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強(qiáng),張銘洽
(1. 廣州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006;2. 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 西安 710061)
趙文化研究[教育部名欄]
西漢竇太后的黃老思想與趙文化
吳小強(qiáng)1,張銘洽2
(1. 廣州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006;2. 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 西安 710061)
西漢竇太后是黃老思想的信奉者和篤行者,她通過對丈夫漢孝文帝的支持輔佐,對兒子漢景帝、孫子漢武帝執(zhí)政理念的影響,從而對推動“文景之治”的成功實(shí)現(xiàn)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究其思想來源,趙國與邯鄲文化是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竇太后;黃老思想;趙國文化
西漢前期,統(tǒng)治集團(tuán)奉行黃老政治思想,實(shí)行休養(yǎng)生息、與民休息的基本國策,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yè),使遭受秦末戰(zhàn)爭嚴(yán)重破壞的社會生產(chǎn)力得到恢復(fù)與發(fā)展,形成著名的“文景之治”。竇太后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文景之治做出了重要貢獻(xiàn)。在竇太后身上所體現(xiàn)的某些漢代趙國與邯鄲文化特質(zhì),值得進(jìn)行深入探討。
學(xué)術(shù)界一般認(rèn)為,西漢孝文帝皇后、漢景帝生母竇太后是推行黃老政治思想的主要人物。①參見呂思勉:《秦漢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98-99頁;孫以楷主編,陳廣忠、梁宗華著《道家與中國哲學(xué)》(漢代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8頁;楊樹增:《漢代文化特色及形成》,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47-648頁。關(guān)于竇太后的事跡,《史記·外戚世家》載:“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呂太后時,竇姬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太后出宮女以賜諸王,各五人,竇姬與在行中。竇姬家在清河,欲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抡咄`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詔可,當(dāng)行。竇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強(qiáng),乃肯行。至代,代王獨(dú)幸竇姬,生女嫖,后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shù)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其明年,立少子武為代王,已而又遷徙梁,是為梁孝王。竇皇后親蚤卒,葬觀津。于是薄太后乃詔有司,追尊竇后父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園邑二百家,長丞奉守,比靈文園法?!标P(guān)于竇太后的本名,《史記索隱》按:“皇甫謐云名猗房?!雹陉愔毕壬稘h書新證》:“直按:御覽卷三百九十六,引三輔決錄云:‘竇后名漪,清河觀津人。’史記索隱引皇甫謐云:‘后名漪房’,與決錄名漪相合,但多一房字。顏師古注漢書,最詆皇甫謐各說,謐說固多可議,然有時可采,亦未盡全非?!保ā稘h書新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459頁。)《漢書·外戚傳》對竇太后事跡的記述,稍略于《史記》,《資治通鑒》又略于《漢書》。從司馬遷、班固和司馬光的記載可知,竇太后本為趙地清河郡良家子,③宋艷萍認(rèn)為,漢代以道德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是否為良家,不僅對人子的行為有嚴(yán)格的要求,而且其父也應(yīng)行為端正。良家女子年齡在13歲以上,長相“合法相”,即可選入宮中?!耙藚⒘技?,簡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鈞以貌”應(yīng)是漢代選取皇后的標(biāo)準(zhǔn)。(宋艷萍:《漢代“良家子”考》,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編《秦漢史論叢》(第十三輯),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第104-117頁。)因家庭出身好,人品端莊,少女時即被選入?yún)翁髮m做宮女,后被呂后作為禮物,賞賜給諸王,陰差陽錯,被贈與代王劉恒。史書雖然沒有關(guān)于她容貌的記載,但能被選入宮中,其良好的自然稟賦是不可或缺的,代王一下子愛上了這位品貌出色的嬪妃,“獨(dú)幸竇姬”。正值青春期的她生育力旺盛,為代王連生了一女兩男。她的運(yùn)氣非常好,丈夫的王后前妻及其所生的4個男兒均先后不幸病故,適逢代王被漢室擁立為皇帝,她依照順序,繼立為皇后,自己生的長子劉啟立為太子,女兒劉嫖為館陶長公主,少子劉武初立為代王,復(fù)轉(zhuǎn)任梁王。孝文帝在位 23年崩,太子即位,是為孝景帝,竇皇后被尊為皇太后。孝景帝在位16年崩,竇太后16歲的長孫劉徹即位為孝武帝,竇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
