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梅
(云南省彌勒縣醫(yī)院 云南 彌勒 652399)
簡易呼吸器是維持呼吸功能最簡單而有效的人工呼吸裝置,因使用方便且便于攜帶,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搶救和院前急救中,使用恰當相當于一個簡單的呼吸機,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對提高搶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1.1 結構原理:簡易呼吸器由面罩、氣囊、儲氧袋、氧氣連接管四個部件組成。當擠壓氣囊時,氣囊內(nèi)的氣體經(jīng)過單向閥,通過面罩或氣管插管進入患者的呼吸道,為呼吸功能障礙的患者強制供氧,達到人工呼吸的目的。
1.2 容積與擠壓幅度:簡易呼吸器有成人、兒童、嬰兒三種類型,氣囊容積分別約為1500ml、500ml、280ml。標準規(guī)定[1],最小輸出容積(成人型)大于600ml。正常成人生理潮氣量約400 -600ml,所以,擠壓幅度約氣囊的1/3 ~2/3 為宜。
1.3 壓力限制:簡易呼吸器帶壓力限制功能,成人型壓力限制在60cmH20 以下(兒童、嬰兒型40cmH20),氣道壓力高于此限時,氣體經(jīng)壓力安全閥排出,而不會強制壓入肺內(nèi)。一般呼吸機設定壓力是40cmH20,高于此限時,呼吸機會保護性地停止通氣,因此,在做CPR 胸外按壓時,要脫開呼吸機而使用氣囊代替。
1.4 供氧情況:無供氧源時,必須卸下儲氧袋及氧氣連接管,利于空氣進入氣囊。當供氧流量達到10L/min 時,輸出氧濃度能達到100%[2]。所以,有氧源時,調(diào)節(jié)氧流量至8 -10 L/min,能有效提高血氧濃度,保證重要器官的供氧。
楊一丹等[3]報道醫(yī)護人員常見的操作錯誤有:①氣道開放不充分,未按要正確放置口咽通氣管。②面罩大小選擇不當,充氣面罩的充氣量不當,導致漏氣。③面罩固定的手法不當,未正確實施"EC"手法。④擠壓氣囊頻率太快,潮氣量過大。⑤與胸外心臟按壓的配合不恰當。⑥按壓按壓過程中未注意觀察通氣效果。所以,在使用簡易呼吸器時,要注意以上幾方面的問題。
3.1 呼吸道通暢是應用簡易呼吸器的前提條件,氣道不暢是引起腦缺氧的常見原因[4]。使用前應清理呼吸道異物,保持氣道通暢,舌后墜者先放置口咽通氣管在使用簡易呼吸器。
3.2 正確實施開放氣道及"CE"手法:操作者位于患者頭頂處,將患者頭向后仰,C 手法緊扣面罩,E 手法向上提拉下頜,使下頜角和耳垂連線與患者身體長軸垂直(開放氣道的方法),這樣才能保持氣道通暢。同時,面罩選擇要大小合適才不至漏氣。
3.3 插管通氣與面罩通氣給予的潮氣量可能存在差異。使用面罩有可能存在漏氣或氣體進入食道,而插管不存在以上因素。所以,使用面罩可以適當增大擠壓幅度,以增加潮氣量。而慢阻肺患者潮氣量略少。
3.4 有自主呼吸要順應患者的呼吸動作,在吸氣時擠壓氣囊,保持與患者呼吸同步,避免引起"人機對抗"。若兩次自主呼吸之間時間間隔過長,可給予一次輔助呼吸。若患者躁動不安不能合作,可使用鎮(zhèn)靜劑,抑制自主呼吸后再使用簡易呼吸器。
3.5 行CPR 時應注意與胸外心臟按壓的配合,在送氣(擠壓氣囊)時,應停止胸外按壓。若已經(jīng)行氣管插管,則不需停止按壓。
3.6 擠壓頻率與吸呼比 擠壓頻率一般12 -16 次/min,吸呼比1:1.5-2,若按平均5 秒送氣一次,則吸氣(擠壓)時間為2 秒,呼氣(放松)時間為3 秒。如果無法操控,就按操作者自己平靜呼吸的頻率與吸呼比去擠壓,也能達到理想的通氣效果。
3.7 確定擠壓是否有效 在擠壓氣囊的同時,要注意觀察::①患者胸廓是否隨擠壓而起伏。②呼氣時面罩內(nèi)是否呈霧氣狀。③面色及口唇紫紺是否改善。④血氧飽和度是否上升。
應用簡易呼吸器通氣是急診急救中廣泛使用的簡便而有效的人工通氣方式,能有效糾正低氧血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對提高搶救成功率意義重大。醫(yī)護人員應熟悉簡易呼吸器的相關知識,掌握正確使用方法,充分發(fā)揮其簡便實用的應急功能,為提高搶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提供重要保障。
[1] 吳碧濤,傅國慶,吳明軍,等.基于ISO10651 -4:2002《簡易呼吸器專用要求》標準的簡易呼吸器性能評價[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12,7:39.
[2] 吳碧濤,傅國慶,吳明軍,等.基于ISO10651 -4:2002《簡易呼吸器專用要求》標準的簡易呼吸器性能評價[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12,7:39.
[3] 楊一丹,喻嬌,王燕娥.心肺復蘇中簡易呼吸器使用的常見技術錯誤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7):36.
[4] 李平利.短途護送顱腦損傷患者途中的觀察與護理[J].河南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2,12(1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