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李曉敏,彭保艷,杜玉鳳*,郝常來,孫王樂賢
(1.承德醫(yī)學院護理學院,承德 067000;2.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承德 067000)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社會學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阿爾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從社會學習的觀點出發(fā),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個體對自己能成功地表現(xiàn)某種行為的期望”[1]。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是指引導個人、家庭、社區(qū)及社會朝向增進安寧、幸福及實現(xiàn)健康潛能所采取的所有行為[2]。在我國,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預防和改善慢性病及非傳染性疾病方面,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臨床護士群體、體檢人群、老年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者、社區(qū)老年人。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對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行為的改善有顯著作用[3-4]。本研究旨在通過評估醫(yī)院員工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現(xiàn)狀;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后期構建健康促進醫(yī)院的內容、實施途徑,以及評估指標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
本研究屬于橫斷面研究,2014年4月通過便利分層抽樣,選取承德市兩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的醫(yī)師、護士、醫(yī)技人員和行政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1~57 歲,平均為(33.16 ±7.86)歲,醫(yī)師 182 名,護士308名,行政人員75名,醫(yī)技人員76名,共641名(表1)。
2.1 研究工具
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稱、崗位、工作年限、婚姻狀況等。
2.1.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 由德國RalfSchwarzer教授等人編制,中文版由王康才等人(2001年)翻譯修訂,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共10個項目,采用1~4級評分,總分范圍在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該量表在本樣本中的Cronbach's α為0.891。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n=641)
2.1.3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II) 本量表是美國護理學家Pender于1987年從健康促進的角度制成的,用于評價人群的生活方式水平,國內相關研究表明該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適合國內人群使用[5]。該量表由52個條目6個維度組成,各條目采用1~4級評分,總分范圍為52~208分,得分為52~89分為差,90~126分為一般,127~163分為良好,164~208分為優(yōu),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方式越健康;良好以上表示生活方式健康,良好以下表示生活方式不健康,需要改進。該問卷在本樣本中的 Cronbach's α 為 0.936。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測驗法,嚴格按照心理測驗的實施程序進行,采用團體測試的方法,以科室為單位。本次研究共發(fā)放問卷700份,回收有效調查表641份(剔除漏填、誤填等無效問卷),有效率為91.57%。
2.3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收集后經兩人核對輸入數據庫,運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對相關資料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關分析。
3.1 醫(yī)院員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641名醫(yī)院員工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得分為(22.62 ±5.23)分,其中行政人員得分最高,為(24.90 ±6.18)分,其次是醫(yī)技人員(23.90 ±4.48)分,再次是醫(yī)師(23.06 ±4.99)分,護士得分最低,為(22.01 ±5.17)分。
3.2 醫(yī)院員工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狀況
3.2.1 醫(yī)院員工健康促進生活方式(HPLP-II)總量表及各維度得分情況 調查情況顯示,醫(yī)院員工人際關系、營養(yǎng)及自我實現(xiàn)維度得分相對較高,而壓力管理、健康責任和運動鍛煉3個維度得分相對較低;HPLP-II總得分為(111.31±19.03)分,處在一般到良好之間(表2)。
表2 醫(yī)院員工HPLP-II總量表及各維度得分情況(n=641,,分)
表2 醫(yī)院員工HPLP-II總量表及各維度得分情況(n=641,,分)
排序人際關系變量 條目數最小值(分)最大值(分)(分)比值(/條目數)9 13 33 21.64 ±3.50 2.404 1營養(yǎng) 9 11 35 20.79 ±3.83 2.310 2自我實現(xiàn) 9 9 36 20.47 ±4.44 2.274 3壓力管理 8 9 32 16.59 ±3.78 2.074 4健康責任 9 10 31 17.71 ±3.76 1.968 5運動鍛煉 8 8 32 14.12 ±4.23 1.765 6 HPLP-II總分 52 67 194 111.31 ±19.03 2.141—
3.2.2 不同崗位的醫(yī)院員工在HPLP-Ⅱ得分上的比較調查情況分析顯示,不同崗位的醫(yī)院員工在HPLP-II總分以及營養(yǎng)、自我實現(xiàn)、壓力管理、健康責任、運動鍛煉5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在人際關系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3 醫(yī)院員工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關系 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法對GSES與HPLPII總分及其6個維度之間進行相關分析(表4)。
表3 不同崗位的醫(yī)院員工在HPLP-Ⅱ總分及各維度上的得分(n=641,,分)
表3 不同崗位的醫(yī)院員工在HPLP-Ⅱ總分及各維度上的得分(n=641,,分)
