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偉
(安徽大學 歷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1927年4 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對教育發(fā)展較為重視,通過一系列的法令、規(guī)程、標準使各級教育開始規(guī)范化。在這一時期,安徽省各級教育也得到較大發(fā)展,為了促進教育的發(fā)展實現(xiàn)和教育機會均等,安徽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獎貸金政策是其教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獎貸金是指獎學金和助學貸金,具體包括對安徽自費留學生的獎學金、安徽國內大學肄業(yè)生獎學金、省立中小學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獎助金、助學貸金等。目前學界還沒有一篇文章專門研究民國時期安徽省獎貸金政策,本文就1927 至1937年安徽的獎貸金政策這一主題進行詳細的論述。
派員出國留學是民初和北洋政府時期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出國留學的形式主要包括官費留學和自費留學,官費留學的形式多樣,主要包括中央各部派出,各省直接派出,以及清華學校遣派學生赴美等。①謝長法:《中國留學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13 頁。安徽派遣的官費留學生由北京教育部考送,同時省教育廳對自費留學生中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津貼,但是當時安徽省教育經費支絀,在各國留學的學生大多未經過考核,有的已滿年限而仍然沒有畢業(yè),有的已經回國而冒領學費。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力圖整頓留學教育方面的弊端。
1928年8 月,安徽省第二十一次省政府委員會決定將官費生改為省費生,將津貼生改為自費獎學金,并擬定安徽省費留學生條例及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條例各一份,“以期收名實相副之效”②《提議改定安徽國外省費留學生條例及自費留學生獎學金條例案》,《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8年第24期,第26 頁。。9月,安徽省制定《安徽自費國外留學生獎學金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則》),《規(guī)則》規(guī)定凡是皖籍自費留學國外一年以上,成績優(yōu)良者皆可申請獎學金,獎學金的名額為70 名,其中英國8 名,德國10 名,法國20 名,美國12 名,日本15 名,其他各國5 名,獎學金的金額,視所去國家而定,分別為每人每年國幣600 至1000 元,其中到英國、美國留學獎學金為1000 元,德國為800 元,其他國家為600 元?!兑?guī)則》規(guī)定了凡是申請獎學金者須先向安徽省政府教育廳索取報名表式樣填寫,同時要所在學校校長及各年的成績證明書呈送教育廳。獲獎學金者必須將每學期或學年學業(yè)成績開具成證明書寄給教育廳審核,將每學期所選的課程數目和名稱于所在學校開學后兩個月內呈報教育廳備案,每名獲獎學金者期限為四年,如果成績優(yōu)秀、研究工作未了者經所在學校教授證明及教育廳核準后可延長但是不得超過六年。獎學金按期分配到單位,由教育經費管理處匯至留學國中國公使館或駐日學務專員或各生所在學校轉給學生。同時《規(guī)則》還規(guī)定如有以下情形者取消獎學金資格:“一、不遵照章程辦理兩次以上者;二、選修課程數目或者學分數目不及學校規(guī)定者;三、一學期成績有三分之一在丙等以下者;四、請假轉學不呈報者;五、已經補有官費者;六、有不正當行為經查確實者?!雹佟栋不兆再M外留學生獎學金規(guī)程(附表)》,《日華學報》1928年第7 期,第156-157 頁。
《規(guī)則》的制定,規(guī)范了安徽省自費國外留學獎學金制度,使獎學金制度走上了較為有序的軌道,在安徽當時教育經費極其短缺的情況下,自費留學生的獎學金制度,反映了當時安徽省對留學教育的重視。1928年安徽省教育經費實際支出1373430元,其中美國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總額12000 元,法國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總額12000 元,英國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總額8000 元,德國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總額8000 元,歐美其他國家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總額3000 元,日本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總額9000 元,②陳賢忠,程藝:《安徽教育史》(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85 頁。