了北京大部分博物館,挑選了其中適合學生參觀的36家博物館,并為每一個博物館設計了符合學生思維的、適合學生年齡段的任務和活動。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①建立專家團隊,對每一個博物館反復研究它的布展思路,了解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和它背后的故事。②反復討論,哪些展品適合做成任務卡,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完成,好玩、有意思的展品是我們討論的重點。③共同設計,為每一個任務卡上的問題 設計答案、游戲,便于家長指導和回家閱讀。
簡單概括我們的特色就是精心設計兩種任務:一種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團體任務,一種是具有趣味性的家庭任務,每個學生一本指導手冊,父母當老師進行指導。
(2)如何引領家長和學生走進這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館
如果一個國家不重視科學技術,那么落后就會挨打,如果一個國家不重視自己民族的文化,那么就會不打自垮。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為學生和博物館之間搭起一座美麗的橋梁,讓學生們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在這里感受世界的繽紛、感受歷史悠久的北京、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
①家長和學生參觀博物館重在彌補展館的不足?!笆澜缟系谝惠v汽車在1886年由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設計發(fā)明”這是展館標牌上的話,所有關于這輛車的信息只有這些。很多學生看到它后都很吃驚,沒有想到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是三輪車。根據(jù)這個展項,我們查出這輛車的故事,然后設計相關的問題以及問題的答案。例如,汽車的生日?第一次駕駛這輛車的人是誰?史上第一位女司機又是誰?學生不光見到了世界上的第一輛汽車的圖片,知道了解說詞中的“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在1886年由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設計發(fā)明”的說明,還知道了有關它的故事,了解了相關知識。
②找到有故事的展品,把展品背后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在國家博物館里陳列著一座佛宮寺木塔模型,這個木塔被稱為“世界3大奇塔”之一,但是我們只能看到一個木塔的外觀,并不知道它的奇妙之處。所以,我們遍尋資料,把它內(nèi)部結構和每層的暗層位置展示給學生,把它所包含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在觀看的同時了解它的故事、歷史,深深地被我們國家古代木建筑的精妙設計所震撼。
我們開設的親子博覽活動源于親子教育。親子教育是 20 世紀末在美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等地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它強調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溝通基礎上雙方互動,涵蓋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兩個方面?!吨袊鴥和l(fā)展綱要 2008 一2013 》 指出:家長的受指導率應該成為發(fā)達地區(qū)基礎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創(chuàng)造未來的雕塑家,是兒童成長的“奠基石”。假如我們能夠指導父母,使父母以建設性的、更為積極與主動的態(tài)度和學生互動,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和學習,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那么整個民族的素質和社會文明的程度必定會大大提高。
1.親子博覽活動對孩子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4種能力
(1)專注力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靜下心來傾聽的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靜心。博物館這樣安靜的場所是學生靜下來的好地方,培養(yǎng)他們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靜下心來認真“看”,學生們才能認真觀察一件事物;靜下心來認真“聽”,學生才能收獲更多有用的信息。同時,只有做到了認真二字,將來學生們才能無論做什么都會看得仔細,聽得專心,最終成為一個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2)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用任務幫助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獨立思考、判斷事物的能力。如果想讓學生對博物館感興趣,去一次又一次的收獲,最好的辦法是在參觀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博物館和展覽的內(nèi)容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師要自己先去看展館,一遍乃至幾遍,看的過程中要隨時記錄重點、難點、興趣點,想著怎樣帶學生來看,看什么,講什么,有什么故事發(fā)生等。在充分了解了該館的地理位置、展品布局后,設計相關的任務,并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完成所設計的任務??傊?,要事先做好相關“功課”,才能使學生們的博物館之行達到活動的目的,讓學生真正成為參觀的主角,主動觀察、了解、認識博物館。
(3)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任務中培養(yǎng)學生與伙伴溝通、合作的能力,樹立團隊意識。完成團隊任務,首先要明確為完成集體目標每個人的職責是什么,分工明確,這就需要和隊友進行有效溝通。有時候要犧牲自己的利益幫助隊友完成任務,這是我們提倡的服務他人的精神,從而樹立學生的團隊意識。
