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縣第三高級中學 王甜甜
在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知識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
◎依蘭縣第三高級中學 王甜甜
語言的學習,并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而是在一定語言情境中借助書面或是口語的形式進行交際而全面展開的一個學習過程,為此,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須要努力向?qū)W生傳授各種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yīng)用能力,還要逐步加強英美文學知識在教學中的滲透,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一、強化英美文學滲透,拓展學生語言知識
對于一門語言的學習,其關(guān)鍵就在于有足夠的、可理解的輸入,而不是僅僅只是各個句子的拆開理解,而是對整個語句、文章的全面理解。為此,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通過對英美文學的學習,而不斷豐富自身詞匯量,拓展自身視野。比如,教學中,教師就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關(guān)莎士比亞的文章,進而引導學生記住其中的一些比較著名的句子,如“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an and women merelyplayers.”(世界是一個大舞臺,我們都是演員?!保┒鴮τ谶@句話,學生就可將其作為演講的結(jié)束語來運用,不僅可升華演講主體,還可引起聽眾的共鳴,以此來獲得意想不到的演講效果;又如,對于《傲慢與偏見》里面的第一句話“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這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知識:一個有錢的單身漢一定想娶個好老婆。)而它的引申義就可理解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樣一來,對于這個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的句式自然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進而加深對其的理解,并將其應(yīng)用于作文書寫中,以強化寫作效果。
又如對于選修六詩歌單元中的一篇有關(guān)早期詩歌被引入到圣經(jīng)的內(nèi)容的文本學習時,教師就可自然地將有關(guān)圣經(jīng)的故事講解給學生聽,以此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即在《圣經(jīng)》中所提到的,“上帝創(chuàng)造了天地,創(chuàng)造了各種動物,并根據(jù)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創(chuàng)造了人,將生氣吹進鼻孔中,使之成為有靈的活人,稱之為亞當。繼而取下當中的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稱之為夏”。經(jīng)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必然對《圣經(jīng)》這部文學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進而進一步提升自身學習興趣,展開學習。同時,在《圣經(jīng)》中,還有很多值得學生記憶的經(jīng)典詞匯,比如“put newwine into the old bottles”(舊瓶裝新酒)、“the apple ofone’s eyes”(掌上明珠)等,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經(jīng)典詞匯的了解,來逐步提升其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提升教學效果。
二、突出英美文學的滲透,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通常來說,高中學生的英語習作中,往往都是一些比較短的簡單句,整體句式比較簡單,從而影響到習作水平,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經(jīng)典的英美文學名著,并從中學習一些有用的句式。比如“She was embarrassed to discover that excitement at the proximity of Mr.Clare’s breath and eyes, which she had contemned in her companions,was intensified in herself.(托馬斯·哈代《苔絲》)”這就是一句典型的英語長句。作者首先用“embarrassed”將苔絲的局促表現(xiàn)出來,又借助todo不定式與that,which來引導兩個不同層次從句,將苔絲復雜興奮的心情表現(xiàn)出來,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英語長句雖然寓意豐富,但是一些短句也能
獲得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如“I moved him,he thought.Maybe this time I can get him over.Pull, hands,he thought.Hold up,legs.Last for me, hands,last for me.You never went.This time I’ll pull himover.(厄內(nèi)斯特·海明威《老人與海》)”這句話雖然很短,但卻將老人同大魚斗爭了一天一夜之后的那種疲憊感與老人的頑強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給讀者以強大的共鳴。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通過引導學生關(guān)注英美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句式,來不斷提升自身英語表達能力。
同時,在高中學生英語習作中,雖然大多數(shù)的學生基本能夠把握英語語句在語法上的銜接,但是對于詞匯的銜接還是比較薄弱的,特別是一些段與段間的銜接把握得不是很好,從而影響到習作的水平。為此,教師可通過將一些英美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語句拿出來,以供學生參考學習。一般來說,在一些英美文學作品中,多使用諸如“and”“after”“but”,“then”“in that case”等詞匯來起到遞進、轉(zhuǎn)折與時間、因果等關(guān)系。如在《呼嘯山莊》(艾米麗)中就有這樣一段話,“Then the woman-servant brought a basin of warm water,and washed her feet;and Mr. Linton mixed a tumbler of negus,and Isabella emptied a plateful of cakes into her lap,and Edgar stood gaping at a distance.Afterwards,they dried and combed her beautiful hair,and gave her a pair of enormous slippers,and wheeled her to the fire.. .”這段話講的是Heathcliff向女管家講述Catherine在畫眉山莊被狗咬了之后,Linton夫婦是如何精心照顧她的。而在這短短幾句話中,卻用了7個“and”,1個“afterwards”與“then”,不僅向讀者傳達了一種鮮明的遞進邏輯關(guān)系,而且將Linton夫婦因Catherine身份而對其細心照顧的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這些,都是學生應(yīng)該學習、借鑒的地方。
E-mail:563102683@qq.com
?編輯/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