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程
(旅順博物館 書畫文獻(xiàn)研究部,遼寧 大連 116041)
裝裱一事,先秦時期即有雛形[1]。①按:現(xiàn)所見最早的實物為戰(zhàn)國時期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現(xiàn)存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到▏壬岬酱呵锿砥诘牟瘯?,即已經(jīng)是手卷的雛形了裝裱一詞,源于裝潢。指古時裝裱書畫用黃蘗汁染的紙,即潢紙[2]。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②按:(南朝·梁)沈約:《齊禪林寺尼凈秀行狀》:“又寫集眾經(jīng),皆吟具足,裝潢染成,悉自然有”.。東漢至?xí)x,隨著造紙業(yè)的興起,裝裱技藝也逐漸發(fā)展。最早對裝裱的論述當(dāng)屬南朝梁·虞和《論書表》,其中提到:“范曄裝治卷帖小勝,猶謂不精。孝武使徐爰治護(hù),隨紙長短,參差不同,具以數(shù)十紙為卷,披視不便”[3]。虞和提出范曄裝裱卷帖已有小成,但不及精美;徐爰裝裱橫卷過長,不便披閱。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并未形成裝裱業(yè),而是士大夫自行裝裱。如范曄官至左衛(wèi)將軍,許爰官至尚書左丞,皆非職業(yè)裝裱工。而職業(yè)裝裱工出現(xiàn),則至晚不晚于唐代。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中“敘自古跋尾押署”條目載:“十五年(641)十六年(642)月日。文林郎臣張龍樹裝”[4]。周二學(xué)《賞延素心錄》也有論及:“唐內(nèi)府書畫裝潢匠,則有張龍樹、王行真、王思忠、李仙舟輩,要皆良工好手”[5]??梢?,至唐,宮廷里已經(jīng)有一批散官頭銜裝潢匠精于此藝了。裝裱于是并非士大夫兼職,而是自成一業(yè)。自唐后,各地漸漸形成一批以此為業(yè)的民間裝裱工,并有出類拔萃者形成門派?!靶脱b”、“紹興裝”、“吳裝”、“京裝”各具風(fēng)格。至有明一代,諸多書畫裝裱工中,吳門裱工技壓群雄,引領(lǐng)高藝、獨樹一幟。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中有“吳裝最善,他處莫及”的說法[6]。而吳門裱工中,技藝精湛者,非湯氏莫屬,湯、強(qiáng)二氏引領(lǐng)江南裝裱之勝,號稱“吳裝”或“蘇裱”。周嘉胄《裝潢志》“妙技”一則中說:“裝潢能事,普天之下,獨遜吳中。吳中千百之家,求其盡善者,亦不數(shù)人。往如湯、強(qiáng)二氏,無忝國手之稱”。又“紀(jì)舊”一則中說:“吳人莊希叔僑寓白門,以裝潢擅名,頡頏湯、強(qiáng),一時稱絕”[7]。周二學(xué)《賞延素心錄》云:“即未能如張、李秘妙,亦今世之湯、凌高手也”[5]??梢?,對吳門裝裱工的論述中,其他裱工時有不提,而湯氏鮮有弗錄,也足見湯氏出于吳門,名滿天下,在明代裝裱業(yè)的至高地位。
我們認(rèn)為,研究明代吳門湯姓裝裱工,對其進(jìn)行匯總和考證,是有必要的。吳門湯氏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生活圈基本涵蓋了整個江南大收藏家。湯氏與嚴(yán)氏父子(嚴(yán)嵩、嚴(yán)世藩)、王氏兄弟(王世貞、王世懋)、項氏兄弟(項篤壽、項元汴)、文氏兄弟(文彭、文嘉)、汪砢玉、董其昌等均有往來,且所共之事不囿于裝裱,還涉及鑒定及交友等。因此,總結(jié)并考證吳門湯姓裝裱工,對研究明代裝潢業(yè)以及吳門畫派和江南收藏家的交友、鑒定活動都是頗有益處的[8]。
湯時清:
清吳榮光《辛丑銷夏記》云:“宋季李唐《采薇圖卷》③按:此圖《清河書畫舫》、《珊瑚網(wǎng)》、《欽定佩文齋書畫譜》、《式古堂書畫匯考》、《南宋院畫錄》均有收錄,命名《伯夷叔齊采薇圖》,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項墨林題識,后有‘嘉靖壬寅(1542)春日制’七字,下有‘湯時清制’四字方印”[9]。翁方綱題云:“‘壬寅春日制’一題是當(dāng)時裝此卷者所記,此在項子京所題之前,非擣紙之工也。此與米老書《蜀素卷》后有織素年月一行正相類,亦鑒藏家一段佳話耳”[10]。
又,沈周《三蔬圖》卷,后有湯時清題跋:“萬歷八年庚辰(1580)歲六月中秋日,吳門湯時清重裝”,鈐?。骸皽珪r清制”。④按:原日立公司創(chuàng)始人久原房之助舊藏,見“榮寶拍賣”2008年.
