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巴基斯坦的音樂主要是“傳統(tǒng)音樂”,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宗教音樂、民間音樂、部落音樂、巴基斯坦古典音樂等幾個類別。
關鍵詞:巴基斯坦 ?傳統(tǒng)音樂 ?分類
針對巴基斯坦音樂的研究,田可文教授認為:國內幾乎無人涉足。為此,筆者擬就巴基斯坦民間音樂這一事項的基本內容進行初步梳理以便進一步研究。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學家伍國棟先生認為,“民間音樂”應“按‘音樂操縱主體文化階層”來進行劃分。因此,國內學術界一般把“民間音樂”劃分為“民歌、歌舞音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五大類。巴基斯坦民間音樂現(xiàn)有劃分是以巴基斯坦的省為單位來區(qū)別的。(巴基斯坦)庫爾蘇·瓦希德在其書中也是這樣。只不過是多了克什米爾音樂、西萊基語音樂、波斯語音樂、普什圖音樂幾個類型。筆者認為,已有分類的缺陷在于相對于宗教音樂的下位概念“恰瓦里”是音樂品種而言,民間音樂的屬概念卻是以省為單位的概念。兩者分類方法不對等。不僅僅如此,以省為單位的概念無法把克什米爾這個有爭議的地區(qū)和政府只管的轄區(qū)包含進去。瓦希德的分類盡管彌補了這個缺陷,但在其分類中與以省為單位的屬概念中又多了幾個以語言為區(qū)別標志的音樂類型,顯得混雜。在此,筆者試著用國內通行的做法對巴基斯坦民間音樂進行嘗試性分類闡釋。
一、民歌
巴基斯坦自古就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14世紀伊斯蘭教著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自己的《伊本·白圖泰游記》中記載:“一天他率領30人前往某地,攜帶了兩名歌手,他們是兄弟二人,便把他們帶上,他們演唱一回,另兩個人演唱一回”。這證明巴基斯坦民歌自古以來就有厚重的基礎。巴基斯坦民歌的最初形態(tài)跟中國一樣是“詩、歌、舞”的綜合。盡管后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部分詩歌與歌舞分離,但今天也還能看到這種形態(tài)。巴基斯坦民歌十分豐富,幾乎滲透到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 喜慶歌
巴基斯坦人在婚嫁、生子、節(jié)日、豐收慶典等喜慶時刻都要載歌載舞進行表演,以示歡慶。如:結婚是人生一件大事。巴基斯坦人的婚嫁儀式隆重而且細節(jié)繁多。訂婚儀式時唱“芒哈歌”;訂婚儀式后唱“鼓歌”;結婚前男方要送來化妝品并唱“杰提歌”;結婚前兩天新娘要進行“紋手儀式”并唱“邁哈迪”;結婚當日,要給新娘沐浴、化妝、穿衣并唱“沐浴歌、化妝歌、穿衣歌”。同樣新郎家也要唱這些歌;新郎騎馬前去迎娶新娘要唱“上馬歌”;婚禮中有“取笑歌”、“婚約歌”;簽完婚約后,小姨子會端著甜點喂姐夫吃并唱“接蓋歌”;送新娘上轎時唱“送別歌”;新娘進村時,村口迎接的人要唱“卡門歌” 。新娘到了新郎家,也還有許多程序。總之,婚禮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相應的歌曲陪伴。
(二)勞動歌
巴基斯坦是農業(yè)型國家,大多數(shù)人主要從事農業(yè),而且是男主外女主內,于是在農村婦女中就產生了紡織歌、磨米歌和搖籃曲等。在男人們中產生牧羊歌、播歌種、收割歌、造房歌、豐收歌、圈圈舞等。在勞動之余,他們也經常喜歡以音樂自娛。如:男人們喜歡月夜聚集于村外,婦女們常在炎熱的午后家中集體唱情歌、逗趣歌。
(三)英雄歌
如:西北邊省的普什圖人的《恰爾巴伊塔》歌曲類型。由兩個歌者輪流歌唱,或所有在場人進行重復,用四行詩不斷地交替演唱。演唱場所是男人們聚集的地方,歌曲內容為贊美愛情或英雄或伊斯蘭教預言家和圣徒。伴奏的樂器有拉巴布、雙面鼓多拉克和手鼓達夫。此外,還有孩子們蕩秋千、捉迷藏、玩泥巴時唱的游戲歌;青年男女對對方思念的情歌;婦女佩戴首飾時唱的首飾歌等等。
