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縣新興學校 蔡紅花
閱讀教學是朝鮮族中學漢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更是一種心智過程,這種過程是一種智力技能的體現(xiàn)。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可以獲得大量有效信息、認識社會、發(fā)展思維、豐富閱歷。因此,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準確而迅速地從閱讀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閱讀技巧。因此,要有效地閱讀,就必須對閱讀者閱讀的速度、方法,選擇的能力以及在閱讀中需要的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等綜合能力都提出相當高的要求。那么怎樣上好有效的閱讀課堂教學呢?我認為可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現(xiàn)在我們中學生經(jīng)常接觸的閱讀文章體裁是記敘文和說明文,偶爾還有議論文閱讀題。要想有限的時間內(nèi)做好閱讀題,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多練。但多練絕不是要大家搞題海戰(zhàn)術(shù),猜題、押題,而是通過多做練習,引導學生掌握現(xiàn)代文閱讀的一般解題規(guī)律,培養(yǎng)大體技巧。在漢語教學中,我們要教會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基礎(chǔ)知識,并且要“爛熟于心”,只有這樣運用起來才能夠得心應手。例如,寫文章常用的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五個方面;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聯(lián)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后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對比、排比、反問等;記敘文的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說明文常用的說明順序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說明方法包括舉例子、作引用、分類別、列數(shù)字、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等;議論文包括論點、論據(jù)、論證三個要素;論據(jù)有理論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論證方法還包括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文章常用標點符號的用法等知識,必須叫學生牢牢掌握。之后,教師要找多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引導學生閱讀,進一步探尋規(guī)律,總結(jié)答題技巧。有一些答題技巧,可以說已經(jīng)約定俗稱。例如,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如果這句話在文首,那么它就起到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shè)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lǐng)下文的作用,如果這句話在文中,它就起到承上啟下、總領(lǐng)下文、總結(jié)上文的作用,如果這句話在文末,它就起到點名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的作用。
我們學會了這些技能之后還可以采用逆向閱讀方法。要做閱讀題不要急著看文章,而是先看文后問題。雖然現(xiàn)在有人提倡“無目的閱讀”,說這樣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而我們認為,這更合適休閑、鑒賞和品評時的閱讀更適宜。題干本身有時就是對文中重點內(nèi)容的詮釋,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讀文時有所側(cè)重。對涉及題的部分進行勾畫和重點閱讀,可以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第一,要有標題意識。標題往往是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表明寫作對象或者重點,所以首先要閱讀標題,揣摩行文的順序、思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從題到文本。如果先讀文章,讀了也記不住,讀了也不懂,做題的時候還得回過頭來再讀,實際上很耽誤時間。所以有時候我認為,有標題的話,看看標題,大致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就可以,沒必要先看原文,可能等你把文章讀完了讀懂了也太耽誤時間,后面的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大概都來不及做了。最糟糕的是連看幾遍都沒看懂,反而亂了方寸。而先從題目入手,邊讀邊分析,然后帶著題目去閱讀文本,閱讀就會很有針對性,能夠很快達到目的,這就是逆向思維的好處。好比我們玩“走迷宮”的游戲,當然,如果時間充足,你又興致勃勃,那么大可以經(jīng)過艱苦的探索找到正確的出口,享受那種成功的快樂,但是,如果時間有限不允許你多次重新出發(fā)呢?那么為什么不試試從出口開始往回走呢?這條路一定是唯一的,可以很快到達入口。所以學生應該養(yǎng)成逆向閱讀習慣。
第三,讀題析題再解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閱讀應以題為主,以文本為輔,所以解題之前一定要仔細研讀題干,很多題屬于定向選擇題,題干中就限制了答案的范圍和性質(zhì),暗示了解題的思路,所以一定要選擇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而不能盲目地掃描校對,以為跟原文一致的就是對的,殊不知這樣的選項有時候跟題干所要求的完全風馬牛不相及。閱讀題干時要注意分析題意,明確概念和答題范圍,有時想想這個題的表述是否和以前遇到的某些題一致,找出異同點,這些異同點可能決定著解題的思路。然后閱讀四個選項,如果題干有特定要求,要先把四個選項與題干做對照,看是否都符合題干的要求,再運用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做初步的正誤判斷,即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邏輯,然后將選項中的語句帶入原文去查驗,運用掃描校對法來確定正誤。
有效的閱讀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漢語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到質(zhì)不斷積累的過程。就學生個體來說,由于先天智力、后來知識基礎(chǔ)的差異,閱讀能力的形成有快慢高低之分。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以承認差別為前提,采取適當?shù)挠柧毞椒?,使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具體應該做到:一是分層次進行閱讀訓練。對漢語基礎(chǔ)較好和較差的學生,確立高低不同的訓練目標,在課堂上基于閱讀題的難易程度提問學生完成閱讀訓練。二是漸進式訓練。對漢語基礎(chǔ)一般或偏差的學生,雖然起點目標定得較低,但不能總是用低標準去要求他們,對他們的訓練目標,要從低到高逐漸提高。三是以點帶面輻射訓練。實踐證明,充分發(fā)揮那些漢語學習興趣較濃、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的作用,對提高學生整體漢語閱讀能力效果特別顯著。四是限時強化訓練。教師要學生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讀完指定的作品,并寫出筆記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課堂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