合計52000 元,占教育經費總支出的3.79%。1929年安徽省國外留學省費生和獎學金生合計68 人,其中獎學金生45 人,占66.2%。在45 名獎學金生中,29 人為1929年1月以前的準費生(德國3 人,比國、奧國為各1 人,法國18 人,日本6 人),其余16人為1929年的準費生(德國1 人,法國4 人,美國2 人,日本9 人)。③《安徽省十八年份國外留學省費生及獎學金生一覽表》,《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第2 期,第75-79 頁。1930年安徽省國外留學省費生和獎學金生合計62 人,獎學金生為44 人(德國7人,比國、奧國各1 人,法國20 人,美國4 人,日本11 人),占71%。④《本省國外留學生最近調查》,《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第35 期,第39-41 頁。1931年安徽省國外留學省費生和獎學金生合計80 人,獎學金生為58 人,占72.5%。⑤《統(tǒng)計:二十年度上學期本省國外留學省費及獎學金生各項統(tǒng)計表》,《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2年第15期,第1 頁。
30年代初,金價暴漲,銀價低落,據統(tǒng)計,1932年國外匯兌行市,美金1 元金合國幣4.95 元,該年,一個留美學生的費用需要美金1080 元,而在民初僅為500 元左右。⑥謝長法:《中國留學教育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43 頁。留學生的學習成本大量增加,因此,一些留學生要求政府增加津貼,1930年安徽省留英官費生譚聲已等呈省教育廳請求增加津貼,原因是“留學外國每月間恃津貼二百元為挹注,國幣二百元寄往英國約合二十三四磅?,F(xiàn)在金價暴漲,銀價日漸低落,最近每月學費僅合十八磅,實在不敷,以至生活日窘”。省教育廳接到后,“以該生所呈故屬實在情形,而事關變更預算,須俟另案提出討論,再定辦法”⑦《留英官費生譚聲乙等請增加津貼》,《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第6 期,第41-42 頁。。經過省教育廳討論后,當年即作出決定,鑒于“本省留學生無論省費生與獎學金生所領津貼,向以本國銀洋為單位,惟值此金價暴漲之時,一般留學生受此影響甚大”,因此決定“自本年度起,照各國情形增加津貼,并改易金洋為單位,以資補救”⑧《本省國外留學生最近調查》,《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第35 期,第39-41 頁。。同年,省教育廳發(fā)布《安徽教育廳考核省費獎學金留學生學業(yè)成績規(guī)則》,加強對省費和獎學金留學生的管理,規(guī)定,省費及獎學金學生必須在“每月五日以前,將上月份,及每學期終了后十日內,將上學期學業(yè)成績,摘要填寫于本廳所頒報告表”,寄到教育廳核查,同時所交報告表必須有學校校長或主任教授在證明書框內簽名,才能有效,報告表必須本人填寫,不得字跡潦草和請人代寫。每月學業(yè)報告表成績三個月不填者停止發(fā)費,五個月不填每月學業(yè)報告表或者兩次不填學期報告表者,取消獎學金資格。⑨《安徽教育廳考核省費獎學金留學生學業(yè)成績規(guī)則》,《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第3 期,第11 頁。
“九一八事變”后,中日矛盾加劇,在日的留學生或者回國或者轉學歐美國家,為此,1932年,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留日省費生及獎學金生在國難期間轉學歐美各國暫行辦法》,對留日學生轉學歐美國家做了規(guī)定,留日獎學金生轉學歐美,必須將本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在日肄業(yè)學校年級、學習學科、轉學何國、轉學后研習科目及預計學習期限等詳細填寫呈交安徽省教育廳;轉學歐美者,其每月學費仍照留日規(guī)定數目發(fā)給,如果留日省費獎學金生欲取得歐美國家獎學金,得依照《安徽自費國外留學生規(guī)程》遞補歐美獎學金額,如留日省費生欲遞補歐美獎學金額,必須依照《安徽自費國外留學生規(guī)程》辦理,如留日省費及獎學金生欲取得歐美省費,必須參加教育廳舉行的歐美留學考試,依照《安徽省省費國外留學生》規(guī)程辦理;留日獎學金生轉學歐美學費經核實后自出發(fā)之日起發(fā)給,其研習學科不得變更;留學期限與留日學期合并不得超過四年。①《安徽省留日省費生及獎學金生在國難期間轉學歐美各國暫行辦法》,《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2年第22 期,第1-2 頁。