又,梁同書《頻羅庵遺集》卷十錄宋張樗寮(即之)《楷書卷》跋云:“此卷藏桐鄉(xiāng)金氏,裝褾尚出明湯時清手,紙尾有其印記”。
按:由項元汴及湯時清自題,湯時清者,當(dāng)為明嘉、萬時期蘇州人。
湯時新:
吳修《青霞館論畫絕句》云:“持贈同心定有情,春風(fēng)展卷便香生。應(yīng)憐一技成非易,裝背從人著姓名。自注云:馬湘蘭墨蘭小卷,王百谷(穉登)所題,后有‘萬歷丙子(1576)中伏日,吳門湯時新裝于半揭庵中’行楷二行,書亦不俗,倘所謂湯裱褙其人耶?”[11]。
按:湯時新,蘇州人,與湯時清應(yīng)為同一輩,均為嘉、萬時期人。另有蘇州人湯時倬,隆、萬時吳(今江蘇蘇州)人?!渡汉骶W(wǎng)》、《式古堂書畫匯考》均錄其善畫山水[12]88。其人是否也從事裝潢業(yè)待考。湯時清自錄客半揭庵當(dāng)屬實,考《虎丘志》卷五記載:“半揭庵,在半塘寺旁,王國子穉登所居”。萬歷丙子,王確系身在蘇州,據(jù)此,湯時新與王穉登當(dāng)有交往。
湯玉林:
董其昌題李成《晴巒蕭寺圖》⑤此圖現(xiàn)藏美國納爾遜·艾金思美術(shù)館.云:“此圖為內(nèi)府所收,宜元章畫史未之及也,右角有臣李等字,余藏之二十年未曾寓目,茲以湯生重裝潢而得之,本出自文壽承,歸項子京,自余復(fù)易于程季白……戊午(1618)夏五之望玄宰題”。汪砢玉于其后錄:“……玉林裱時在戊午(1618)春矣,何又有此一番新話”。[12]806⑥按:此圖歷來頗有爭議,《式古堂書畫匯考》與汪氏著錄相同,《御定佩文齋書畫譜》則無汪砢玉錄,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錄:“文三橋售之項子京,大青綠,全法王維,今歸余處,細(xì)視之,名董羽也”.
又,汪砢玉跋《龍眠臨王摩詰輞川圖》,后有“甲寅(1554)重九日得此卷于湯玉林,云龍?zhí)枳佑洝盵12]527。
又,汪砢玉錄錢磬室《樊川詩意》:“磬室因仿其意作此,遂為精絕,天啟辛酉(1621)春湯玉林共文氏萬壑松風(fēng)持來”[12]790。
又, 汪砢玉在提到陸天游《溪山清眺圖》 時錄:“玄宰又云‘天游生款是原筆也,而裝潢者湯玉林、陸象元在舍即揭投水池,前款便洗去’”[12]631。
按:湯玉林,明代嘉、萬時期人,與汪砢玉交往頗多。《珊瑚網(wǎng)》中除湯玉林外,還提到湯氏、湯生,如在論及所藏《宋元名圖》二十余幅時錄:“先君凝霞閣有畫屏二架,面面俱宋元人筆,一為斗方,一為團(tuán)扇……至天啟丁卯(1627),余轉(zhuǎn)運山左,聞難旋里,于讀禮之暇,付湯子裝潢成冊”[12]830。葉康寧認(rèn)為這里的“湯氏”、“湯子”應(yīng)該指湯玉林,筆者認(rèn)同此說[13]。
湯少林(湯杰):
《石渠寶笈》錄《宋蘇軾自書詩帖》一卷:“最后有萬歷五年(1577)春日吳郡湯少林重裝記語十三字[14]”。
又,項元汴曾在萬歷四年(1576)秋,請湯少林裝裱趙孟頫《望江南凈土詞十二首》[8]。
又,國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趙孟頫《重江疊嶂圖》卷亦有湯少林題跋:“嘉靖癸亥秋月少林湯杰重裝”。
按:湯少林,蘇州人(唐時改吳郡為蘇州),與湯玉林當(dāng)為一輩,明代嘉、萬時期人。另有署名湯杰者,《秘殿珠林續(xù)編》載趙孟頫書《道德經(jīng)》一卷錄:“又有萬歷五年(1577)秋八月,吳郡湯杰重裝于樂志堂中十八字箋”[14]122。樂志堂,所處今杭州建德市。據(jù)此前王穉登跋可知王分別于隆慶改元(1567)、萬歷庚子(1600)得見此卷并跋與上,對于此卷易主王言辭中也頗為感慨。湯杰于兩次易主之間(1577)得裱之。此湯杰者,即為湯少林。