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蒲縣蒲城鎮(zhèn)桃灣小學 任翠芳
多少年,令語文教師最頭痛的問題就是作文教學;對學生來說最難寫最害怕的也是作文。學生把作文當成沉重的負擔,望文生畏,以致哀嘆“作文難,難于上青天。”寫作文變成了一種搜腸刮肚、絞盡腦汁的苦差事,毫無興趣可言。我想學生們害怕寫作文,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的老師平時沒有教會學生如何積累。
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笨梢?,積累在習作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從小學生的作文來看,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素材積累、寫作技巧積累,學生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為此,我在教學中重點指導學生學會積累,使學生的積累和習作表達能力同步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第一,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白匀患词敲馈边@是美學的一個原則,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風霜雪雨等等都有各自的特點,各自的規(guī)律。老師要想方設(shè)法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用眼看、用耳聽、用鼻嗅、用心感受,例如,同樣是雨,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就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春雨的細膩,春雨的溫潤,春雨的多情,與夏雨的唐突和暴烈那是截然不同的,但這些不同,要引導學生去觀察?!耙换ㄒ皇澜纾蝗~一如來”小小的枝葉,只要你走近它,里面的乾坤大得很。
第二,引導學生關(guān)心校園。校園生活是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校園中感受著老師的關(guān)愛,同學的友誼,集體的溫暖同時也感受著學習上的酸甜苦辣,交往中的悲歡離合,面對校園生活涌現(xiàn)的大量信息資源,教師首先要有一顆敏感的心靈,用心靈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靈活的機智去重組,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的體驗。
第三,引導學生關(guān)愛家庭。家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天地。學生與家庭成員特別親近,在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中充分展示著性格的真實,在這樣的交際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關(guān)愛家庭,大膽地參與家庭生活,從家庭成員間一句關(guān)切的話語,一個溫馨的眼神中去感受家庭的幸福,從父母的工作家務(wù)的勞碌中去體會生活的艱辛等等,這些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從心靈深處發(fā)出感概,必然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第四,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益,社會生活五彩繽紛,學生不應被封閉在學校,遠離社會,我們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去接觸社會,關(guān)注社會,大到世界格局,國家政策,再到一個城市發(fā)展,生活熱點,小到接觸社會中的一人一事等等,都能成為我們的作文素材。
第一,在語文課的學習中積累。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是祖國絢麗豐富的語言文字的典范,不少是經(jīng)典名篇,文質(zhì)兼美。在內(nèi)容方面,古今中外,涉及廣泛,不僅給我們以藝術(shù)美的享受,而且使我們得到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啟迪。在課堂上,我們要引導學生理解優(yōu)美精彩的詞句片斷,誦讀品味、融會貫通,日積月累,不斷豐富學生對語匯的記憶儲存。
第二,在課外閱讀中積累。閱讀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chǔ),但課本范文數(shù)量畢竟有限,其用意只是一種精讀的引路和示范,我們必須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課外,拓寬學校以外的生活,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只要是內(nèi)容健康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科學、童話、小說、詩歌等等,都可以讓學生大量閱讀,從課外讀物中獲取知識,增加新鮮語匯。
第三,利用傳播媒介,在聽中積累。當今傳播媒介豐富多彩,電視、廣播、錄音機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學習語言,對學生來說是沒有負擔的,反而能從聲情并茂的講解中了解情節(jié),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內(nèi)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欲望。學生耳熟能詳,就會從中積累語言文字,我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組織學生認真收聽、收看美文欣賞、童話故事、新聞報道、各種活動等,碰到一些新詞、妙句,隨時記錄下來。
要真正落實語言的積累,我讓學生準備一本“摘抄本”,隨時記錄備案,并且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位語言,最終內(nèi)化為學生腦中的“儲存,用時呼之欲出。
學生有了豐富的材料,豐富的語言,但習作中還會出現(xiàn)“重點不突出,條理不清”等不足現(xiàn)象,究其原因,學生缺少作文表達的技巧。為此,教師在平時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文本是指導寫作最好的例子,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例子的示范作用,及時指導及時貫徹,及時滲透。學了就練,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能讓學生處于一種有物可憑,有型可學,有想可發(fā)的狀態(tài),寫作不再無從下手,無話可說。通過“例子”的示范作用,通過老師的方法指導,再通過學生的仿寫,學生便能把學到的寫作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例如,《荷花》就運用了由實際到想象,由動到靜,仔細觀察,細致描繪的寫作方法。在實踐中(寫寫自己喜歡的花),讓學生仔細觀察花的各個部分,抓住特點(形狀、顏色、姿態(tài)等等)進行細致具體描寫,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展開想象,讓作文生動,富有感染力。這樣,一課一仿一得,自然就會豐富學生的寫作經(jīng)驗。
另外,任何一種技能、技巧使之達到熟練的程度,都必須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所謂熟能生巧,巧能升華就是這個意思,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的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guī)律。要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因此,我們應提倡學生寫隨筆,把耳聞目睹的感觸最深的事和自己的思想情感歷程記錄下來,保存好,以后作文就不至于沒有素材而搜腸刮肚,捉襟見肘了。在教學中,我每天組織兩位同學利用課前5分鐘舉行“新聞報道”,鼓勵學生把在學校、家庭、社會中觀察到的事物和各種媒體中得到的最新信息,向全班同學介紹,這樣做,不僅積累了素材,更提高了寫作技巧。
實踐證明,作文并不難,積累是關(guān)鍵。引導學生明白了積累什么和如何積累,并在學習生活中用心地積累,學生就不會怕作文,愛寫作文,會寫作文,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