1936年8 月,《安徽自費國外留學生獎學金規(guī)程》進行了修改,修正的《規(guī)程》對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的名額做了較大的改動,名額暫定為34 名(英國4 名,德奧6 名,法比10 名,美國6 名,日本八名);《規(guī)程》也對獎學金的金額做了較大的改動,由原先的國幣改為留學所在國的貨幣,其中英國每月支英金8 磅,德、奧每月德金120 馬克,法、比每月法金500 法郎,美國每月美金10 元,日本每月日金10元;獎學金名額半數在國內考選,半數由國外成績優(yōu)良的自費生中選取,改變了此前全部由成績優(yōu)良的自費生中選取的規(guī)定,《規(guī)程》對國內考選的資格和考試事項、科目都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②《修正安徽省自費國外留學獎學金章程》(二十五年八月公佈),《安徽教育周刊》1936年第77-78 期,第12-15 頁。修正過后的《規(guī)程》較1928年的《規(guī)程》更加規(guī)范具體,但是由于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導致安徽原有的留學秩序不復存在。
19世紀20、30年代,安徽省還設立了國內大學生的獎學金政策,以補助家庭貧困的優(yōu)秀學生。此先,安徽省對國內皖籍大學生有津貼名額,每名每年給予108 元。1928年4月前安徽政務委員會鑒于教育經費支絀以及各原校多已根本變更,而且“學生能在原校肄業(yè)者不過三分之一,而其中轉學者復迭呈請求移費糾紛實甚”,認為對國內皖籍大學生給予津貼的激勵作用成效不大,故參照《安徽自費國外留學生獎學金規(guī)程》制定了《安徽國內大學肄業(yè)生獎學金規(guī)程》③《安徽國內大學肄業(yè)生獎學金規(guī)程》,《燕京大學???928年第5 期。?!兑?guī)程》對申請獎學金的大學生的資格做了規(guī)定,一是必須為皖籍學生,二是在學校修業(yè)滿一年且成績必須在乙等以上;申請者應先向教育廳索取呈報表逐條填寫連同本人本學年成績證明書呈送教育廳核查;如果獎學金申請人數多于原定名額,按成績證明書所列成績高者先補,成績相等時以年級高者先補,成績年級均相等時以登記先后遞補;共設獎學金名額為150 人,每生每年110 元,具體各大學設有獎學金名額如下:中央大學、中華大學各35 名,武漢大學、協(xié)和醫(yī)學各10 名,廣東大學、北洋大學、交通大學、唐山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燕京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各5 名,金陵大學7 名,中國公學大學部3 名。④《安徽國內大學肄業(yè)生獎學金規(guī)程》,《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8年第8 期,第1-3 頁。此外,安徽省的一些縣也根據《規(guī)程》制定了相應的獎學金制度,如宣城縣制定了《宣城縣國內大學肄業(yè)生獎學金規(guī)程》,設立獎學金名額9 名(中央大學、安徽大學各3 名,金陵大學、交通大學、北平大學各1 名),在宣城境內居住,在所列學校修業(yè)滿一年且成績必須在乙等以上者均可申請,金額為中央大學、安徽大學每年120 元,其他學校40 元。⑤《宣城縣教育局擬訂獎學金辦法》,《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年第26 期,第38-39 頁。1934年,省教育廳對國內皖籍大學生的獎學金名額增加到152 名,而皖籍學生分布在國內64 所院校,共1107 人,能享受到獎學金的人數占到總人數的13.73%。⑥《安徽省志教育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年。
1934年,安徽省開始在??埔陨系那搴畠?yōu)秀學生中施行助學貸金制度,貸金由之前施行的獎學金移充,并最終代替獎學金制度。于是1935年2月安徽省修改了《安徽省國立大學肄業(yè)獎學金章程》,對獎學金名額進行了規(guī)定,其中1934年為57 人,1935年為48 人,1936年為42 人,1937年為32人,人數不斷減少。同時規(guī)定成績平均分在乙等以上(或在70 分以上)者才能考慮序補;序補時注重理工農醫(yī),如果其他學科成績超過理工農醫(yī)學科成績平均分3 分以上者,仍視成績多寡排序;科別相同者,視成績多寡為序;成績相同學科相同者,視年級高低為序?!墩鲁獭?還規(guī)定了如果在學校有津貼者,不得申請獎學金。⑦《安徽省國立大學肄業(yè)生獎學金章程》(二十四年二月公布),《暨南???936年第160 期,第10-13 頁。
