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友軍++++++譚轉(zhuǎn)歡++++++石小燕++++++趙淋雨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血清CRP聯(lián)合cTnI檢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選擇該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按照發(fā)病時間分為A組和B組,A組發(fā)病時間為<4 h,B組發(fā)病時間4~8 h,每組各50例。再選擇同期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對比三組檢測血清CRP和cTnI情況,以及檢測血清CRP和cTnI陽性率及聯(lián)合確診率情況。結(jié)果 B組CRP和cTnI與A組和對照組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在CRP和cTnI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CRP檢測與A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cTnI檢測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的CRP和cTnI檢測的準確率顯著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的聯(lián)合確診率均為100%。 結(jié)論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血清CRP聯(lián)合cTnI檢查能夠有效提高檢測的準確度,縮短檢出時間,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寶貴的時間,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guān)鍵詞] 血清CRP;cTnI;急性心肌梗死;診斷
[中圖分類號] R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c)-0011-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發(fā)生病變形成的冠狀動脈血供急劇下降或突然中斷,導致相應心肌出現(xiàn)嚴重缺血,從而引起部分心肌出現(xiàn)驟發(fā)性壞死[1-2]。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對于此類患者需要及時診斷,并且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從而盡可能的降低病死率[3]。在臨床上主要是通過患者的臨床癥狀、心肌酶學以及心電圖來診斷,而心肌酶學的特異性比較低,臨床診斷的準確率并不高。近年來肌鈣蛋白I(cTnI)和C反應蛋白(CRP)能夠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準確率[4-5]。為了進一步探究采用血清CRP聯(lián)合cTnI檢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價值,在該次研究中選擇該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發(fā)病時間分為兩組與健康人群作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發(fā)病時間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50例。再選擇同期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A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為(42.6±6.7)歲,患者發(fā)病時間小于4 h,平均發(fā)病時間為(2.3±1.1)h。B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齡25~71歲,平均年齡為(43.2±6.5)歲,患者發(fā)病時間4~8 h,平均發(fā)病時間為(6.7±1.3)h。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為(44.6±79)歲。
1.2 方法
采用拜爾ACS 180:SE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和相配備的試劑、定標液和質(zhì)控品;采用免疫熒光法測定實驗者的血清cTnI濃度,參考值為<1.5 μg/L;采用德靈BNⅡ特定蛋白分析儀和配備試劑、定標液和質(zhì)控品;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CPR濃度,參考值為0~5 ng/mL。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jié)果
2.1 三組檢測血清CRP和cTnI情況的比較
B組CRP和cTnI與A組和對照組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和B組在CRP和cTnI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CRP檢測與A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cTnI檢測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檢測血清CRP和cTnI情況的比較(x±s)
注:*與B組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A組相比,P<0.05。
2.2 三組檢測血清CRP和cTnI的陽性率比較
A組的CRP和cTnI檢測分別為88%(44/50)和28%(14/50),明顯低于B組的100%(50/50)和90%(45/50)。兩者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A組和B組的聯(lián)合確診率均為100%。見表2。
表2 三組檢測血清CRP和cTnI的陽性率比較[n(%)]
注:*與B組相比,P<0.05;△與同組CRP和cTnI檢測相比,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會出現(xiàn)長期的心肌缺血,患者通常的臨床癥狀為胸骨后疼痛、發(fā)熱、心肌損傷、心律失常等。對于此疾病的診斷主要采用心肌損傷血清標記物檢測[6-7]。從目前的醫(yī)學研究來看,檢測最佳的指標為心肌肌鈣蛋白I(cTnI),檢測此類的心肌損傷標記物最佳,只要檢測到cTnI顯著升高即可表明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8-10]。CRP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炎癥標記物,在心肌缺血損傷發(fā)生炎癥反應后刺激生成,其自身是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會激活補體來提高吞噬作用,在心肌感染初期的濃度比較高。在該次研究中可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4h內(nèi)的CPR濃度已經(jīng)顯著高于正常人,但是cTnI的指標并不是很明顯[11-12]。
在該研究中B組CRP達到(16.44±13.56)mg/L,cTnI達到(27.54±35.38)mg/L,顯著高于A組的(3.55±2.88)mg/L和(0.06±0.04)m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CRP檢測與A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cTnI檢測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奵TnI在患者發(fā)病4~8 h才有顯著升高。A組的CRP和cTnI檢測分別為88%(44/50)和28%(14/50),明顯低于B組的100%(50/50)和90%(45/50)。兩者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A組和B組的聯(lián)合確診率均為100%??梢奵TnI聯(lián)合CPR檢測的準確率很高,這兩種檢測方法相結(jié)合使用,能夠有效提高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的靈敏度和特異性。endprint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血清CRP聯(lián)合cTnI檢查能夠有效提高檢測的準確度,縮短檢出時間,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寶貴的時間,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陳業(yè)雄,黃積存.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4,14(2): 213-215.
[2] 宋占春,張麗莉,孫曉東,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與肌鈣蛋白Ⅰ峰值的關(guān)系[J].醫(yī)學綜述,2014,20(6): 1151-1152.
[3] 楊漢杰. 負荷量他汀類藥物對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護作用[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4,21(4): 447-448.
[4] 王旭武,林宇鵬 .心肌損傷生化標志物在急性缺血性胸痛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19(1): 7-8,15.
[5] 李海林,劉國忠. cTnI及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13): 81-82.
[6] Gao Y,Tong GX,Zhang XW,et al. Interleukin-18 levels on admis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mid-term adverse clinical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International heart journal,2010,51(2): 75-81.
[7] 王云,李國柱,陳福鳳. hs-CRP與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意義比較[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3,30(3): 302-303.
[8] Devraj Sukul,Marc P Bonaca,Christian T Ruff,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pep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nontraumatic chest pain: BWH-TIMI ED chest pain study[J].Clinical cardiology,2014,37(4): 227-232.
[9] 王環(huán),趙鳳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水平與急診介入術(shù)中無復流的關(guān)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5): 508-510.
[10] 覃秀川,王春梅,馮斯婷,等.血清尿酸水平與急性心肌梗死PPCI術(shù)后患者臨床預后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3,33(6): 535-538.
[11] 韓曉峰,王健,王韶屏,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非梗死相關(guān)動脈病變進展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9): 889-891.
[12] 葉劍彪,陳金有.聯(lián)合檢測cTnI、hs-CRP、BNP在急性冠脈綜合征中的應用價值[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43(1): 47-49.
(收稿日期:2014-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