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華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 青海 海西 817099)
WHO統(tǒng)計資料表明,約有1/2的藥品未得到合理應用,不合理用藥已成為人類死亡四大主因之一[1]。藥學服務質量直接影響用藥安全、風險,盡可能提高藥學服務質量是醫(yī)院應盡的責任與義務[2]。配方與調劑是藥房日常工作內容中最重要的兩項組成部分,一旦發(fā)生差錯,輕者延誤治療,重則可加重病情,甚至可致患者死亡。本次研究就本院藥房差錯檢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到的配方與調劑差錯具體情況進行分析,提出預防策略。
2013年1月~2014年12月,藥房共記錄調劑差錯67例、配方差錯74例,合計141例。參與配方與調劑的藥劑師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齡22~51歲,平均(32.9±4.0)歲。
收集差錯事故報告,據報告責任人記錄文件,進行聚類分析,分析差錯事故產生的具體表現,尋因分析。對7例藥劑師進行深入訪談,召開小組討論,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歷,對配方、調劑差錯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
醫(yī)生處方差錯11例(7.80%)、規(guī)格差錯20例(14.18%)、藥品劑型差錯15例(10.64%)、藥品數量差錯44例(31.21%)、過期藥品差錯5例(3.55%)、錯發(fā)患者8例(5.67%)、用法與用量差錯19例(13.48%)、調價差錯9例(6.39%)。
通用名相似70例(49.65%),審核處方不嚴格25例(17.73%),精神不集中 8例(5.67%),庫位相近 8例(5.67%),操作不規(guī)范 7例(4.96%),交接班7例(4.96%),分包 4例(2.84%),外觀相近 3例(2.13%),其它9 例(6.38%)。
住院,總處方量184020份,差錯64份,發(fā)生率0.348‰。門診,總處方量248294份,差錯73例,發(fā)生率0.294‰。急診4例,總處方量308510份,差錯率0.013‰。
環(huán)境因素:停電、嘈雜、角落光線不足、空間狹窄、憋悶等。機器因素:鍵盤故障,機器操作失誤,打印字跡模糊,打印遺漏,自動揀選設備故障。方法:無雙人復核制度,流水式窗口操作;差錯管理制度較健全,但落實不佳,新入庫藥品擺放在新的位置。人:情緒不佳,有急事他人代班,新入職員工業(yè)務素質不足,疲勞,在配方與調劑過程中接打電話,致中間性遺忘。
3.1.1 差錯類型
從差錯發(fā)生類型來看,藥品數量差錯最為常見,這與打印不清、工作人員看錯數字、規(guī)格差異等因素有關[3]。藥品數量差錯一般不會對藥品使用產生嚴重影響,也易被藥劑師忽略[4]。其它主要差錯如用法與用量差錯、規(guī)格差錯、劑型差錯、錯發(fā)患者等發(fā)生原因也與藥品數量差錯大同小異,許多都是由工作人員自身疏忽造成的,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有規(guī)格0.375g×6、0.375g×12兩個規(guī)格,包裝、外觀無明顯變化,易混淆。
3.1.2 差錯因素
最常見差錯因素為通用名相似,許多藥品特別是化學成分相似的藥品,藥品名稱較長,前其中一串表示成分的詞句相近,他汀類藥劑,多帶有"他汀"后綴,易混淆,如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許多中藥制劑、中成藥藥品名并不規(guī)范,多用解毒、排毒、清熱、靈、散、丸、劑等字樣,藥品成分大同小異,而藥品都與主要成分有關,易發(fā)生混淆,如保心丸、心寶丸等。
審核處方不嚴格占比僅次于通用名相似,由于藥房管理作業(yè)空間相對小,管理較集中,管理也相對容易,而窗口作業(yè)、處方審核易受窗口患者影響,有時窗口環(huán)境擁擠、聲音嘈雜、催促都可能影響處方審核質量[3]。其它原因,如庫位相近、操作不規(guī)范、交接班、分包、外觀相近等都為具體細節(jié)原因,為改進提供了依據。
從差錯發(fā)生率來看,住院處方差錯發(fā)生率最高,其次為門診,再次為急診。這與處方配方、調劑難易程度有關。住院處方用藥較復雜,患者個體差異大,易發(fā)生差錯;門診處方多為常用藥,工作人員重復作業(yè)次數較多,熟練度較高,發(fā)生差錯幾率相對更小;急診處方量相對較少,但多經急診通道,專由經驗豐富的藥師負責,管理較嚴格,差錯發(fā)生率自然較低,從側面證實了"人"才是致差錯主要影響原因。
3.1.3 差錯發(fā)生原因分解
工作人員,分別闡述了關于人、機、物、方法、環(huán)境五個方面具體原因。以環(huán)境因素為例,聲、光、電、空間等環(huán)境影響,不僅影響工作氛圍、工作情緒,最終影響工作質量,還直接影響工作條件,如光線昏暗,可能影響藥劑師視線,增加誤選風險[4]。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在藥房管理制度幾近完善的當下,人才是最具有潛力的資源。由差錯發(fā)生原因分解來看,機、物、方法、環(huán)境均具有可控性,而人也是最不易管理的因素。
3.2.1 意識與方法層面改進策略
應自上而下,提高差錯管理意識,重視差錯的預防,將差錯預防提升至工作目標核心。除開展階段性的業(yè)務學習、培訓外,還應建立科學的薪酬機制,以激勵制度培養(yǎng)工作人員差錯預防意識,對零差錯人員不吝惜物質、精神獎勵,對差錯發(fā)生率較高、差錯致嚴重后果責任人進行懲處。做好制度管理,明確工作人員職權,落實細節(jié)管理,如工作期間打接電話制度、臨時換崗制度、請假調休制度、處方審核制度等,促使工作人員規(guī)范操作,有據可依。
3.2.2 物質因素改進策略
從機、物、環(huán)境三個層面進行改進,注重細節(jié)。對于機器相關問題,主要預防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與落實機器定期維修、保養(yǎng)制度,第一時間處置故障機器,配備應急電源,等。針對環(huán)境因素,應做好噪音控制,除禁止大聲喧嘩外,還應做好隔音,做好光源設備管理,光線宜明亮、柔和、無死角,以易于突出藥品包裝與字體顏色,避免誤認。
[1]羅海.我院藥房配方和調劑差錯原因分析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1,4(2A):140 -141.
[2]陳安民,周歡梅.用全面質量管理方法分析和控制醫(yī)院門診藥房調劑差錯[J].中國藥房,2009,20(25):1959-1961.
[3]李碧如,陳瑤.藥房調劑差錯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開發(fā)利用[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1,31(21):1816 -1818.
[4]王洪貴,鄭詠池,李小梅.門診藥房調劑差錯分析及防范措施[J].華西醫(yī)學,2011,26(10):1549 -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