除了安徽省對國內皖籍大學生設立獎學金制度外,安徽大學也設立了獎學金制度獎勵本校的學生,1936年,安徽大學制定《本大學獎學金給予辦法》,《辦法》 規(guī)定對安徽大學在校一年以上的學生設立獎學金,獎學金分為三等,甲等1 名,每名每學期60 元,乙等2 名,每名每學期30 元,丙等4 名,每名每學期15 元?!掇k法》對獲得獎學金的調劑做了規(guī)定,獲得甲等獎學金的學生必須遵守校規(guī),體格健全,勤奮刻苦,上學期成績四分之三在90 分之上其余成績在80 分之上,每學期請假鐘點不得超過10 小時;上學期成績半數在90 分以上,其余在80 分以上者獲乙等獎學金;上學期成績在80 分以上者獲丙等獎學金。甲等獎學金如無合格者移作乙等獎學金,乙等獎學金如無合格者或有余額則移作丙等獎學金,丙等獎學金如無合格者或者有余額者不給予。①《本大學獎學金給予辦法》,《安徽大學周刊》1936年第246 期。
1931年,國民政府行政院借鑒歐美國家為培養(yǎng)人才,設置獎學金,而中國一般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家庭苦難,無力升學,為了鼓勵貧寒學生繼續(xù)深造,于是決定在全國中學以上學校設置獎學金,獎學金由各省市支出,其金額根據各省市的經費狀況而定,關于獎學金的評選由各省市教育廳主辦。②《行政院規(guī)定全國中學以上學校設置獎學金額》,《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1 第50 期,第24-25 頁。1934年安徽省制定 《安徽省立中等學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獎助金暫行辦法》,設立獎助金名額為一百名,每校分配名額至多不得超過全??倢W生的2%。獲獎學金者除免除學費外,另外給予高級中學及男子高級職業(yè)學校每生每年60 元,初級中學及男子初級職業(yè)學校每生每年40 元,師范生及女子職業(yè)學校每生每年20 元。申請條件為:家境清貧,無力承擔學費者;學業(yè)成績平均在80 分以上;操行成績甲等。③《安徽省立中等學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獎助金暫行辦法》,《軍政旬刊》1934 第41-42 期,第157-158 頁。同年,安徽省立小學也設立清寒優(yōu)秀生獎勵金,每班3 名,每名14 元。④《安徽省志教育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年,第823 頁。
教育要實現(xiàn)教育機會均等,打破獨占,自民國實行新教育以來,資本主義的教育制度,使“教育商品化”、“教育貴族化”,一些學生因貧困而失學,“許多有為的青年,都作了金錢壓力大的犧牲者”。⑤徐翔之:《論救濟清寒優(yōu)秀學生制度》,《學風》(安慶)1937年第3 期,第1-4 頁。由于學生求學費用過大,對當時的普通家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無力承擔對子女的教育費用,這就嚴重阻礙了教育的發(fā)展。為了能讓普通家庭的子女上學,30年代安徽省在教育經費支絀的情況下,對受教育的學生施行了獎學金制度,但是安徽省的獎學金制度是以學業(yè)成績作為標準,一些家庭中等和富裕的學生獲得了獎學金,一些家庭清寒的人士,反而沒有補助。一些學生為了獲得獎學金,“在書本上去加倍的用功的,其他如體育和軍操,得了一個及格的分數,也就滿足了”。一些學生為了獲得平均分的高分,采取選修一些科目容易的、少選一些科目的辦法獲得獎學金,用虛榮和利欲的概念,“不惜來犧牲自己所應學的功課,而來選替一些毫不相干而最容易得高分的功課”⑥勉公:《關于獎學金及貸金的個人意見》,《清華周刊》1929年第3 期,第4-9 頁。。這種獎學金制度不但沒有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在此之前,安徽省在一些學校和地區(qū)已經施行了助學貸金,資助優(yōu)秀的貧困學生,如省立一女中成立貸金助學會,資助該校高中部“品學優(yōu)良家境清寒之學生升學”,其經費根據教職工的薪水多寡進行捐助,月薪30 元至60 元、60 元至100 元、100元至150 元、150 元至200 元分別捐助薪水的1.5%、2%、2.5%、3%,本校辦公經費及招考新生報名費的余款中每年至少籌集200 元。學生在大學或專門學校畢業(yè)后,逐年攤還。⑦《省立一女中之貸金助學會》,《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年第43 期,第30-31 頁。同時一些縣包括六安、望江、石埭、阜陽、宿縣、潛山、太湖、蒙城、繁昌、當涂等十縣對大學生也施行了貸金制度,⑧《皖省教育狀況》,《申報》1934年1月5日。鑒于各縣地方固定教育經費有限,而此種貸學金系高等教育范圍,不宜侵占地方教育經費,所以省教育廳決定取消各縣大學生貸學金,由省教育廳經費撥給基金,資助本省??埔陨蠈W校清寒學生。⑨《通令取銷各縣大學學生貸學金》,《安徽教育周刊》1934年第79 期。
