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平
(貴州銅仁公路勘察設計院)
結合實例分析綠化工程設計的必要性及方法
黃東平
(貴州銅仁公路勘察設計院)
首先分析了綠化工程設計的必要性,然后對城市道路綠化設計的要點及方法進行探討。
綠化工程;設計;必要性;方法
1.1 景觀帶設計
(1)樹種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綠化所用的樹種都要是本土的樹種,因為本土樹種生長速度比較快,且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方便管理。如果道路處于市中心,可在其中添加一點景觀效果比較好但是比較難養(yǎng)的植物,通過這一方式來提升道路的美觀性。車道寬度以及隔離帶的寬度與道路整體走向等,都會影響到樹種的選擇。通常情況下,喬木對道路景觀的影響是最大的。影響較大。如銅仁至大興干道二道工程,選用的花草樹木的情況必須要符合下述要求。草坪的草生長密度控制在90%以上,純度要保證在98%以上,選用滿足上述條件的草皮(30×30 cm)進行鋪植。工作人員要保證所有投入到使用中花草樹木的健康性,保證其沒有任何病蟲害,樹皮不能存在人為的損傷。喬木,土球完整,無破裂或松散;行道樹要求最低分枝點為2.5 m以上,樹干垂直偏差不超過10度,主干不彎曲,并要求冠幅達5 m以上,分枝均勻,樹冠完整均勻。這樣才能保證所有苗木的冠型能夠生長茂盛,分枝均衡,能夠充分地體現出自然景觀美。
(2)植物種植方式的確定
通常情況下,種植標準段所選擇的種植方式與長度的選擇對于道路的整體景觀也有著較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室內標準段的長度較長,其中配有的植物的種類比較多,但是主要以灌木和開花的小喬木為主。城市外圍的郊區(qū)等位置需要反向行之。種植標準段中的長度選擇通常要包含主要服務對象、車輛行駛速度以及地理位置等要素,如果標注段長度過長,會影響到景觀的可觀賞性,顯得景觀較小。如果太短,則會顯得過于復雜。種植方式主要取決于其標準段長度,因其長度較長,所以植物種類較為復雜,且種植密度也較大。
(3)綠化帶圍護側石的設計
圍護側石也是道路綠化設計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當前側石的主要材料有鋼筋混凝土、青石、花崗巖等等,需要根據景觀整體設計風格以及工程造價進行選擇。
(4)園林景觀小品的應用
道路上的景觀小品可以提升城市的整體建設形象,并且突出地域特色,通過將一些具有城市特色的物品融入到道路建設中的方式來輔助政府部門打造城市形象,也有助于城市形象的宣傳。但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需要謹慎對待,只要和其景觀樹和諧搭配即可。如景觀柱,其形式多種多樣,如要和周圍景觀協(xié)調統(tǒng)一,就不能將其處理成四方形或者是棱角性,其形態(tài)過于深硬,不宜營造出優(yōu)美的景觀效果。
1.2 道路所處區(qū)位
道路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其工程建設所需的資金以及景觀的特點。在設計之前,設計者應該對此有著明確的定位,根據其使用功能、服務對象確定具有顯著特征的綠化景觀。
1.3 道路走向
要考慮該因素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走向和其植物的光照條件。如南北走向的道路,東側隔離帶在下午受到的光照較強,這就意味著不能種植喜陰的植物;而東西走向的道路,常綠喬木林下的光照不足,適宜種植喜陰地被植物,需要從植物的特性以及道路特性雙方面入手來制定詳細的選擇措施與種植措施,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
1.4 周邊環(huán)境
例如,道路周邊的商鋪、居住小區(qū)等較為密集,那么就要充分發(fā)揮綠化帶的功能,緩解其擁擠的視覺效果,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放松和享受,但是綠化帶也有一定的規(guī)格要求。如果行人較多,那么需多種植遮陰較好的行道樹,且需要和周圍的建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香樟樹,若其長勢較高,其根部會逐漸隆起,破壞人行道,樹會將周邊的建筑遮擋嚴實,這樣就會弱化其商業(yè)氛圍,影響其經濟效益。
2.1 景觀與交通功能相協(xié)調
樹木會給行人以深刻的視覺影像,因此,在道路綠化設計中,應該充分利用該特點,將綠化植物與道路的橫斷面、線條保持一致,展現出道路路暢的線形結構。在選擇樹種時,應盡量選擇長勢較好且容易養(yǎng)護的品種,且其生長時效也要基本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其整體協(xié)調性,不會影響道路的視覺效果,擾亂行人的思維。
2.2 加強不同區(qū)域的景觀設計
首先,應該加強綠化過渡帶的綠化設計。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道路擴建改造工程越來越多,而在道路改建過程中,需要調整其綠化帶的面積,這時可以營造出現代園林的景觀風格,并與古典園林結合在一起,提高設計品位。例如,可以在道路的兩側空地或者是較為幽靜的地方增添一些綠化面積,工人休憩娛樂;其次,加強道路交流。休閑娛樂區(qū)域的建設也是道路與周邊環(huán)境交流的主要手段,在道路綠化工程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其周邊人群的特點,根據其年齡段等組織綠化設計工作,如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給人們提供野炊服務或者是野外約會的人工草坪,大家就可以席地而坐,而且這種大面積的綠色草坪比較適合私密度較低的團體進行交流。通過加強過渡性引導區(qū)域綠化設計的方式進行綠化設計。過渡引導區(qū)屬于道路建設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部分,通常道路入口都具有過渡和引導方向的作用,所以設計過程當中可以考慮在當地修建水池來作為基礎緩沖空間。但是設計時需要注意水池的引入感,在水池的周圍布置一些花草樹木并且將花草樹木修剪成不同的形狀,如果情況允許可以設置一些引導牌。
2.3 利用自然環(huán)境保護自然景觀
在道路綠化設計中,由于道路自身就具備整齊平整的特點,因此加上綠化帶和自然風景的結合,可降低來往的駕駛員長時間駕車的疲勞感。道路綠化設計應該以周圍景觀的為基礎,加以柔化和點綴。切忌不能大挖大填,任意取值,生硬的切割會破壞自然風景的美感。
綜上所述,道路綠化設計是城市建設中較為基礎的部分,其不僅可以緩解環(huán)境。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這對于城市景觀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關學者應該加深對道路綠化設計的研究,科學選擇樹種和養(yǎng)護方式,為人們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生活和交通環(huán)境。
[1] 李金星,吳興芳.園林工程走綠化道路的必要性分析[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月刊,2011,30(5):34.
[2] 陶沛東.城市高架橋(路)綠化設計方法及植物選擇——以寧波為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0):92.
[3] 顧雯.淺談如何對城市道路的綠化種植進行設計和施工[J].民營科技,2012,(8):173.
U416.1
C
1008-3383(2015)10-0031-01
2015-01-27
黃東平(1982-),男,貴州銅仁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勘察設計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