《石渠寶笈》所錄宋·米芾《苕溪詩》一卷:“最后項元汴記云‘宋米元章《苕溪詩》帖,友仁子跋,李東陽識,墨林項元汴真賞,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裝池,購于陸冢宰(陸完)’。又‘獨’字小號。又記云‘嘉靖庚戌(1550)秋閏月廿日少林湯杰裝池于石翁山館記耳’”[14]52。此卷按著錄時間,當(dāng)是先由湯杰所裱,歸項元汴后再重裱。關(guān)于《石渠寶笈》著錄時間順序的顛倒,筆者以為,項元汴千字文編號手卷者千文均在右下方,湯杰所記當(dāng)在項元汴小字千字文編號“獨”字附近。錄者并未考慮時間先后,先錄項元汴,至小字千字文后一并錄湯杰小字。
湯翰:
王世懋跋宋徽宗《雪江歸棹圖》 云: “明歸朱太保, 絕重此卷, 以古錦為褾, 羊脂玉為籖, 兩魚膽青為軸,宋刻絲龍袞為引首,延吳人湯翰裝池”[15]。明·汪砢玉 《珊瑚網(wǎng)》、 清·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所記亦同。
按: 延吳, 春秋吳延陵季子和魏東門吳的并稱,指代吳門。朱太保即朱希孝,明代嘉、萬時期人,善收藏。 明·張丑《清河書畫舫》卷二(上)錄王羲之《東方朔畫像贊》云:東方朔畫像贊……國朝嘉靖間為朱太保希孝所購,蓋絕世之寶也”。據(jù)王世懋跋,《雪江歸棹圖》當(dāng)是朱太保請湯翰所裱。故湯翰也當(dāng)為明代嘉、萬時期蘇州裱工。
湯曰忠(湯卿):
繆荃孫《云自在龕隨筆》卷二“書畫”條目云:“延陵郡湯曰忠,即世所稱‘湯裱褙’也。昔在京師,見影鈔《元遺山集》四十卷,后有湯卿跋語,即此人。周文矩《文會圖》,宋徽宗題,蔡元長依韻和。董思白題云:‘此畫陸太保(陸完) 以千金購之, 后為胡宮保宗憲開府江南,屬項少參篤壽購此圖,以貽分宜。分宜歸內(nèi)府。朱太尉希孝復(fù)以侯伯奉準(zhǔn)得之。太尉歿,項于肆中重價購歸,此圖在嚴(yán)時,湯裱褙裝成軸,桿內(nèi)題云:嘉靖庚寅(1530)六月望日,延陵郡湯曰忠重裝’”[16]。
按:延陵郡,古邑名,本為春秋吳邑,今常州。湯曰忠生卒無著錄,按繆荃孫所言,其為嚴(yán)所延,且裝裱時間為1530年,當(dāng)為嘉靖時期人。湯卿之名,又有英和《恩福堂筆記》 錄云:“內(nèi)府藏有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長卷山水,卷末有‘湯卿裝’小字標(biāo)識,此王鳳洲家致禍之由”[1]。英和《恩福堂筆記》所錄《清明上河圖》 真贗且不論, 此圖摹本、 贗本均不鮮見。卻是唯一提到某本《清明上河圖》實物有湯姓裱工的記述。故而其是否為真、贗本《清明上河圖》“偽畫致禍” 湯姓之發(fā)肇, 亟待考證。 繆荃孫所言湯曰忠即湯卿,筆者認(rèn)為還是可能的。一人題二名,于書畫家而言,實非鮮見,于湯姓裝裱工而言,也非個例。依上文所提湯少林即湯杰,則繆氏此說并無不妥。聯(lián)系湯少林條目,筆者認(rèn)為此兩者極有可能是字與名的關(guān)系:湯杰,字少林;湯卿,字曰忠。
湯臣: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補(bǔ)遺云:“嚴(yán)分宜勢熾時,以諸珍寶盈溢,遂及書畫骨董,雅事時傳。聞有《清明上河圖》手卷,宋張擇端畫,在故相王文?。ㄍ貊耍╇芯?,其家巨萬,難以阿堵動,乃托蘇人湯臣者往圖之。湯以善裝潢知名,客嚴(yán)門下,亦與婁江王思質(zhì)中丞往還,乃說王購之。王時鎮(zhèn)薊門,郎命湯善價求市,既不可得,遂屬蘇人黃彪摹真本應(yīng)命。黃亦畫家高手也。嚴(yán)氏既得此卷,珍為異寶,用以為諸畫壓卷,置酒會諸貴人賞玩之。有妒王中丞者,知其本,直發(fā)為贗本。嚴(yán)世蕃大慚怒,頓恨中丞,謂有意給之,禍本自此成。 或云, 即湯姓怨弇州伯仲, 自露其始末,不知然否”[18]。
