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起訴制度是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確定的一項基本制度,符合訴訟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方向。然而由于我國制度設置上存在很多缺陷,導致實踐中出現(xiàn)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何完善該制度,是本文需要解決的課題。
關鍵字:刑事不起訴制度;缺陷;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一、不起訴概論
不起訴,歸結到底是公訴機關作出的一種訴訟行為,是基于訴訟經(jīng)濟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目的,對符合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做出的訴訟決定,但此決定并非是在法律上宣判其無罪,而僅僅是一種訴訟程序的終結。在我國,不起訴的發(fā)展經(jīng)過了大致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中包括了不起訴和免于起訴兩個部分。其中的免于起訴主要是基于建國初期的特殊情況以及如何解決戰(zhàn)犯問題而建立,是具有時代特色和局限性的。這段時期學者的主要觀點大致為:進一步明確免予起訴的范圍和條件,免予起訴的方式可以適當采用緩予起訴制度,明確檢察機關有權對免于起訴的被告人作出非刑罰方法的處分,對免予起訴決定的申訴、復查制度需作補充完整。第二個階段廢除了已經(jīng)難以發(fā)揮作用和存在很大缺陷的免于起訴制度,而取而代之的則為3類不起訴類型,具體為:法定不起訴、酌定不起訴和證據(jù)不足不起訴。這三種適用類型雖然存在不合理之處,但是適用的時間持續(xù)到2012年新刑訴修改,適用時間較長,經(jīng)過長時間的司法實踐,暴露出一些問題,包括適用條件的不完善以及不起訴類型的缺失,需要進一步催生新的不起訴類型產(chǎn)生。第3個階段在保留前3種不起訴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附條件不起訴。這是相對于我國來說的一種新的不起訴類型,在法治先進國家,這個制度一般稱為“暫緩起訴”,顧名思義是一種暫時不起訴的制度,在實踐中極具價值。
二、分析附條件不起訴
1、基于附條件不起訴剛剛建立,需要我們細致分析和完善。
(1)適用條件過窄
該制度的適用范圍主體為未成年人,罪名為刑法第四、五、六章規(guī)定的內(nèi)容,刑期為一年有期徒刑。刑訴法的此規(guī)定雖然彌補了以往不起訴中對于該不起訴類型缺失的弊端,但是把罪名和刑期的規(guī)定過于狹窄,對一些雖然罪名不在四、五、六章但情節(jié)較為輕微的犯罪排除在外,而且適用主體僅限于未成年人,基于及時改過自新,重在教育的立法宗旨,把情節(jié)較輕的、偶犯、初犯等成年罪犯排除在外,不僅不利于立法目的的實現(xiàn),而且會限制不起訴制度適用率,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2) 完善對附條件不起訴的制約救濟機制
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之前,應當經(jīng)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充分聽取被害人的意見,重視受害人的切身利益,但不必被害人同意。在作出不起訴決定前,應當聽取公安機關的意見,并完善其提起復議、復核的相關規(guī)定。
2、改革適用條件,發(fā)揮實效功能。
一個制度存在缺陷,應從多方面來考慮,但是基本為兩個類,立法層面和實踐層面。由于我國不起訴在立法上不夠完善,實踐中必然存在大量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需從以下入手:
(1)不起訴的作用最基本的為適時終止訴訟程序,減輕當事人訴累,沒有進行實質(zhì)性定性的效力,應當理清二者的關系并協(xié)調(diào)好。
(2) 不起訴制度的適應條件應當涵蓋立法和司法實踐當中出現(xiàn)和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以此嚴謹立法,不應某種情況出現(xiàn)的好率較小而予以舍棄。
具體可以分為:擴大法定不起訴的適用范圍,將犯罪嫌疑人沒有違法行為和在法律上不認定為犯罪的情形、缺乏犯罪構成要件的案件、已經(jīng)判決生效的案件和法人終止的案件納入其中。
擴大酌定不起訴的適用范圍,包括某些特殊的犯罪,如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當國家利益利益、社會利益、政治利益優(yōu)于對犯罪的追訴時,應允許檢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適用酌定不起訴;對輕微犯罪案件、特殊人群的犯罪案件、初犯、偶犯等如適用不起訴更利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時,可適應此制度。
三、如何完善不起訴制度
立法上的諸多缺陷,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要定紛止爭,使其充分發(fā)揮實效性,顯得十分必要。
(1)為了不起訴制度更好運行,需要在實踐中杜絕公訴機關內(nèi)部的任務目標,限制不起訴適用的概率。此缺陷的產(chǎn)生一部分可以歸結于我國立法的不足,另一部分則是由于我國政治體制長期運行過程中暴露的缺陷。因此,保障不起訴的健康運行,需要對公訴機關適用該制度的規(guī)定具體詳細化,杜絕其濫用職權。在此基礎上,改革我國的司法系統(tǒng),最大限度的避免行政權干擾司法權,排除檢察系統(tǒng)在適用該制度時難以抉擇的關系案、人情案,使不起訴率更加合理化。
(2)完善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
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結合實踐經(jīng)驗,引入人民監(jiān)督員加強監(jiān)督。在具體不起訴案件中,監(jiān)督員提出的意見,檢察長同意的,有關部門應當執(zhí)行;檢察長不同意的,應當提交檢委會討論決定。當檢委會的意見與人民監(jiān)督員的意見出現(xiàn)分歧時,檢委會應當向人民監(jiān)督員說明。但出現(xiàn)監(jiān)督人員比例較大的的分歧時,可以參照適用復核程序,向上級檢察院復核。
參考文獻:
[1]苑寧寧.我國刑事公訴程序分流現(xiàn)狀研究[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2).
[2]張少波.公訴環(huán)節(jié)程序分流機制的反思與完善[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8).
[3]鄭麗萍.新刑訴法視域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J].比較法研究,2013(2).
[4]黃京平.刑事和解的政策性運行到法制化運行[J].中國法學,2013(3).
[5]金曉慧,馬青春.論附條件不起訴程序的完善——以程序公正的四個層面為視角 [J].天津法學,2013(2).
作者簡介:孔令杰(1988—),男,山西晉中人,太原科技大學2012級訴訟法學專業(yè)(刑事訴訟方向)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