二、歌舞
巴基斯坦的音樂主要都是以聲樂為主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同時要把歌與舞完全分開也是很難的。也就是說,許多場合唱的歌是伴有舞蹈的。跳舞一般也都伴有歌聲。比較能說出門類的,如:旁遮普地區(qū)的“波里”舞蹈歌曲,唱歌時伴有女子的“吉答”舞、男子的“班各拉”舞,或者男女合跳的“伊呼馬爾”舞,并伴有類似我國朝鮮族杖鼓的“多拉可”雙面鼓伴奏,可兩面鼓錘敲擊。還有,薩米舞、蘆迪舞等。
三、說唱
這一類別以往國內研究中均未提到。筆者認為,這一類別在巴基斯坦是存在的。巴基斯坦16世紀前的民間文學多以說唱形式呈現(xiàn),即使今天也還廣泛存在。如:《巴基斯坦文學》一書中描寫到:“夜晚,老人、青年坐在公房里,一個陶罐、一把拉巴布琴和一個手鼓放在中間,村里的歌手和愛好者在一起彈唱,每一個公房里都有一位老者,他們講述著愛情傳奇故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吟誦,有時還會放聲高歌” 。筆者認為這可以稱為“說唱”藝術。巴基斯坦號稱詩歌之鄉(xiāng),人民熱愛詩歌,酷愛吟唱,而且大多即席吟唱,這是國內學者在巴基斯坦訪問的普遍見聞。即使一個簡單的歡迎會上,主持人也會情不自禁地來一段吟唱。俾路支的“詩爾”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敘事說唱,演唱“詩爾”的藝人都是男性,稱為“多穆”,他們彈著彈撥樂器“度木拉”經常走鄉(xiāng)串戶演唱。其內容包括三個方面:歷史故事、愛情故事、有關穆斯林英雄進行圣戰(zhàn)的故事?!翱ㄟ_克”是指講故事的人和詩歌朗誦者,是另一種說唱藝術,為了感人,有時還加入舞蹈,印巴次大陸著名的四大舞派之一的卡達克舞派就是從這一藝術形式中誕生的。正因為巴基斯坦有這樣的傳統(tǒng),所以巴基斯坦人特別尊重詩人。伊克巴爾還因其不朽的政治貢獻,甚至被稱為:“民族詩人”、“穆斯林詩人”,“真理的代言人”和“民族的醫(yī)生”稱號。其地位接近“國父”真納,今天,拉合爾市還建有它的陵墓,每逢每年的11月9日,巴基斯坦人都紛紛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
四、民族器樂
這一類別在以往研究中也未曾提及。之所以要提及是因為:
首先,巴基斯坦是現(xiàn)今樂器“波蘭多”(被稱為人類最早樂器)的誕生地。在有5千多年印度河文明的莫伊焦達羅考古發(fā)掘中就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今巴基斯坦最普及的笛子。此外,還有豐富的其他樂器。膜鳴樂器:多拉爾、米爾登格、多爾;氣鳴樂器:沙赫奈伊、比恩;體鳴樂器:孔格魯、小銅鈴、塔不拉;弦鳴樂器:薩倫吉、沙林達、拉巴布、西塔爾等。其中,塔不拉稱“鴛鴦鼓”,用“波爾”記錄,類似我國的鑼鼓經,由“大”、“丁”、“各”等音節(jié)組成。要學習演奏它必須先學“波爾”譜。
其次,盡管巴基斯坦主要以聲樂為主,但器樂曲也還是有的,而且還很獨特。如:一個叫“艾爾豪扎”的組合樂器,是演奏者用嘴同時吹奏兩支豎笛,一支高音笛吹奏旋律聲部,另一支低音笛吹奏不間斷地主持續(xù)音來伴奏。樂曲一般有低音笛先奏,以示開始并將直至結束。樂曲通常是二段體,引子是柔美抒情的慢板,接著是歡快明朗的快板,最后是樂曲熱烈的高潮至結束,長達幾十分鐘。有名的曲目有《跳吧,跳吧》、《果亞利》等表現(xiàn)民間愛情故事的樂曲。毋庸置疑,這演奏需要高超的技藝,一方面,豎笛這種哨口樂器吹奏本身,“超大模量”的循環(huán)換氣是要靠非同一般的功力和體力作支撐的,不好吹。另一方面同時吹響兩支豎笛,簡直可以稱得上絕技。低音笛從頭至尾要吹個不停,另一個高音笛同時還要吹奏富有變化的旋律。這猶如我國蒙古長調技絕“呼麥”。如此富有特色的樂器表演能忽略嗎?又如:蛇人表演。我們不難在巴基斯坦的電影中見到這樣的鏡頭:笛演奏者吹奏戲蛇的精采表演。