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第四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陜西 西安 710032)
血氣分析能反映出機體的呼吸功能和代謝功能,是診斷呼吸衰竭和酸堿平衡紊亂最可靠的指標和依據(jù)。血氣分析對呼吸系統(tǒng)疾患及ICU 患者意義重大,動態(tài)觀察血氣數(shù)值變化以判斷患者缺氧嚴重程度、是否存在呼吸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的性質(zhì)、程度,便于進一步指導氧療、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必要時需行機械通氣。因此,正確抽取動脈血是護士臨床工作中必須掌握的操作之一。多年來臨床經(jīng)驗證實,采用傳統(tǒng)注射器采集動脈血標本時易出現(xiàn)穿刺失敗、誤抽靜脈血、混入氣泡,從而增加患者的痛苦。自2014 年10 月開始我科采用BD 預設性動脈采血器以來,與使用傳統(tǒng)注射器所造成的不良事件相比明顯減少,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也減輕了患者痛苦。以下對本院呼吸內(nèi)科患者進行兩種采血方法臨床效果的闡述及比較。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 年11 月1 日-12 月31 日期間我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213 例,其中男131 例,女82 例,年齡20 -83 歲,平均年齡49±3 歲。隨機分為A 組(BD 采血器組)111 例、B 組(普通注射器組)102例,組間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患者取同一體位,按動脈采血技術要求選橈動脈采血。消毒采血部位皮膚后進行操作,均取血1.6ml,穿刺后立即送檢。
1.2.1 BD 預設性動脈采血器:首先將針栓推至頂部,再將針栓拉到預設位置1.6ml 處,消毒穿刺部位,除去針頭保護套,定位動脈穿刺,動脈血自然涌出,空氣迅速經(jīng)過孔室排出。拔出血氣針,棄掉針頭,螺旋擰上安全針座帽,搖勻立即送檢,局部壓迫止血5 -10min。
1.2.2 傳統(tǒng)注射器:用2ml 注射器抽取125u/ml 肝素鈉鹽水0.5ml,將注射器空針肝素化,充分濕潤注射器內(nèi)壁后推盡,消毒穿刺部位,進行穿刺,采血拔針后立即將針頭刺入橡膠塞,搖勻后立即送檢,局部壓迫止血5-10min。
1.3 觀察指標:記錄穿刺失敗、誤抽靜脈血、混入氣泡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n 表示,2 組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種方法的穿刺失敗、誤抽靜脈血、混入氣泡血氣分析結(jié)果進行比較,見表1。
表1 2 組注射器采血后不良反應比較(例)
動脈血氣分析在臨床各科室上廣泛使用,動脈穿刺難度較大,易出現(xiàn)穿刺失敗、誤抽靜脈血、混入氣泡、標本凝固、皮下血腫等不良事件。隨著醫(yī)學的進展,新設備不斷引進臨床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BD 預設性動脈采血器是電腦設計的動脈采血專用針頭,針頭銳利超薄,斜面短,容易進針,減少對表面皮膚的刺激;采血前將活塞拉到預期采血位置,采血時無需拉動活塞,不會造成對血管壁的刺激,從而使患者的疼痛程度下降,設計合理、更加人性化。
使用BD 預設性動脈采血器內(nèi)是粉狀的肝素鋰,既保證了肝素的抗凝作用又不稀釋血液,而其螺口乳頭與針頭連接牢固、安全,還有高密度針筒壁,雙重密封活塞及活塞自動排氣功能,當動脈壓使血液進入注射器時,空氣通過,注射器活塞的孔石排出,孔石與血液接觸后遇濕封閉,血液無法穿過,能有效隔絕空氣及快速完全排除"死腔氣體",保證血樣本不混入空氣及分析前的氣密性。而一次性注射器乳頭與針頭銜接不緊密時,回抽活塞可帶入氣泡。同時,其針頭斜面較大,回抽血液時易帶入少量空氣,形成細小氣泡1]。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動脈血,對于年輕護士來說是有難度的操作,其成功率不高,易出現(xiàn)穿刺失敗、誤穿入靜脈、皮下氣腫等不良事件。隨著專業(yè)的血氣針投入臨床使用,其穿刺失敗率、誤抽靜脈血的概率、皮下血腫和瘀斑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普通注射器[2]。本研究觀察采用BD 預設型動脈采血器組上述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與傳統(tǒng)注射器組有明顯差異(見表1)。
隨著社會的進步,患者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他們要求不僅要治療疾病,而且要求痛苦減少到最?。?]。護士使用注射器時在采血后將針頭插入橡皮塞內(nèi),增加了醫(yī)療銳器傷的發(fā)生風險,而使用BD 預設型動脈采血器在采血前可以預設好采血量,采血過程中無需拉動針栓,采血完成后,直接關閉安全帽。采用BD 預設性動脈采血器與使用傳統(tǒng)注射器所造成的不良事件相比明顯減少,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也減輕了患者痛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裘建英,張佩君,謝小玲.預設型動脈采血器在動脈采血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8,7(7)
[2] 王小梅,田晶.專用血氣采血針與一次性注射器采動脈血效果[J].中國保健,2009,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