《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后孝景帝六歲崩,合葬霸陵。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薄顿Y治通鑒》卷十七《漢紀(jì)九》武帝建元六年:“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保?]568竇太后立為皇后 23年,尊為皇太后16年,尊為太皇太后6年,在位累計(jì)45年,享年應(yīng)有70歲左右?!稘h書·外戚傳》稱“太后后景帝六歲,凡立五十一年,元光六年崩,合葬霸陵。遺詔盡以東宮金錢財物賜長公主嫖?!睅煿抛ⅲ骸啊段浼o(jì)》建元六年,太皇太后崩。此傳云后景帝六歲是也。而以建元為元光,則是參錯。又當(dāng)言凡立四十五年,而云五十一。再三乖謬,皆是此傳誤?!?/p>
竇太后并不僅僅是婦以夫榮、母以子貴,而是頗有見識、內(nèi)心堅(jiān)定、思想卓越的奇女子。她在青年時代就表現(xiàn)出自主自立的個性,例如,她在得知將要被放出宮、許配諸侯王時,為了靠近家,她找到主事的宦者,要求“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因宦者失誤,錯將她安置到代國,她以“涕泣”抗?fàn)?,“怨其宦者,不欲往?!弊詈笥捎诨抡卟扇「邏菏侄危仁顾头叮骸跋鄰?qiáng),乃肯行?!睆拇耸驴梢园l(fā)現(xiàn),竇太后是敢于選擇并善于把握自己命運(yùn)的女子。
漢朝代秦而立,鑒于“天下苦秦久矣”,統(tǒng)治集團(tuán)調(diào)整政策,采取與民休息的國策,以“清凈無為”為宗旨的黃帝、老子思想開始廣泛流行于社會,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即為佐證。竇太后成為黃老思想的堅(jiān)定信仰者和篤行者,對此史有明載?!妒酚洝ね馄菔兰摇罚骸案]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shù)?!薄稘h書·外戚傳》也載:“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不得不讀《老子》尊其術(shù)?!敝心陼r,竇太后因眼疾而失明?!妒酚洝ね馄菔兰摇罚骸案]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鄲慎夫人、尹姬,皆毋子?!薄稘h書·外戚傳》:“竇皇后疾,失明。文帝幸邯鄲慎夫人、尹姬,皆無子?!北M管已成為殘疾人,但竇太后依然關(guān)心國家大事,參與議政,對于企圖貶低、否定黃老學(xué)說的人,毫不留情地予以回?fù)簟?/p>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俱好儒術(shù),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迎魯申公,欲設(shè)明堂,令列侯就國,除關(guān),以禮為服制,以興太平。舉適諸竇宗室毋節(jié)行者,除其屬籍。時諸外家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國,以故毀日至竇太后。太后好黃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趙綰、王臧等務(wù)隆推儒術(shù),貶道家言,是以竇太后滋不說魏其等?!蔽浩浜罡]嬰原本是竇太后的堂兄之子,因平息吳楚七國之亂立功而封侯,卻因主張儒術(shù),反對道家,和竇太后的思想主張相左,故被竇太后所厭惡?!凹埃h武帝)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趙綰請無奏事東宮。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qiáng)侯莊青翟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雹佟妒酚洝肪?07《魏其武安侯列傳》。趙綰、王臧為魯國儒生申公的弟子,受傳《詩》學(xué)。《史記·儒林列傳》:“蘭陵王臧既受《詩》,以事孝景帝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書宿衛(wèi)上,累遷,一歲中為郎中令。及代趙綰亦嘗受《詩》申公,綰為御史大夫。綰、臧請?zhí)熳樱⒚魈靡猿T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師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軺傳從。至,見天子。天子問之亂之事,申公時已八十余,老,對曰:‘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瘯r天子方好文詞,見申公對,默然。然已招致,則以為太中大夫,舍魯邸,議明堂事。太皇竇太后好老子言,不說儒術(shù),得趙綰、王臧之過以讓上,上因廢明堂事,盡下趙綰、王臧吏,后皆自殺。申公亦疾免以歸,數(shù)年卒。”《資治通鑒》卷十七《漢紀(jì)九》武帝建元二年也記載:“太皇竇太后好黃、老言,不悅?cè)逍g(shù)。趙綰請毋奏事東宮,竇太后大怒曰:‘此欲復(fù)為新垣平邪!’陰求得趙綰、王臧奸利事,以讓上;上因廢明堂事,諸所興為皆廢。下綰、臧吏,皆自殺;丞相嬰、太尉蚡免,申公亦以疾免歸。”[1]557-558
竇太后維護(hù)道家學(xué)說,甚至到了頑固的程度,聽不得任何有損老子的言論?!妒酚洝と辶至袀鳌份d:“竇太后好老子書,召轅固生問《老子》書。固曰:‘此是家人言耳?!笈唬骸驳盟究粘堑酰俊耸构倘肴Υ条?。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yīng)手而倒。太后默然,無以復(fù)罪,罷之。居頃之,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p>
