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吉市三道灣鎮(zhèn)三道學校 劉正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正式把“綜合性學習”,即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作為學習的總目標提出來;與其相匹配的《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以綱領的形式予以肯定。這無疑是課程改革企圖改變以往陳舊的,與知識經濟社會體系快速形成與發(fā)展不相適宜的傳統(tǒng)教育的中心任務。同時,對每一個執(zhí)教者來說,既是面臨一場必須親身面對、親身接受的嚴峻地教學方式的挑戰(zhàn),又是必須親身參與,無代價地接受時代與潮流對自身知識素質的考驗。國運興衰,系于教育這;教育的興衰,系于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課改實踐,舉凡執(zhí)教者都會認識到“綜合性學習”目標帶給每一個執(zhí)教者那仿佛洪鐘大呂般、時刻回響在耳畔的警示和激勵。其中又因語文學科的特殊的寬泛性而使這種警示和激勵較之其他學科更顯突出。
同任何一種挑戰(zhàn)和考驗一樣,身體力行之后,總會感到有所收獲。通過一段時間走出去,鉆進去的學習與實踐,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向綜合性素質轉變是搞好語文教學的關鍵,是當務之急。
新課改的核心任務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但卻要以執(zhí)教者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yōu)榍疤?。即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之前,執(zhí)教者必須先從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走出來,認識、熟悉并全面接受新課程親關注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理念。眾所周知,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語文教學處于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況,“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頭上。具體說來,課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是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場所。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了一大批專業(yè)性很強的骨干教師,他們對語文的方方面面都探究得很是深刻,而受教者卻也只是就語文這一塊單一的天地死纏爛打。傷透腦筋的同時,卻沒有多余的收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始終受著“語文”這個框子的禁錮。在全球都在呼喚“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當今時代,語文教學的這種封閉狀態(tài)再也不能進行下去了!綜合性學習必然要進入我們的視野,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來。為此《語文標準》基本理念特別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拓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一理念的提出會給每一位教者一種危機感,繼而想到在新課程的實施中要自身努力,向綜合型素質轉變。
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我們看到幾乎每一節(jié),而且學生的問題也常常不是唯一的,甚而還可能是不著邊際的。也就是說學生往往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有的甚至超出了學科本身在。因而每一位執(zhí)教者都會遇到或者未經思考,或者未經研究,或者未以涉及愛的問題,甚至還可能出現(xiàn)超出執(zhí)教者的專業(yè)范圍。也可能是執(zhí)教者平時未曾關心,不甚留意。抑或是只知其大概卻很難知其樣的。試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又怎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呢?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的教師式司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在是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寫在前面》有這樣一句話:“在旅行中,你將看到語文與歷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學語文,也在學其他學科;學其他學科,也在學語文。”這是否已經說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學生求知的過程中,應向綜合型發(fā)展。當然,不管我們的學習活動涉及到哪個領域,哪門學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腳點都在“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同時促進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掌握。正如“語文課標”所指出的那樣,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在于“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但畢竟語文教師在授課之前要對涉及到語文以外的其它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以應對學生各種各樣奇巧的問題。如綜合課《尋找人類的起源》可能涉及到社會發(fā)展史、歷史、生物等學科領域,作為語文施教者勢必要對這幾門相應的學科有所了解。這樣在師生互動的前提下,才能上好一堂綜合課。
一言以蔽之,既然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那么,語文教師知識素質,自然也該涵蓋生活的內容。雖不可能全部掌握,但必須適合應對學生的探究,指導學生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隨著歷史的不斷前進,新知識將層出不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范圍也會越來越廣闊。
學生涉獵的領域越來越寬泛。克隆、納米、IP等新生事物你方唱罷我登場,學生的品味越來越高,學生想要了解的也越來越多,學校就已經捷足先登了。甚至在某一堂綜合課上學生了解的要比老師多得多。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除了自身要多了解一些學科以外的知識,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正確指導。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在指導中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意義深遠。同時還應知道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很好的利用綜合課在實踐中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師要很好的利用綜合課在實踐中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發(fā)展中求共識、共享、共進,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非學無以廣才”,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要博聞廣學。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在新課改中逐漸由單一型、專業(yè)型語文教師向綜合型語文教師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