1934年,安徽省開始擬定助學貸金制度,并逐步代替獎學金制度。安徽省擬定《安徽省??埔陨蠈W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助學貸金章程》,給予家庭貧困無力擔負升學費用而又刻苦學習的高級中學皖籍畢業(yè)生給予助學貸金,每生每年不超過260 元,申請合格者還得經過助學貸金考試,獲得助學貸金者自第一學期起平均成績在76 分以下者由教育廳給予警告,同時須在畢業(yè)后六年內還清。⑩《擬訂安徽省??埔陨蠈W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助學貸金章程》,《安徽教育周刊》1934年第80 期,第5-6 頁。1935年安徽省制定了《第一屆??埔陨蠈W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助學貸金考試章程》,規(guī)定在1月25、26日兩日舉行考試,凡是1934年考入各大學的一年級皖籍清寒優(yōu)秀生或者高級中學畢業(yè)者都可以申請考試,考試科目為公民、國文、算學、英文、中國史地、理化生物。①《安徽省政府教育廳第一屆??埔陨蠈W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助學貸金考試簡章》,《國立同濟大學旬刊》1935年第48 期,第2-3 頁。1935年1月份考試錄取標準以65 分以上及國文、數學、外語不在50 分以下為及格,共25 名,包括21 名已入大學(以中央大學及安大為多),男生計21 名,女生4 名,在已入大學的21 名學生中,理工科17 名,文法科4 名。②《皖教育訊》,《申報》1935年2月11日。1935年10月24日,安徽省修正了助學貸金章程,章程對助學金的金額作了一定的修改,金額為每名每學年不得超過260元,每學期不得超過130 元,而章程規(guī)定的其他方面變動不大。③《修正安徽省??埔陨蠈W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助學貸金章程》,《國立山東大學周刊》1935年第131 期,第1 頁。
1935年,為獎勵省立安徽大學大三大四年級清寒學生,省教育廳在大學貸金名額中提出十名給予安徽大學大三大四清寒學生。④《設妥大三四年級清寒貸金》,《安徽政務月刊》1935年第8 期,第235 頁。同年7月安徽省舉行了第二屆考試,兩次錄取70 余名,1936年2月在安慶、蚌埠、徽州三處舉行考試,錄取23 名。⑤楊廉:《安徽現(xiàn)在之教育》,《教育雜志》1936年第7 期,第99-108 頁。1936年6月、1937年1月,安徽省又相繼舉行了第四屆、第五屆專科以上學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助學貸金考試。
1927-1937 年的獎貸金政策是安徽省政府在財政經費支絀的情況下為了鼓勵優(yōu)秀學生完成學業(yè)而采取的一項政策,反映了安徽省對教育的重視。當時安徽省教育廳廳長在《安徽現(xiàn)在之教育》中介紹,“現(xiàn)在學生當中最好的學生十個有六七個是窮苦的,最劣學生中十個有四五個的家庭是富裕的”,所以獎助學金政策對于鼓勵學生繼續(xù)求學,減輕優(yōu)秀學生的經濟壓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一時期的獎助學金政策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首先,政府在獎貸政策的制定、施行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獎助學金的金額基本都是從財政經費中撥付,安徽省教育廳還制訂了一系列規(guī)程、辦法、章程,如《安徽自費國外留學生獎學金規(guī)程》、《安徽國內大學肄業(yè)生獎學金規(guī)程》、《安徽省立中等學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獎助金暫行辦法》、《安徽省??埔陨蠈W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助學貸金章程》等,同時安徽省還根據當時的國情、省情修改完善政策,這些規(guī)程、辦法、章程的制定無疑對獎學金制度的規(guī)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學生成績是考核的重要標準,這一時期的獎貸金基本上都是給予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如自費國外留學生獎學金的獲得者一學期成績有三分之一在丙等以下者取消獎學金資格,國內大學皖籍學生申請者成績必須在乙等以上才能申請,??埔陨蠈W校清寒優(yōu)秀學生助學貸金申請者必須要經過考試,獲得助學貸金者學期成績在76 分以下者警告一次,第二學期仍不及76 分取消資格。
最后,獎貸金的涵蓋面廣,涉及到安徽省國外留學生、??埔陨洗髮W生、省立中小學生。1928年安徽省制定了國外留學生獎學金政策和國內皖籍大學生獎學金政策,30年代又對省立中小學校施行清寒優(yōu)秀學生獎助金,政策涵蓋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受教育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