變量 HPLP-II.26 16.08 ±3.43 16.90 ±3.38 13.60 ±3.93護士 110.91 ±19.79 21.55 ±3.68 20.41 ±3.86 20.18 ±4.42 16.62 ±3.94 18.04 ±3.89 14.11 ±4.19行政人員 122.48 ±20.25 22.71 ±3.91 22.94 ±4.14 23.33 ±4.55 18.33 ±3.63 18.88 ±3.94 16.29 ±5.00醫(yī)技人員 117.20 ±14.42 21.70 ±2.54 23.20 ±2.97 19.90 ±4.48 18.20 ±3.12 18.20 ±3.29 16.00 ±4.99 F 6.909 1.633 7.785 7.495 5.484 6.116 6.134 P總分 人際關系 營養(yǎng) 自我實現(xiàn) 壓力管理 健康責任 運動鍛煉醫(yī)師 109.30 ±16.82 21.54 ±3.12 20.83 ±3.57 20.34 ±4.000 .181 .000 .000 .000 .000 .000
表4 醫(yī)院員工GSES得分與HPLP-II及其各維度的相關分析(n=641,r值)
表4顯示,GSES得分與 HPLP-II總分、人際關系、健康責任、營養(yǎng)、自我實現(xiàn)、壓力管理以及運動鍛煉呈正相關,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4.1 醫(yī)院員工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現(xiàn)狀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yī)院員工的GSES得分為(22.62 ±5.23)分,稍高于常模(22.27 ±4.96)[7],與國內相關研究[8-9]結果基本一致。而在崗位上的差異提示行政人員對于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加有信心。醫(yī)院員工的 HPLP-II總分為(111.31±19.03)分,提示生活方式不健康;其中,僅有18.1%的醫(yī)院員工生活方式健康,81.9%的生活方式不健康,有需要改進的空間;行政人員的HPLP-II得分相對于臨床工作的醫(yī)師、護士和醫(yī)技人員相對較高,原因可能是行政人員上班時間比較規(guī)律,自我支配的業(yè)余時間多,生活更加豐富。在6個維度中人際關系得分最高,其次是營養(yǎng)和自我實現(xiàn),得分最低的是運動鍛煉,與王英蓉等[10-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說明醫(yī)院員工在醫(yī)院這個復雜的場所更注重人際關系和溝通技巧,而忽視運動和對自身健康的責任。因此,積極開展醫(yī)院內部的各種娛樂和體育活動,并實施一些有切實可行的健康促進項目:如壓力管理、時間管理等,幫助醫(yī)院員工形成一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4.2 醫(yī)院員工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GSES得分與HPLP-II總分及其6個維度得分均呈顯著正相關,與何苗[12]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越強,對自己的信心就越高,預測到的成功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會努力嘗試從事某方面的活動,越會積極尋找方法克服困難,新行為持續(xù)的時間也就越長,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1],并且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較強且穩(wěn)定[13]。因此,提高醫(yī)院員工的自我效能感就變得非常重要,然而把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融入到改善生活方式之中就成為了重點。由于醫(yī)院員工臨床工作繁重,瑣碎,工作壓力較大,導致醫(yī)院員工對自身生活方式的忽視;因此,需要借助醫(yī)院管理層和政府的幫助,讓醫(yī)院員工共同參與到健康促進活動中來,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措施,幫助醫(yī)院員工排解工作壓力,提高醫(yī)院員工工作餐營養(yǎng)和對自身健康的責任感;另一方面,醫(yī)院還要對員工進行情緒和心理方面的健康促進,減少不良情緒,提高自我效能感,幫助員工形成并保持一個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
本調查提示,在創(chuàng)建健康促進醫(yī)院時,不僅要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促進,還要關注醫(yī)院員工的身心健康促進,特別是情緒和心理上的健康促進;比如,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措施,提升醫(yī)院員工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醫(yī)院員工擁有更多的選擇,更加的自我接納和自我負責,從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帶動整個醫(yī)院向健康促進醫(yī)院的方向發(fā)展。
[1] 劉曉虹,李曉妹.心理護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95-96.
[2] Pender N J,Murdau C L,Parsons MA.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M].5th ed.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37.
[3] Shu M C,Debra C,Huey S L,el at.Effects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tervention on self- management,psychological and glycemic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2,49(6):637 -644.
[4] Ungsinun I.Program Management Model for Health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in Metabolic Risk of Public Hospitals,Bangkok[J].Asian Social Science,2012,11(8):170 -177.
[5] 王才康,胡中鋒,劉 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 -39.
[6] 朱清云,石蘭萍,賈 宏,等.體檢人群生活方式的研究[J].武警醫(yī)學,2006(7):512-514.
[7] Schwarzer R,Afisti B.Optimistic self- 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ld Psychology,1997,3(1 -2):177 -190.
[8] 姚永成,姚 武,孫錦峰,等.醫(yī)務人員的人格特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18(4):514 -516.
[9] 朱樂鳳,劉彥慧,丁慎勇.專業(yè)護理時間環(huán)境與一般自我效能感對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45-847.
[10]王英蓉,石蘭萍,卞蘇環(huán),等.深圳市綜合醫(yī)院護士長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11(6):508-510.
[11]朱清云,王英蓉,王小花,等.深圳市某綜合醫(yī)院護士健康價值與生活方式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5(8):195-196.
[12]何 苗.急診科護士健康行為自我效能感與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調查[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1,8(6):133 -135.
[13] 盧洪明,傅 納,李 旸,等.平困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22(7):4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