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能芳
摘 要:借助兩節(jié)不同的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模式課,從課堂中教師提出問題的類型及采取的讓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兩方面,談談不同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影響。
關鍵詞:教學模式;提問有效性;影響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苯虒W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提問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動機,能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因此,一位有心的教師會非常重視課堂提問活動的設計。但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不少老師并沒有太關注一堂課中問題的設計,或看似關注了問題的設計,但又走入了教師問、學生答的串問串答的教學模式中,最終并沒有達到有效提問的效果。
筆者曾有幸于今年上半年分別前往多所學校聽取了多位七、八年級生物教師的常態(tài)教學課,其中對兩位老師就人教版七年級(下)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第一節(jié)《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眼和視覺”這一相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效果的課例感受尤其深刻。下面,就以這兩節(jié)課為案例,談談不同教學模式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影響。
一、主要教學過程實錄
1.教學內容之一:眼球的結構
二、各種提問行為類別頻次分析
【課例A】本課共16個大問題,84個小問題。問題的類型主要分布在印證型、記憶性問題中,較少理解性問題,沒有創(chuàng)造性、評價性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頻次是54次,與教師提出問題的數(shù)量差距較大,說明很多問題都是教師在自問自答,或者是有問無答。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只分布在“提問后個別學生答”和“提向后讓學生齊答”兩個欄目中,形式較為單一;且回答問題的學生多是反應快、學習較好的;提出的問題要么過于簡單、要么不夠清晰等等。這都使得課堂學習氣氛沒有調動起來,有些學生不在聽課狀態(tài)。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源于教師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不足,也源于教師的教法仍然很傳統(tǒng),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不利。因此,教師應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教法,認真思考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學生真正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在教師設置的有效問題中思維得以發(fā)展、創(chuàng)新、開放,多元智能得以培養(yǎng)。
【課例B】本課共13個大問題,43個小問題。問題類型分布在印證型、記憶性、理解性問題中,且理解性問題占了25.6%的比例,教師注重了這一類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問題的設置。且有發(fā)散性問題1個,占2.33%的比例。學生回答問題的頻次為57次,而教師提出的問題43個,說明同一問題,有多個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在各項欄目中均有分布,形式較為多樣,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且主要分布在“提問后叫舉手者答”,占66.7%,說明教師關注了大部分學生,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也說明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最為突出的是,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專門設置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作為課下的留疑,安排小組學生分別去解決,以備下節(jié)課展示。
本課的授課教師是從教僅為一年的年輕教師,我想,她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和關注還是欠缺的。可為什么本課的這些數(shù)據(jù)與課例A有著明顯的差別呢?這背后折射出的更多的應該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而產(chǎn)生的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效果。在本課中,教師更多地關注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地去學習、思考、展示,教師真正是參與者、指導者、引導者。這也得益于該校當下正大力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活動。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挖掘、積極探索。
三、思考
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模式中,課例A基本上是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包辦代替,串講串問,提問策略較為單一,甚至不少問題是教師自問自答,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沒有關注學生的需求,較少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也導致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的學習效率較為低效,而這些都是教師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認識和思考不足、教學模式較為傳統(tǒng)造成的。
課例B完全轉變了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小組課前自學、預習準備、課堂匯報展示、師生共同反饋交流、達標檢測等環(huán)節(jié),事先將問題留給學生在課前去思考、準備,而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教師只起著主導作用,并適時參與、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同時通過教師設計的一些問題進行主要概念的反饋檢測。另外,教師比較注重激勵性語言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學生以表揚和鼓勵。這些都使得學生在本堂課中學習熱情、積極性較高,也因此表現(xiàn)出較好的學習效果,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可見,在當前基礎教育新課改不斷深入推進的大環(huán)境下,作為教育戰(zhàn)線最基層的一線教師,更應該積極轉變觀念,從教學的主陣地——課堂入手,大膽嘗試和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加強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從而改變目前課堂教學中提問有效度低的情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中學會提問、善于提問,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