竇太后出生于趙地清河郡觀津縣。關(guān)于觀津的地望,《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薄墩x》注:“在冀州棗強(qiáng)縣東北二十五里。”《資治通鑒》卷十三《漢紀(jì)五》文帝前元年,胡三省注:“班志,觀津縣屬信都郡,清河郡無觀津。蓋信都、清河本皆趙地,景帝二年為廣川國,四年為信都郡,而清河郡則高帝置,此在未分置之前,故系之清河。杜佑曰:漢觀津縣在德州蓚縣東北?!保?]442《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侯竇嬰者,孝文后從兄子也。父世觀津人?!薄妒酚浰麟[》:“案:《地理志》觀津縣屬信都。以言其累葉在觀津,故云‘父世’也?!墩x》觀津城在冀州武邑縣東南二十五里。”《漢書·地理志》:“清河郡,高帝置,莽曰平河。屬冀州。戶二十萬一千七百七十四人,口八十七萬五千四百二十二人??h十四?!边@是東漢初期清河郡的概況。
竇太后的黃老思想來源應(yīng)該有五個方面。
(一)呂太后的影響
漢高祖劉邦皇后、漢惠帝生母呂太后呂雉,是西漢初年著名的女主,性格剛毅,做事果斷,手段毒辣。《史記·呂太后本紀(jì)》:“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睗h高祖崩后不足 1年,呂太后就將劉邦的愛姬戚夫人變?yōu)椤叭隋椤?,將戚夫人及其兒子趙王如意殘害至死。呂太后政治頭腦清醒,實(shí)際執(zhí)政14年,采取了適應(yīng)社會需要的政策。司馬遷評價道:“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zhàn)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戶房,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①《史記》卷9《呂太后本紀(jì)》。竇太后少女時“以良家子入宮侍太后”,與呂太后朝夕相處多年,深受其執(zhí)政理念的影響,應(yīng)在情理之中。
(二)漢朝開國元勛張良的影響
張良是西漢道家思想的先驅(qū)?!妒酚洝ち艉钍兰摇份d,張良的祖父開地、父平先后擔(dān)任韓國相,服務(wù)五代韓王。秦滅韓國,“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睗h高祖六年正月,封功臣,劉邦認(rèn)為:“運(yùn)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闭垙埩肌白該颀R三萬戶”。張良推辭:“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jì),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备咦妗澳朔鈴埩紴榱艉睿c蕭何等俱封?!雹凇妒酚洝肪?5《留侯世家》。張良以謙虛為懷,功成身退?!傲艉钅朔Q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強(qiáng)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藢W(xué)辟谷、導(dǎo)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qiáng)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qiáng)聽而食?!雹邸妒酚洝肪?5《留侯世家》。張良與呂太后關(guān)系密切,竇太后從呂太后處會間接受到張良道家思想的影響。
(三)漢初名相曹參的影響
據(jù)《史記·曹相國世家》載,曹參擔(dān)任齊國丞相時,“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凈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于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shù),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曹參代蕭何為漢朝相國后,蕭規(guī)曹隨。“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fù)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劺糇砀韬簦瑥睦粜蚁鄧侔粗?。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曹參做丞相,“見人之有細(xì)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彼髞砀嬖V漢惠帝:“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④《史記》卷54《曹相國世家》。竇太后在呂太后宮中時,對曹參治國方略當(dāng)有所耳聞,記于心中。
(四)孝文帝的影響
竇太后的丈夫漢孝文帝本身就是黃老思想的篤信者和實(shí)踐者,“然文帝本修黃老之言,不甚好儒術(shù),其治尚清凈無為”。[2]96他在位23年,以民生為重,輕徭薄賦,休養(yǎng)生息。他在遺詔中指出:“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dāng)今之時,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yè),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雹佟妒酚洝罚?0《孝文本紀(jì)》。竇太后之所以能得到漢文帝的寵愛,除了年輕漂亮之外,恐怕深層次的因素正是倆人在思想價值觀的接近或趨同,漢文帝思想對竇太后的影響無疑是根本的、全面的?!妒酚洝と辶至袀鳌份d:“孝惠、呂后時,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時頗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竇太后又好黃老之術(shù),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jìn)者?!雹?014年10月19日至22日,在邯鄲學(xué)院、中國秦漢史研究會聯(lián)合主辦的“漢代趙國與邯鄲文化國際論壇”期間,內(nèi)蒙古大學(xué)王紹東教授向筆者提出,漢文帝生母薄太后對竇太后的思想亦有影響,特記。
