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滿 黑龍江省林口縣畜牧獸醫(yī)局動物疫病預(yù)防與控制中心 157699
方劑的加減變化主要包括藥味加減、用量加減、方劑合并和劑型變化等幾種方式。
藥味加減:即根據(jù)病情的需要,將方劑中的藥味適當(dāng)增添或減去一些。通常情況下,藥味加減后不影響方劑的主要功能,只是使它更對癥而已。例如用郁金散治療濕熱泄瀉,當(dāng)熱甚時,宜去訶子,加金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如瀉類如水者,則宜去大黃,加茯苓、豬苓、烏梅等以利水止瀉。也有由于藥味加減,方劑的主要功能和適應(yīng)癥隨之改變的,例如麻黃湯,原方辛溫解表,發(fā)汗平喘,主治傷寒表證,若去桂枝,加石膏,其作用就變成了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主治表邪化熱壅遏于肺。
用量增損。即方中的藥味不變,只增加或減少某些藥味的用量。用量增減后,藥味的君臣主輔關(guān)系會發(fā)生變化,使方劑的功能和主治發(fā)生改變。如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同是由大黃、枳實、厚樸三味藥物組成,由于用量不同,作用和主治就不一樣。小承氣湯重用大黃,功能泄熱通便,主治陽明腑實證;而厚樸三物湯重用厚樸,功能改為行氣除滿,主治氣滯腹脹。
方劑合并。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劑合并成一個方使用,因而可以使方劑的作用更全面或更復(fù)雜。例如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兩方合并后則成氣血雙補之劑。
劑型變化。即改變方劑的劑型。劑型改變之后,方劑的作用也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主要反映在效力的大小和急緩上。一般說來,湯劑作用快而力峻,適用于病情較重或較急的患病畜禽;丸劑和散劑作用慢而力緩,多用于病情較輕或患慢性病的畜禽。
目前,臨床上常采用中西藥結(jié)合防治畜禽疾病。如治豬“寒包火”癥的阿石棗湯(石膏、生姜、大棗、甘草、阿司匹林)、治羔羊痢疾的胡黃連10 味(胡黃連、石榴皮、干姜、防風(fēng)、黃柏、秦皮、白頭翁、苯乙哌啶、硫酸阿托品、鹽酸嗎啉雙胍)、防治禽霍亂和沙門氏菌病的禽藥片(一見喜、藿香、木香、胡黃連、烏梅、黃柏、蒼術(shù)、半邊蓮、大黃、SMD、土霉素、白芷、TMP 組成)等。還有恩諾沙星微球劑是治療豬呼吸道綜合癥,防止肺部感染的代表性藥物;將桔梗與羅紅霉素聯(lián)用,桔梗對羅紅霉素的肺藥濃度有顯著影響,并可明顯縮短羅紅霉素達(dá)到最大肺藥濃度的時間,增加了羅紅霉素的殺菌效果,又發(fā)揮了桔梗止咳平喘的功效,對防治敏感菌和支原體肺炎的效果顯著。
中藥與西藥之間也存在協(xié)同與頡頏問題。某些抗生素或化學(xué)抗菌藥與清熱解毒類中藥合用時,不僅有增效作用,還可降低西藥用量,大大減少化學(xué)藥物引起畜禽中毒的可能性。喹乙醇與某些清熱解毒等方面的中藥合用,不僅能增強抗菌效果,而且能夠降低喹乙醇的用量,減少了中毒的可能性;黃連素與TMP 聯(lián)用,抗菌作用增強——體外試驗證明蒲公英無抑菌作用,當(dāng)與TMP 聯(lián)用時有抑菌作用,而且隨蒲公英濃度增高而增強,并大于TMP 的效果;使君子與哌嗪合方有協(xié)同驅(qū)蟲作用;洋金花與氯丙嗪合方也能加強鎮(zhèn)痛功效等。扶正固本中藥與抗病西藥合方、具有調(diào)整功能的中藥與抗病原西藥合方、治本中藥與治標(biāo)西藥合方等,往往能形成作用的互補效應(yīng)。如當(dāng)歸、川芎等與鏈霉素合方能增強抗菌作用,蘆薈、蜂膠、花粉多糖等作疫苗佐劑可增強免疫效果,大黃、敵百蟲合方對蛔蟲尤其是膽道蛔蟲效果更佳,仙鶴草中的有效成分鶴草酚與硝唑脒引起血吸蟲體各主要生化成分的變化規(guī)律有明顯差別,合方能夠增效。
有些中藥與西藥配伍,也可降低療效或增強毒性,屬于配伍禁忌。在增強毒性方面,如痢特靈與麻黃、丹參等合用可產(chǎn)生毒副作用,慶大霉素、新霉素與硼砂合用可增強耳毒作用。在降低藥效方面,作用相反的中藥與西藥合用后會降低藥效,如麻黃與本巴比妥有頡頏作用;石膏、明礬、赤石脂、牡蠣、陽起石等因含鈣、鎂、鐵較多,與四環(huán)素類西藥合方易形成螫合物而降低藥效,很多中藥不宜與鐵劑配伍也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