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應以音樂欣賞提升學生歌唱素質,促進學生“音”唱準的訓練、音樂情感的抒發(fā)及表演能力的訓練,從而提升大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
【關鍵詞】音樂欣賞 音樂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C-0158-02
音樂綜合素質包括視唱、聽音、和聲、節(jié)奏、寫作、音樂史、音樂欣賞等多方面的綜合理論基礎。目前我國音樂教育面臨課時少、課程單一等種種的困難,還不可能培養(yǎng)大學生所有的音樂綜合素質。在此情形下,筆者認為,可以在音樂欣賞課中多多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音準、情感抒發(fā)、表演等綜合素質,把歌唱、音準、情感、表演等素質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有效提高整個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效果。
一、以音樂欣賞提升學生歌唱素質
大學生年齡大多在18~22歲之間,聲帶已經度過了變聲期,聲音比較穩(wěn)定,正是歌唱的最好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充分利用音樂欣賞,給予相應的練習,輔助他們歌唱,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不只是用耳朵去聽音樂,還用嘴巴在積極地歌唱,從而感受作品,感受音樂。聲樂作品的欣賞是音樂欣賞中的重要部分,教師可選擇中國民族聲樂的優(yōu)秀作品,難度適中的,小調、小曲、二聲部合唱為佳。
一是組織學生欣賞小調小曲,讓學生聆聽歌曲的旋律,認識歌曲的風格,表演,內容等音樂知識,接著教學生歌唱,讓學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巧,如氣息、腔體等的訓練。例如歌曲《茉莉花》:
譜例是一首表現男女愛情的民間小曲,歌曲旋律婉轉細膩。調式為民族五聲調式徵調式,江蘇這一帶的民間小調,起承轉合的四句類樂段。因此歌唱中氣息要連貫下沉,結合起承轉合四句的進行。借助意大利母音U帶動歌詞的演唱,同時讓學生對比無借助U母音時的聲音效果,最后使學生建立圓潤的聲音音色。
二是讓學生欣賞二聲部的聲樂作品。二聲部的聲樂作品更利于學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為絕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接觸過合唱的訓練,他們好奇,覺得新鮮,學習的熱情也比較足。可借助這些狀態(tài)和興趣為學生排練合唱,分聲部練習,相互聆聽,相互感受每個聲部的演唱,學生同時還能獲得歌唱的方法,獲得合唱的排練方法,感受聲部的歌唱,感受聲部演唱中的和諧美。
二、以音樂欣賞促進學生“音”唱準的訓練
音準訓練是視唱練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音樂欣賞中善于發(fā)現學生所唱的“音”是否準問題,更利于課程的教學,也利于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音準訓練中常常面臨兩方面的難題:一是學生音高不準。普通高等學校中音高低的準確訓練是不能全面普及簡譜和五線譜訓練的。對此,可以音樂欣賞來促進學生“音”唱的準確。具體來說,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中內外的名家名曲作品的主題音樂,結合音樂作品的分析讓學生理解作品。隨著多聽幾遍加深印象,積累大量的著名音樂,讓學生對音樂有直觀性的聽覺后再進行模唱。這樣,不需看譜而是用“l(fā)a”跟著音樂模唱,用“l(fā)a”模唱音樂是視唱訓練中的基礎訓練,讓學生感受視唱的基本功的訓練,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求學生背唱,記憶音樂,通過考試的進一步嚴格把關訓練。讓學生同時做到“唱”和“聽”的同步訓練,因為在唱音樂的同時耳朵在聽音樂,耳朵聽到音樂的同時能作用于唱。通過熟背音樂的旋律,學生會慢慢改變音不準的現象,“音”唱高了還唱低了可找原來的音樂來對照學習,訓練自己耳朵的聽唱能力。二是有的學生是因為后天較少的接觸音樂,對旋律的概念不強,把旋律中的音唱錯。例如《團結就是力量》:
歌曲產生在1943年6月晉察冀邊區(qū)平山縣黃泥區(qū)的一個小村子。為了反對日寇到邊區(qū)搶糧,實行“搶光、殺光、燒光”的瘋狂政策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歌曲。第一句歌詞是反復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詞構成,但它的旋律不完全一樣,第一次歌詞“力量”落在15|30|,第二次歌詞“力量”落在16|50|。學生常常把兩個旋律都唱后旋律,對此,可通過音樂欣賞,讓學生通過模唱,背唱旋律,糾正自己的錯誤的音。這樣既能節(jié)省師資,也能避開鋼琴等教具的教學限制,最后達到有效地把“音”唱準。