(五)趙國與邯鄲文化的影響
竇太后出生于趙地,在故鄉(xiāng)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趙文化的影響?!稘h書·地理志下》:“趙地,昴、畢之分野。趙分晉,得趙國。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陽、鄚、州鄉(xiāng);東有廣平、鉅鹿、清河、河間,又得渤海郡之東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陽、內(nèi)黃、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黨?!薄摆w、中山地薄人眾,猶有沙丘紂淫亂余民。丈夫相聚游戲,悲歌忼慨,起則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為倡優(yōu)。女子彈弦跕,游媚富貴,遍諸侯之后宮。邯鄲北通燕、涿,南有鄭、衛(wèi),漳、河之間一都會也。其土廣俗雜,大率精急,高氣勢,輕為奸?!痹谮w國與邯鄲文化的長期熏陶下,趙地民眾男子出豪杰(如戰(zhàn)國時廉頗、藺相如、李牧,漢初南越王趙佗),女性出美女(如秦始皇生母趙姬、漢文帝竇皇后、慎夫人,漢武帝時趙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河間鉤弋趙婕妤等),這是自戰(zhàn)國迄漢代趙文化的獨(dú)特歷史現(xiàn)象,趙文化在竇太后身上則體現(xiàn)出堅(jiān)定豪邁、順應(yīng)自然的精神人格。
竇太后堅(jiān)持黃老思想不動搖,積極輔佐漢文帝、漢景帝父子兩代治國,開辟了漢朝盛世“文景之治”,其功不可沒。一般認(rèn)為,“文景之治”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減免田租算賦、減輕百姓徭役、提倡節(jié)儉樸素、重農(nóng)抑商、平獄緩刑、任用賢良等。[3]72-75如果從歷史大時空觀點(diǎn)來看,漢文帝、漢景帝最值得后人稱頌的,當(dāng)是其所擁有的古典人道主義情懷。他們從道家思想出發(fā),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德化民,仁愛天下,改善民眾的人權(quán)狀況,尤以廢除肉刑為典型?!顿Y治通鑒》卷十五《漢紀(jì)七》文帝十三年載:“齊太倉令淳于意有罪,當(dāng)刑,詔獄逮系長安。其少女緹縈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dāng)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fù)生,刑者不可復(fù)屬,雖后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繇也。妾愿沒入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自新?!蔽牡坶喓?,“憐悲其意”,五月下詔書,引用《詩經(jīng)·大雅·泂酌》“愷弟君子,民之父母”句,稱“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為善而道無繇至,朕甚憐之!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輕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為令?!弊裾瘴牡壑家?,丞相張蒼、御史大夫馮敬奏請定律曰:“諸當(dāng)髡者為城旦、舂;當(dāng)黥髡者鉗為城旦、舂;當(dāng)劓者笞三百;當(dāng)斬左止者笞五百,當(dāng)斬右止及殺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賕、枉法、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而復(fù)有笞罪者皆棄市。罪人獄已決為城旦、舂者,各有歲數(shù)以免。”[1]495-496
實(shí)行 10年后,漢景帝即位時現(xiàn)“文帝除肉刑,外有輕刑之名,內(nèi)實(shí)殺人;斬右止者又當(dāng)死;斬左止者笞五百;當(dāng)劓者笞三百,率多死。”
于是下詔:“加笞與重罪無異;幸而不死,不可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1]511廢除肉刑,在人類歷史上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社會進(jìn)步,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漢代百姓的人權(quán),提升了因罪獲刑的囚犯生存質(zhì)量,促進(jìn)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文帝時“懲惡亡秦之政,議論務(wù)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yè),畜積歲增,戶口寢息。風(fēng)流篤厚,禁罔疏闊,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罰大省,至于斷獄四百,有刑錯之風(fēng)焉。”[1]496-497