按: 湯臣一名史載不多, 最早見于沈德符筆下,沈認(rèn)為湯臣即為 “湯裱褙”。 謝稚柳先生以為湯臣者, 概因沈德符所錄。 謝云:“又尚有一裝手名湯臣者,《清明上河圖》 之事,即為其所起, 亦當(dāng)時吳中名手。此湯淮裝潢有父風(fēng),不知是湯翰,抑湯臣?”[19]。值得一提的是,關(guān)于“偽畫致禍”說所提偽畫并非單指《清明上河圖》,引發(fā)事件的可以是《清明上河圖》,也可以是別本,如清·劉廷璣《在園雜志》中即敘述有變:“明太倉王思質(zhì)(忬)家藏右丞所寫《輞川真跡》,嚴(yán)世蕃聞而索之”。筆者認(rèn)為,《清明上河圖》及湯臣只是史料筆記中的一個代稱。理順“湯裱褙”的流傳始末即可發(fā)現(xiàn),最早的版本徐學(xué)謨《世廟識余錄》中所提名字,除嚴(yán)世藩外,均為指代,這也說明當(dāng)時就有所隱晦。如其所言“吳中一都御史”指代當(dāng)時的持畫者,“湯裱褙”即指代湯姓裝裱工。而后期版本將此指代之名變換成若干姓名,如湯臣者,看似言之鑿鑿,實無依據(jù)可言。
湯勤:
除湯臣外, 又有湯勤者, 徐時棟 《煙嶼樓筆記》錄:“貞群又案,潢匠之名,《野獲編》作蘇州湯臣?!肚镉赈蛛S筆》作湯勤?!对谱栽诳肮P記》作湯曰忠。延陵郡人傳聞異辭,故詳記之”[20]。
按:湯臣、湯曰忠上文已提及,此不贅述。湯勤一名,始于明末清初戲劇家李玉的傳奇《一捧雪》⑦按:李玉,江蘇吳縣人,崇禎末年中鄉(xiāng)評副榜,著有傳奇《一捧雪》.。也即是傳奇中臭名昭著的“湯裱褙”。 此傳奇流傳甚廣,至今,嘉興仍有“湯家弄”,即指代湯勤,概也為此劇之影響。 湯勤雖流傳甚廣,卻絕非“湯裱褙”原形所指之名,后期版本“一捧雪”致禍于早期版本“清明上河圖”致禍而言,不免有偷梁換柱之嫌?!肚迕魃虾訄D》一說尚不可信,況傳奇故事《一捧雪》乎?故而,此湯勤無疑已經(jīng)是這個劇本衍申所代之名了。
湯九:
田藝蘅 (1524-?)《留青日札》 卷三十五 “嚴(yán)嵩” 載: “巡按御史林潤等抄沒嚴(yán)嵩江西家產(chǎn)略載其大綱, 嘉靖四十四年(1565)八月也…… 石刻法帖墨跡三百五十八冊軸,古今名畫刻絲納紗紙織金繡手卷冊頁共三千二百零一軸, 內(nèi)有唐 《九成宮避暑圖》、《阿房宮圖》…… 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西湖春曉圖》、《南屏晚鐘圖》……《清明上河圖》 乃蘇州陸氏物,以千二百金購之,才得之贗本,卒破數(shù)十家。其禍皆成于王彪、湯九、張四輩,可謂尤物害民也”[21]。
按:此處湯九、張四均為代稱,湯九當(dāng)指代“湯裱褙”。
湯毓靈:
蘇州(今江蘇蘇州)人。萬歷(1573-1620)間裝潢裱工[22]。
湯淮:
旅順博物館藏《文彭書札二十七通》卷,其中有二十通致項元汴。其中項氏編號三十、且有項氏千字文收藏編號“永” 的一通云:“湯淮之藝猶有乃父遺風(fēng),中等生活可發(fā)與裝潢,幸勿孤其遠(yuǎn)來之望也。夜來厚擾未謝, 桌子、 椅子俱望撥忙一檢。 至祝至祝。彭頓首墨林尊兄”。⑧旅順博物館藏《文彭書札二十七通》卷.
按:嘉靖三十六年(1557)春,文彭授嘉興府學(xué)訓(xùn)導(dǎo),自京返蘇,時年61歲,項元汴33歲。嘉靖三十八年(1559)二月,父文徵明卒,文彭由嘉興任丁憂同籍。 三年后, 補(bǔ)授順天府學(xué)訓(xùn)導(dǎo)。 從書札內(nèi)容看,文彭書信時間可能為嘉靖三十六年至嘉靖三十八年之間。此中提到湯淮,也當(dāng)為嘉靖時期人。由書札中文彭所提“幸勿孤其遠(yuǎn)來之望”,可知當(dāng)時湯淮并不在嘉興,而是意欲由外地附嘉興求裝裱事??梢?,湯姓裝裱工以追逐達(dá)官貴人和收藏家定足跡, 而非悉數(shù)立業(yè)于祖籍。另有湯珍一人,與文氏父子聯(lián)系密切,嘉靖六年(1527)與文氏父子賦詩作畫,嘉靖十年(1531)與文氏兄弟同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23]。其人與湯淮有無關(guān)系待考。