三、以音樂欣賞促進學生音樂情感的抒發(fā)
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多種作品進行欣賞,可以選擇經典的聲樂曲欣賞,欣賞器樂曲要選擇民族器樂曲和西方器樂曲等。通過作品的欣賞提高學生的情感抒發(fā)的培養(yǎng),引導大學生感受作者的音樂情感的流露,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觀,認識真、善、美、丑,從而為歌唱、演奏樂器、詩歌朗誦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礎。音樂欣賞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內容,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啟發(fā),喚起他們的想象,把握情感基調,拓寬思路,大膽設想,談出自己的認識、理解,歸納出歌曲、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塑造出較為完美的音樂藝術形象,達到感情升華。例如,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樓臺會片段:
當音樂描述祝英臺誓死不屈,沖破封建牢籠梁山伯與祝英臺再次在樓臺相會,小提琴與大提琴擬人的對答、時分時合、時高時低、忽強忽弱的把梁祝相互傾訴愛慕之情的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對比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可想象到梁祝兩人的對話情景,音樂纏綿而惆悵,音樂家利用大提琴和小提琴流露一絲絲的愛慕之意塑造藝術形象,音樂如此優(yōu)美仿佛融入其中。學生沉醉在濃濃的愛意當中升華了他們對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同情之心。
又如,電視連續(xù)劇《血色浪漫》中的插曲《走西口》:
歌曲的主要內容是,山西人民將離鄉(xiāng)背井去創(chuàng)業(yè),與家人、親人、愛人道別分離的依依不舍的場面。劇中男主人公翁躍民要去創(chuàng)業(yè)了,在山坡上和自己的戀人秦嶺道別的那一幕,秦嶺唱到歌詞“兩眼的淚珠兒一道一道一道一道,突突突突地往下誒嘿流?!苯處熥寣W生反復聆聽,每個“道”字不同的語氣,每個“突”字不同的語氣,仿佛每個字在遞進感情,強調了秦嶺對躍民離開的不舍之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跟著演唱者龔琳娜唱這幾個“道”“突”的……的變化,帶動自己的情感變化,捕捉“道”“突”二字聲音語氣、音色、力度的變化來抒發(fā)情感,傳達情感,“兩眼淚珠兒”的演唱時歌者帶著有點哭的聲音音色,也可以讓學生模仿學唱,感受這種“傷”的情感流露,升華學生認識人們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
四、以音樂欣賞促進表演能力的訓練
表演主要包括臉部表情和身段兩個方面的能力的訓練。現代的音樂欣賞課使用多媒體完成教學過程,學生可以直接觀看視頻,直接看到藝術家恰如其分的舞臺表演,舉手投足,都能讓學生有很好的有視聽效果。歌唱表演中學生可以觀察歌唱家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的動作配合進行模仿訓練,如宋祖英演唱的小曲《猜調》:
音樂一響起,宋祖英就以燦爛、甜美的笑容展現在學生眼前,第一句的歌詞是“小乖乖來小乖乖,我們說給你們猜”,而且一直保持著美麗的笑容,時而稍作微小變化,結合了輕巧活潑的音樂,眼神里流露出與小孩對話的神神采,眼神的細膩變化好似在提醒,又要好似越變親切。后半部音樂重復和節(jié)奏的加快,宋祖英就是利用了稍聳小肩的肢體動作,巧妙地改變了一下她的舞臺表現,更帶給我們欣賞中的美感,使音樂更活潑更推向高潮。藝術家舞臺上的表演是學生學習的好素材,借鑒或直接模仿是學生獲得表演能力的捷徑。教師在課堂中應充分利用實踐的機會,分組分段讓學生進行臨摹,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總之,音樂欣賞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應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音樂欣賞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繼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和品位,達到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谷世軍.現代社會樂器教學能夠陶冶情操嗎[J].中國音樂教育,1999(5)
[2]杜蘭英.豎笛吹奏好處多[J].中國音樂教育,1999(3)
[3]周旭光.音樂鑒賞[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楊 柳(1978- ),女,廣西人,廣西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