從漢惠帝、呂太后開始,經(jīng)過文景之治,到西漢武帝時,漢朝綜合國力空前強(qiáng)盛,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繁榮,民眾安居樂業(yè),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出現(xiàn)了中國自秦統(tǒng)一后的第一個“盛世”?!顿Y治通鑒》卷十六《漢紀(jì)八》景帝后三年,班固贊曰:“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yè)。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fēng)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漢興,接秦之弊,作業(yè)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以孝文、孝景,清凈恭儉,安養(yǎng)天下,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zāi),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而阡陌之間成群,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聚會。守閭閣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后絀辱焉?!保?]547-548竇太后對于文景時代的貢獻(xiàn),史書雖然并無明文稱頌,但究其實(shí)際,其功勞是不言而喻的,竇太后在文、景兩朝皇帝身后,默默地支持丈夫和兒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智慧,應(yīng)予以充分肯定,因?yàn)槲木爸问屈S老政治思想實(shí)踐的最重要的成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竇太后對待家人的態(tài)度。竇太后雖屬良家子,但父母早亡,家道衰敗,弟弟被賣。待她被立為皇后時,她才與失散多年的兄弟重逢。《史記·外戚世家》載:“竇皇后兄竇長君,弟曰竇廣國,字少君。少君四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其家不知其處。傳十余家,至宜陽,為其主入山作炭,暮臥岸下百余人,岸崩,盡壓殺臥者,少君獨(dú)得脫,不死。自卜數(shù)日當(dāng)為侯,從其家之長安。聞竇皇后新立,家在觀津,姓竇氏。廣國去時雖小,識其縣名及姓,又常與其姊采桑墮,用為符信。上書自陳。竇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見,問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復(fù)問他何以為驗(yàn)?對曰:‘姊去我西時,與我決于傳舍中,丐沐沐我,請食飯我,乃去。’于是竇皇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橫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賜田宅金錢,封公昆弟,家于長安?!逼浣愕苤榱钊藙尤?,然而,她并未放縱自己的兄弟驕橫胡來?!敖{侯、灌將軍等曰:‘吾屬不死,命乃且懸此二人。兩人所出微,不可不為擇師傅賓客,又復(fù)效呂氏大事也?!谑悄诉x長者士之有節(jié)行者與居。竇長君、少君由此為退讓君子,不敢以尊貴驕人?!憋@然,將自己的兄弟培養(yǎng)成為謙謙君子,知禮循法,正是符合竇皇后的心愿。因此,絳侯周勃、灌將軍的安排必然得到年輕的竇皇后的支持與鼓勵。
竇太后到了中年,隨著丈夫離世,長子即位,心態(tài)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偏愛小兒子梁孝王劉武,甚至一度想讓漢景帝死后傳位于小弟劉武,導(dǎo)致梁孝王私欲膨脹,恣意妄為,違法犯罪?!妒酚洝ち盒⑼跏兰摇酚涊d:“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于是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fù)道,自宮連屬于平臺三十余里。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于天子。出言蹕,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東游說之士莫不畢至?!焙髞?,因景帝立膠東王為太子,梁孝王怨恨大臣袁盎等,指使刺客殺害了袁盎等十余人。在竇太后的袒護(hù)下,漢景帝未追究弟弟梁孝王的罪責(zé)。竇太后與梁孝王關(guān)系十分親密,“孝王慈孝,每聞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寢,常欲留長安侍太后。太后亦愛之。及聞梁王薨,竇太后哭極哀,不食,曰:‘帝果殺吾子!’景帝懼,不知所為?!备]太后溺愛小兒子,嬌慣放縱的結(jié)果,最后害了梁孝王。竇太后對待幼子的態(tài)度,與兩千年來許多中國普通家庭母親的心態(tài)如出一轍。
[1]司馬光. 資治通鑒[M]. 北京:中華書局,1956.
[2]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義校注[M]. 王利器,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2010.
[3]張習(xí)禮,林岷. 秦漢大事本末[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7.
(責(zé)任編輯:賈建鋼 校對:朱艷紅)
K232
A
1673-2030(2015)03-0005-05
2014-11-15
吳小強(qiáng)(1960—),男,陜西洛南人,廣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中國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兼學(xué)校檔案館館長、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常務(wù)理事、廣東農(nóng)史研究會常務(wù)理事、廣東省檔案學(xué)會高校系統(tǒng)委員會常務(wù)理事、廣東倫理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張銘洽(1949—),男,湖北漢川人,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原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