泰戈爾稱這種笛叫“吐布利”。我們知道蛇很兇猛,且蛇并沒有復雜的聽覺系統(tǒng),它只是靠鼓膜的靈敏而已。當演奏者一吹笛,蛇靠地面?zhèn)鱽淼恼饎恿⒓窗菏锥?,以警覺的姿態(tài)表現(xiàn)出跟著笛吹奏而動,人們看到的就是蛇隨樂而舞。但是,大家可以設想,不經過專門訓練,這種人蛇和諧表演是很難的。再如:巴基斯坦還有用雙簧管合奏來作馬球比賽(罕薩一種傳統(tǒng)的競技比賽)的伴奏樂。而且在比賽的開場、進球、結束處均有不同的伴奏曲。此外,還有一些純器樂曲一般以歌曲的結構為基礎,多以裝飾性改編并加即興片斷進行演奏。純器樂曲的形式一般是一些對稱的短小樂句的反復交替。
當然,如果用西方交響樂的標準來衡量的話,這些也許只能稱為“雕蟲小技”;如果用影響19世紀中葉以來西方專業(yè)音樂發(fā)展的美學家漢斯立克“音樂在于‘樂音的運動”的觀點來考量的話,這些甚至可能被當成“民間雜?!薄5?,正如有的民間樂師稱呼樂器不用“樂器”一詞,而用“家具”來表達一樣,這些在巴基斯坦人來說也許就是自己心中最美的“民族器樂”。如果我們用真正的音樂人類學的眼光來看世界的話,我們應該對此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參考文獻:
[1]田可文,王璐.1996-2005:面向亞洲的音樂學視野一一中國學者對亞洲音樂的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07,(04).
[2]伍國棟.中國民族音樂[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學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4.
[4]唐孟生,孔菊蘭.巴基斯坦文化與社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巴基斯坦]庫爾蘇·瓦希德.多樣化的和諧之域一一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巴基斯坦國家館[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
[6]伊本.白圖泰游記[M].馬金鵬譯.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5.
[7]孔菊蘭.巴基斯坦民間文學[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
[8][9][22]趙佳梓.亞洲音樂一一巴基斯坦[J].音樂愛好者,1990,(01).
[10][13][19]杜亞雄.巴基斯坦的傳統(tǒng)音樂[Z].音樂周報,2007-1-24,第007版.
[11]阿布杜拉·希古爾·侯賽因,孔菊蘭譯.巴基斯坦文學[M].巴基斯坦研究所,1992.
[12]馮苓植.巴基斯坦世紀行[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14]蔣士枚,于海燕.漫話巴基斯坦舞蹈[J].世界知識,1980,(08).
[15]劉曙雄.穆斯林詩人哲學家伊克巴爾[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6]楊士龍,趙青.叩開巴基斯坦神秘之門[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17]王益友,谷雪.東方藝術攬勝一一巴墓斯坦民間樂器[J].樂器,1994,(03).
[18]楊翠柏,李德昌.當代巴基斯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0]王巍.神奇竹樂(四)——無冕之王的竹吹管樂[J].樂器,2004,(01).
[21]武建軍.巴基斯坦的音樂和舞蹈[J].中國音樂, 1994,(02).
[23]張振濤."家具"的解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