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子明 崔杰 尹崢 吳超琪 陳曉權 顏軍 李澤良
宿遷學院建筑工程系(223800)
橡膠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顧子明 崔杰 尹崢 吳超琪 陳曉權 顏軍 李澤良
宿遷學院建筑工程系(223800)
隨著橡膠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越來越多,橡膠再生混凝土構件及結構的性能成了研究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目前,橡膠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多集中于材料性能,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里對橡膠再生混凝土的特點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橡膠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研究
一直以來,混凝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我國每年因拆除所產生的廢棄混凝土約有1.4千萬噸,還有新建建筑產生的4千萬噸建筑垃圾中的廢棄混凝土,其總量驚人[1-2]。再生混凝土是指廢棄混凝土經過清洗、破碎、篩選等工藝后制成混凝土的“再生骨料”,用其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成新的混凝土[3]。廢棄混凝土所生產的再生混凝土骨料相對于天然骨料而言,存在許多差異。因此,對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利用非常必要。
關于摻橡膠微粒改性混凝土的研究初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熊杰等人[4]進行了廢舊橡膠混凝土抗壓強度方面的研究。宋少民等人[5]探討了橡膠粉對混凝土抗折強度、抗壓強度及抗沖擊性能的影響。孫家瑛等人[6]研究了橡膠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陳振富等人[7]對橡膠混凝土小變形阻尼進行了相關研究。陳波等人[8]對橡膠混凝土的抗壓、抗折性能、抗凍和抗?jié)B等性能做了相應的初步研究。袁琳[9]初步探討了橡膠集料鋼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并給出了壓應力-壓應變曲線關鍵點的數值取值范圍。張亞梅等人[10]研究了橡膠混凝土在浸烘循環(huán)作用下的性能。于利剛等人[11]在水泥混凝土中摻加廢橡膠粉,結果表明,廢橡膠粉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收縮性能,提高其切性、抗沖擊性能、抗疲勞性能和抗凍性能,但同時混凝土強度和彈性模量顯著下降。朱涵等人[12]將廢舊輪胎經處理后得到的橡膠細顆粒取代部分骨料,配置成橡膠集料混凝土,進行抗氯離子滲透性研究。結果表明,橡膠集料混凝土具有很低的氯離子滲透性。陳智澤等人[13]將廢舊輪胎經處理后得到的16目、40目和60目橡膠粉等體積取代部分細骨料,配置成橡膠高強混凝土。
莫曉東等人[14]研究了廢鋼纖維橡膠瀝青改性再生混凝土的抗壓性能。張衛(wèi)東等人[15]研究了齡期、橡膠粒徑及取代率、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對橡膠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
雖然目前關于橡膠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較多,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試驗研究的獨立性,研究工作較分散,未形成統一的設計理論。2)橡膠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多集中于材料性能,對構件及結構的性能研究太少。
橡膠再生混凝土屬于廢舊資源再生及利用范疇,既能充分利用材料亦可保護環(huán)境,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今后還需多對橡膠再生混凝土構件及結構進行研究并推廣應用。
[1]尚建麗,李占印,楊曉東.再生粗集料特征性能試驗研究[J].建筑技術,2003(1):52~53.
[2]徐浩.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中的幾個問題[J].施工技術, 2001,32(2):106~107.
[3]林楠,林杉,包力新.保護環(huán)境,開發(fā)利用廢棄混凝土[J].建筑技術開發(fā),2003,20(6):99~100.
[4]熊杰,鄭磊,袁勇,等.廢橡膠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研究[J].混凝土,2004,(12):40~41.
[5]宋少民,劉娟紅,金樹新.橡膠粉改性的高韌性混凝土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1997,⑴:10~11.
[6]孫家瑛,高先芳,朱武達.橡膠混凝土研制及物理力學性能研究[J].混凝土,2001,11(10):30~32.
[7]陳振富,柯國軍,胡紹全,等.橡膠混凝土小變形阻尼研究[J].噪聲與振動控制,2004,6(3):32~34.
[8]陳波,張亞梅,陳勝霞,等.橡膠混凝土性能的初步研究[J].混凝土,2004(12):37~39.
[9]袁琳.橡膠集料鋼筋混凝土梁受彎性能初探[J].混凝土, 2005,6:70~76.
[10]張亞梅,陳勝霞,高岳毅.浸烘循環(huán)作用下橡膠水泥混凝土的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05,8(6):665~671.
[11]于利剛,劉嵐,余其俊.廢橡膠膠粉對砂漿混凝土性能的影響[J].廣東建材,2006(2):9~11.
[12]歐興進,朱涵.橡膠集料混凝土氯離子滲透性試驗研究[J].混凝土,2006(3):46~49.
[13]陳智澤.橡膠改性高強混凝土基本性能試驗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yè)大學,廣東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2007.
[14]莫曉東,郭永昌,黃海濱,等.廢鋼纖維橡膠瀝青改性再生混凝土抗壓性能試驗研究[J].混凝土,2010(3):102~104.
[15]張衛(wèi)東,王振波,何衛(wèi)忠,等.橡膠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4(8):1915~1919.
江蘇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20141416000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