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梅
【關鍵詞】 英語專業(yè);聽力學習;教學風格;配對調查
【中圖分類號】 G640.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4—0081—02
一、引言
在英語學習中,一直面臨著一個較為尷尬的情況,很多學生學的是啞巴英語。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中側重的是聽力水平測試,教師介紹背景、解釋生詞、播放錄音、提問題、核對答案,然后再次播放錄音,讓學生弄清正確答案及原因。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是中心,而且課堂活動單調,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之間互動性較差,氣氛沉悶,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趥鹘y(tǒng)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和學生的這些課堂表現(xiàn),教學模式應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教師應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聽力學習策略,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聽力學習產生較好的結果。
二、教學風格的分類和定義
從教師講課所占時間的比值、教學資料的類型、教學方法以及師生互動情況等方面分析,可以將教學風格分為兩類:
一是開放型教學風格。這種課堂教學風格也叫藝術型或情感陶冶型,其特點是: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利用情感的感染性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最終達到以情促知。具有這種教學風格的教師,知識結構有相當?shù)膹V度和深度,在授課時能旁征博引,使學生從諸多的材料中得出結論,或啟迪想象、發(fā)展智力;有較高的語言藝術修養(yǎng),語言生動形象,具有鼓動性和感染性;教學組織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選擇的教學方法、方式有利于教師情感優(yōu)勢的發(fā)揮,重視情感陶冶和美感的訓練。
二是傳統(tǒng)型教學風格。這種課堂教學風格也稱科學型或思維型。其特點是:知識內容的交流性強,理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比重大,教師長于理論分析,善于概括和推理;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言語表達邏輯性強,教學態(tài)度冷靜,追求一種理智的力量和科學的力量,強調以理服人;內容講授層次清楚,線索分明,課堂教學設計步步深入,層層剝筍;講究教學方法,善于啟發(fā)誘導和點撥,重視質疑問難、討論和練習等。
三、學習策略的分類和定義
學習策略指學習者為有效學習采取的措施。 按照O'Malley和Vandergrift的分類,一般可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
元認知策略指計劃、選擇性注意、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估等方面的策略,體現(xiàn)了學習主體本身的元認知意識。
認知策略指預測、推測、拓展和做筆記等策略。這一類策略直接與具體聽力任務相聯(lián)系,因此學生也就更為重視。
社會、情感策略指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接觸語言的機會,學習者為促進學習任務的完成而跟別人進行交流或自我調整,具體策略包括合作學習、求解與澄清疑問、消除緊張不安、自我鼓勵、控制學習情緒、背景文化了解等。
四、數(shù)據(jù)分析
1.受試對象。參加調查的是西北師范大學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兩位老師所代的(其中甲老師帶兩個班,乙老師帶兩個班)四個班的學生,共126名, 其中男生14 名, 女生112名。共發(fā)放問卷120份, 收回120份, 其中有效問卷114份。
2.三類聽力策略使用情況。大策略中認知策略使用率最高, 其次是元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 這和復旦大學季佩英(2004)在《大學英語師生聽力策略研究中》所得到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在所有策略中,認知策略的使用頻率占絕對優(yōu)勢。元認知策略的使用頻率處于認知與社會、情感策略之間。這既不同于南京大學王宇(2002)在《關于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聽力策略的調查》中元認知策略是所有策略中使用頻率最低的結論, 也不同于南京大學文秋芳(2001)《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中得出的中國學生最偏愛管理策略的結論(管理策略包括元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為:
第一, 就研究對象而言, 文秋芳是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跟蹤研究, 王宇的研究對象是非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而本研究的對象為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第二, 就學習方法和習慣而言, 文秋芳是對學生三年學習策略的研究, 受試對象在三年中已經養(yǎng)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而且由于面對四級、八級考試的壓力, 會自覺作出一些安排, 計劃性較強, 而本研究的對象為一年級新生, 正在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和模式, 雖然沒有考試壓力, 但會對未來英語學習做出一定的規(guī)劃, 但計劃性較二年級學生差。
3.教學風格的觀察情況。項目分別針對兩種教學風格的老師進行了追蹤調查,進入課堂,進行科學的觀察記錄,分別從所用輔導資料、課堂互動情況、教師講解時間與學生所用時間、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進行對比。具體情況見下表:
■
在教學方法上,兩者都以講授式為主,問答式次之,但開放型教師還運用角色扮演等游戲方法,而且傾向于加入自己在課外找到的演講視頻、有聲讀物等。在占用時間方面。根據(jù)文秋芳的《關于英語學習與教學的反思》中我們看出,如果教師所用時間與學生所用時間的比超過了5,則說明該類型的課堂互動不夠,給學生的時間較少,屬于傳統(tǒng)型。反之,則屬于開放型。
4.聽力策略與教學風格的配對與聽力成績的關系。研究用SPSS16.0進行了相關性分析。 由下表得出的結論是:開放型——認知策略對學生的聽力成績影響較大,其次是開放型——社會情感策略,開放型——元認知策略。相比于開放性而言,傳統(tǒng)型的教學風格學生的聽力成績相比開放性要低一些,大概有平均4分的差距。
教師學習策略
■
五、結論
本文通過調查研究得出:對于教學風格而言,在聽力教學過程中,開放型相對于傳統(tǒng)型更加有益于學生聽力成績的提高。對于大一新生而言,對知識和所學內容充滿了好奇,開放型的教學風格將游戲、互動與講解知識相結合,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就聽力策略而言,由于每個人的性格差異,所選用的學習策略也有所不同,三種策略對于學習成績的影響差別不大,所以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征,選擇適合自己的聽力學習策略即可。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