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李仕羽 ◇ 圖/武隆縣旅游局提供
集大婁山脈之雄,武陵風光之秀,烏江畫廊之幽,武隆歷來被譽為世界喀斯特生態(tài)博物館。
作為中國為數(shù)不多,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chǎn)”和國家5A級景區(qū)桂冠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武隆喀斯特現(xiàn)象組合形成的地質(zhì)、地貌演化的“時空隧道”,展現(xiàn)出地球發(fā)育演化的偉大杰作。
到武隆,越野、攀巖、穿峽、探穴、漂流、溪降、暴走、滑草、滑雪、縱馬……無論以哪種方式融入其間,都注定是一場深入地球心臟的激情之旅。
天生三橋—邂逅世界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橋群。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當?shù)氐男?、奇、險、秀、幽、絕,三座氣勢磅礴的天生石橋,兩個宏大壯觀的天坑地陷,也讓這里成為世界罕見的地質(zhì)奇觀生態(tài)型旅游區(qū),被探險專家和地質(zhì)專家盛贊為“地球遺產(chǎn),世界奇觀”。石橋平均高300米以上,橋面跨度均在500米以上,從橋上看坑底,米粒大小的行人緩緩蠕動在細若絲線的小道上;下到坑底舉頭四望,則是巍巍巨壁,森森天幕,蕩氣回腸。
仙女山大草原—徜徉在南國第一高山草甸。氣候清涼舒爽,景色嫵媚多姿,武隆仙女山大草原素有“南國牧原”“山城夏宮”和“落在凡間的伊甸園”之美譽。站在33萬畝森林與10萬畝草場形成的天然巨型“氧吧”中,絲絲涼意滲進肌膚,深深吮吸到草原的清新。遠處,萬峰林海,鑲嵌在山林之間如碧玉翡翠,野花似錦,綿延天際,牛羊徜徉其間。伸手可觸的夜空,一輪皎潔的圓月懸掛,星星和螢火蟲交替閃爍著明亮的眼,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香……
龍水峽地縫—聆聽來自大地深處的心跳。歷經(jīng)幾千萬年前復雜紛繁的造山運動,才有了如今玲瓏秀麗的龍水峽。在長達近3公里的地縫內(nèi),絕壁、渦穴、裂點、淺灘、崩塌、瀑布、泉水、洞穴等多種地質(zhì)遺跡盡收眼底,其間更有老樹藤蘿盤繞,泉水流瀑掛壁,怪石崢嶸,明澗湍急。仰望壁立千仞,天光曦微;俯首則是小溪潺潺,溫潤如玉。谷底最窄處只一米,最寬處也不足十米,縫口與谷底之間高達350余米,漫游其間,仿佛置身地球深處探幽,又猶若在時空隧道中穿行。
天生三橋
仙女山草原
龍水峽地縫
芙蓉洞
芙蓉江
巴渝文化盛典“印象武隆”
芙蓉洞—探秘世界三大洞穴之一。芙蓉洞與美國“猛犸洞”、法國“克拉姆斯洞”并稱為世界三大洞穴。其主洞長2700米,總面積3.7萬平方米,游走在金鑾寶殿、雷峰寶塔、玉林瓊花、犬牙晶花、海底龍宮、巨幕飛瀑、石田珍珠、珊瑚瑤池等洞中景點,目不暇接之余,更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除此之外,芙蓉洞內(nèi)各種次生化學沉積物琳瑯滿目,豐富多彩,幾乎包括了鐘乳石類所有沉積類型,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洞穴”。
芙蓉江—穿行在水上喀斯特原始森林。芙蓉江是烏江下游最大的一級支流,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江中碧水見底,兩岸樹木繁茂,奇峰羅列,山形奇詭,絲竹垂釣,綠樹倒影,群猴戲逐,水鳥飛舞,景象萬千,風光迷人。細細看去,似一位醉意醺濃的畫師,錯以芙蓉江為畫布,一筆一劃縱情勾勒而就的“芙蓉江上圖”。風乍起,“畫”就一幅接一幅活了,悠游在江上忽似人物,忽似山水。船過處,浪翻,“畫”也變得高低起伏,舞擺多姿,恰如“水送山迎入芙蓉,一川游興圖畫中”。
自然的遺產(chǎn),世界的武隆。
仙女山麓,烏江之畔,一部《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個天生三橋的俊秀挺拔,一個碧草如芳的西部之城。都市喧囂的堆砌里,唯有步入武隆,和著向晚薄云,和著鬢邊涼風,夢里或醒中,存留一片碧綠,靜待那無盡的山水柔情撫慰內(nèi)心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