(4)遵守規(guī)則的培養(yǎng) —— 參觀博物館的另一個重點是培養(yǎng)參觀習慣。
①遵守參觀秩序,尊重他人參觀的權利?;顒又惺紫纫B(yǎng)成遵守秩序的習慣。我們會對學生們提出一定要求,如不可以在展廳里追跑,盡量小聲和身邊的人交流。同時,需要統(tǒng)一講解的內(nèi)容,我們會召集學生和家長盡量集中、安靜,然后老師會在保證大家都能聽到的情況下盡量壓低聲音,給學生一個養(yǎng)成尊重他人、遵守秩序的示范。
②尊重展品,因為每一件展品都是歷史的見證。博物館里,很多文物采用360度裸展的方式展出,好奇心強的學生喜歡去摸一摸,甚至想爬上去和展品親密接觸,很多時候家長也不去制止,反而覺得這樣拍照挺好。每一件展品跨越歷史的長河展示在我們面前,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但我們必須愛護它們才能使這些歷史的見證更長久地保存下去。所以,我們要求學生不碰展品,只用眼睛去欣賞、用耳朵去傾聽、用心去感受。
③遵守展館制度和規(guī)定。參觀時,很多家長一會給孩子喂水,一會給孩子喂餅干,使孩子覺得在展館吃東西是理所應當?shù)?。因此,我們在親子活動時應特別提出:要養(yǎng)成參觀時不在展廳吃喝的習慣,這是對展館的尊重,也是參觀的禮儀。
有些展品不讓拍照,可是有些人就是無視規(guī)定,越不讓拍就越拍,越不讓摸就越摸,所以從小教育孩子養(yǎng)成遵守規(guī)定的習慣是很重要的。遵守規(guī)定是每個人都要養(yǎng)成的習慣,小到遵守家里的規(guī)定,幼兒園、學校的規(guī)定,大到遵守國家的規(guī)定,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守規(guī)矩的人,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才能體現(xiàn)我們文明古國的教養(yǎng)。
2.親子博覽活動對孩子的教育目標
親子博覽活動不僅讓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更多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小的時候培養(yǎng)探索博物館的愿望,養(yǎng)成參觀博物館的好習慣,有時候好的習慣要比知識還重要。
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成為探索博物館的主角,同時也要讓學生懂得尊重他人、尊重文物和遵守制度。當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才會在走進博物館的時候,有一份對歷史、文化、藝術的尊重,而這份尊重體現(xiàn)了我們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因此,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內(nèi)有涵養(yǎng),外有教養(yǎng)。
3.親子博覽活動對家長的影響
(1)幫助和鼓勵學生,而不是代替孩子。
(2)學會和孩子溝通,不能把和孩子的交談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3)學會尊重孩子,不要當眾教育孩子,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4)父親應多陪伴孩子,對男孩來說,男人的榜樣作用非常重要。
(5)提供向其他家長學習的平臺和機會。
親子博覽活動不僅是把家長和孩子帶入博物館,更多的是想通過博覽活動給父母和孩子一個平等共處的機會,讓家長放下“中國式”的家長作風,明白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從和孩子良好的溝通開始。希望我們每個家庭都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在活動中學會和孩子成為伙伴,學會尊重孩子,幫助孩子。父母只有不斷提高自己,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才能在孩子有勇氣嘗試改變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只有每一個家庭培養(yǎng)出合格的接班人,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
4.家長對親子博覽活動的評價
親子博覽活動拉近了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活動是以兒童為中心的活動,并讓家長積極參與進來,形成親子互動的關系,在活動中共同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這不僅增進了親子的伙伴關系,還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意識,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好評。
有的家長說:“活動中我們深深感受到老師們策劃活動的細致與精心,整個活動的安排讓人耳目一新,親子互動及全員參與的宗旨貫穿始終?!?/p>
有的家長說:“以兒童的眼光開展活動,拉近了孩子與博物館的距離,活動內(nèi)容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寓教于樂,讓孩子真能樂在其中?!?/p>
有的家長說:“親子活動書有參觀指南,有故事情節(jié)、有互動、能給孩子帶來歡樂和思考,孩子很喜歡看,真心贊一下。”
親子博覽活動帶孩子走出相對狹小的教育空間——教室,走進一個廣闊的世界,學生的心靈慢慢豐富起來,博大起來。通過活動,學生們逐漸意識到博物館不同于旅游景點,它是一個可以讓我們終身學習的好地方。
學生從小通過博物館這個窗口了解我們國家從古至今的成就,感受作為中國人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從而更加熱愛這個偉大的國家。
親子博覽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一段時間。實踐中,我們針對所選的博物館,制作針對該館展品的活動任務手冊,引導學生自主參觀學習,并帶動家長一起參與。
親子博覽活動中,我們實現(xiàn)了最初的設想、收獲了經(jīng)驗、得到了認可。如何讓孩子成為探索博物館里的主角,讓一家人共同成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人格,將是我們今后不斷探索的課題和目標。
ISSN2095-6711/Z01-2015-10-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