[1] 康建國.中國書畫裝裱技法[M].四川: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5.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M].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85.
[3] 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52.
[4] 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M].上海:上海人美美術(shù)出版社,1963:51.
[5] 周二學(xué).賞延素心錄[M].清許增榆園叢刻本:3.
[6] 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M].北京:中華書局,1958:22.
[7] 周嘉胄.裝潢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2:4、47.
[8] 潘景鄭.歷代裝潢工人考略[J].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1986(1):325.
[9] 吳榮光.辛丑銷夏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82.
[10] 二玄社.藝珍堂書畫[M].日本:二玄社,1979:252.
[11] 吳修.青霞館論畫絕句[M].清光緒二年刻本.
[12] 汪砢玉.珊瑚網(wǎng)[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88.
[13] 葉康寧.從《一捧雪》 中的“湯裱褙” 看明代書畫裝潢人[J].東方收藏,2010(10) :33.
[14] 紀(jì)昀等.四庫全書:第1222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3.
[15] 郁逢慶.書畫題跋記[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635.
[16] 繆荃孫.云自在龕隨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8:36.
[17] 英和.恩福堂筆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40.
[18]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M].北京:中華書局,1959:827.
[19] 謝稚柳.北行所見書畫瑣記[J].文物,1963(10):33.
[20] 徐時棟.煙嶼樓筆記[M].民國十七年鄞縣徐氏蘧學(xué)齋鉛印本.
[21] 田藝蘅.留青日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115.
[22] 俞劍華.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5:1088.
[23] 周新月.文彭年表— 紀(jì)念文彭誕辰五百周年[J].中國篆刻,199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