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業(yè)朝
【原文】
碧天如水兮,窗窅窅悠悠;百蟲迎暮兮,萬葉吟秋。欲辭林而蕭颯,潛命侶以啁啾。送將歸兮臨水,非吾土兮登樓。晚枝多露蟬之思,夕蔓起寒螀之愁。至若松竹含韻,梧楸早脫。驚綺疏之曉吹,墮碧砌之涼月。念塞外之征行,顧閨中之騷屑。夜蛩鳴兮機杼促,朔雁叫兮音書絕。遠杵續(xù)兮何冷泠,虛窗靜兮空切切。如吟如嘯,非竹非絲。合自然之宮徵,動終歲之別離。廢井苔合,荒園露滋。草蒼蒼兮人寂寂,樹槭槭兮蟲咿咿。則有安石風流,巨源多可。平六符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猶復(fù)感陰蟲之鳴軒,嘆涼葉之初墮。異宋玉之悲傷,覺潘郎之么麼。
嗟乎!驥伏櫪而已老,鷹在鞲而有情。聆朔風而心動,眄天籟而神驚。力將痑兮足受紲,猶奮迅于秋聲。
(選自《劉禹錫集》卷一)
【注釋】
[1]窅窅(yao):深遠的樣子。[2]啁啾(zhou jiu):百蟲的叫聲。[3]寒螀(jiang):寒蟬,蟬的一種。[4]蛩(qiong):蟋蟀。[5]泠泠(ling):泉水滴瀝的凄清聲。[6]宮徵(zhi):古代五音中的兩音。[7]槭槭(qi):樹葉凋落后,樹枝光禿禿的樣子。[8]安石風流:安石即謝安,東晉豪族,孝武帝時任宰相。據(jù)《晉書·謝安傳》記載,謝安神識沉敏,遇事從容笑語,神色不慌,故稱風流。[9]六符:傳說北斗星下的六顆星保持常態(tài),是人世安定的吉祥征兆。這里指治理好國家。[10]宋玉:戰(zhàn)國時楚國人,做過楚頃襄王的大夫,一生不得志。曾作《九辯》以述悲傷。[11]潘郎:即潘岳,字安仁,西晉文學家。一生趨炎附勢,熱心功名。曾作《秋興賦》抒發(fā)悲秋、嘆老的情懷。[12]鞲(gou):皮做的臂套,用以架鷹。[13]痑(tan):馬疲勞,這里指馬衰老。
【譯文】
碧藍的天空如水啊,深遠而渺茫無邊;百蟲迎著黃昏啊,萬葉吟嘆著秋天。將要凋落的樹葉在秋風中發(fā)出颯颯的響聲,準備潛藏的昆蟲招呼伴侶而發(fā)出陣陣嗚叫。送別歸去的親人啊臨水,流落異鄉(xiāng)啊登樓。殘枝增添了露蟬的憂思,枯藤引起了寒螀的哀愁。至于像松、竹風韻猶存,梧桐、楸樹卻早已脫落。曉風吹動了綺窗,寒月灑落在碧階。思婦想念著塞外的征夫,征夫思念著閨中斷腸的妻子。蟋蟀夜嗚啊織布機的聲音急促,北雁聲聲啊親人的音信斷絕。遠處斷續(xù)的搗衣聲啊是何等的凄清,靜悄悄的窗戶虛掩啊傳出的嘆息聲是那樣的悲切。像低吟又像長嘯,不是笛聲,也不是琴聲,卻合著自然界的音律,觸動著長年離別的情懷??菥乃闹荛L滿了青苔,荒園的雜草掛滿了露水。荒草茂密啊人聲寂寥,樹枝光禿啊秋蟲嗚叫。就是有謝安的風流,山濤的寬容。輔佐皇帝把國家治理好,運用九流而由自己掌握。他們?nèi)匀桓锌锵x在窗外嗚叫,嘆息秋葉的開始凋落。這些都不同于宋玉臨秋的悲傷,深感潘岳悲秋的渺小。
唉!老驥伏在槽邊想著馳騁千里,雄鷹站在鞲上總盼著展翅高飛。聽到秋風神情激動,斜視著秋高氣爽的景色而精神振奮。力量已將衰竭啊雙足還被捆綁著,但仍然渴望奔馳或展翅于秋聲之中。
【評析】
唐武宗李炎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劉禹錫讀到了李德裕寫的《秋聲賦》。從文中“況余百齡過半,承明三入;發(fā)已皓白,清秋可悲”可以看出,作者對秋天的悲嘆。這對劉禹錫的觸動頗深,于是,寫了這篇《秋聲賦》。這從選文刪掉的引言“相國中山公賦《秋聲》,以屬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絕。然皆得時道行之余興,猶有光陰之嘆,況伊郁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憤”可以看出,很顯然,該文是寫給李德??吹?。
李德裕曾雖遭排擠,而武宗時期總算獲得了施展抱負的機會。可劉禹錫一生,卒無所遇,衰老多病,閑居洛陽,空懷報國之志。撫今追昔,孤憤難平。盡管如此,可我們在他的《秋聲賦》中看到的卻是與“清秋可悲”迥然不同的情懷。他是勸慰李德裕應(yīng)打消遲暮之悲、振作精神、老有所為。
文章的前一部分,敘述了許多人的悲秋情調(diào)。從自然界秋聲、秋景的蕭瑟凄涼景象寫起,直到閨中少婦、塞外征人肝腸寸斷的思念;接著寫到宋玉以來的那些仕途失意的文人、逢時得勢的權(quán)貴,以及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書生們對“秋”的感嘆。這與范仲淹在《岳陽樓記》里寫到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以物喜,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
后一部分,作者寫下了在秋高氣爽的大好時光里,“聆朔風而心動,眄天籟而神驚”的感人語句。自己已行將就木(作者在寫《秋聲賦》的第二年遂去世了)。猶如有病的老驥,還想馳騁千里;更把自己比作受紲的雄鷹,但仍想著重上藍天,展翅高飛。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不屈于命運的意志和勇氣,使作者的生命充滿了活力,給讀者帶來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影響。這種頌秋、贊老的進取精神和老當益壯的雄心,對今人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