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合川區(qū)銅溪中學 劉亨全
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育界廣大教師所公認的真理。在自己走上講臺的第一天,就有老教師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教書是一件技術活兒,技術含量還不低。而咱們政治教師,學生和課堂對我們的要求更高?!鞭D眼間我已任教了將近七年,確實體會到了教師個人魅力尤其是語言魅力對于課堂和學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師負有兩大責任:一是教書,一是育人。身為教師,教學育人的語言是否有技巧與魅力,是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所需要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能夠運用藝術的語言和技巧駕馭復雜的課堂,面對個性各異、層次不一的學生。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與他們一起體會成長的美好、面對成長中的問題,為初中學生正確認識成長中的自己,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社會的關系,提供必要的幫助。
思想品德教師要把抽象的理論講的形象化,把課本的死知識講活,要使學生產生聆聽學習的濃厚興趣,就必須博采眾長,要學習哲學老師的深刻,數學老師的嚴謹,語文老師的規(guī)范,還要學習相聲小品的幽默,百姓家常的通俗。走過七年的任教生涯,以下是我的一點真實體會。
身為文科性質的初中政治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課堂語言的魅力的積極效應。所謂“課堂語言的魅力”是指教師恰當地運用有聲語言和身勢語言,準確而生動地傳遞知識、表達思想,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它是一名教師內部修養(yǎng)和外部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一堂好課,不是排練外加彩排了多遍的表演,而是現場直播。它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默契配合,需要有亮點,點燃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fā)教師個人的魅力外揚。而教師課堂魅力語言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課堂實踐,不僅僅是認識加強的問題,而是需要幾大要素相互配合真正檢驗且展現教師的課堂魅力。
第一,課堂語言要精而簡,明而順。簡潔、準確、銜接過度有條理,這是課堂教學語言起碼的要求。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教師,面對的是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的初中生,既要使自身的教學語言具有專業(yè)性和學術性,還要求能有條理的將準備好的課程內容,用簡潔、準確、鮮明的語言講述出來,觀點清晰,不會使學生產生歧義。這一點在涉及到八九年級的法律政治常識部分體現的最為明顯。知識的理論性強,學生比較難以理解,教師要用簡潔的語言講明觀點,讓枯燥空洞,難以理解的法律理論知識化繁為簡。
第二,使用恰當的幽默。在生活中,樂觀幽默的人比較受歡迎,他們能帶給別人快樂,把積極地情緒傳遞出去。課堂教學活動亦如我們的真實生活,教師如果能夠恰到好處的運用幽默,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掃課堂的沉默和枯燥。如果課堂上教師把握好授課語言關,松弛有度,適當的運用詼諧的語言,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恰到好處的引出相關知識,其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以“情”動“情”——用情感化的語言感染學生的情緒。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要有健康飽滿的情感。課堂語言的情感化是指教師在授課時應以飽滿,積極的情緒,動情動性的去講授。賦予課堂生命力,把學生真正當作有情感的個體去對待。教師應帶著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去授課,這種極富情感的課堂教學語言無形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內心求知欲。
第四,展現自己的個性。課堂教學語言個性化是指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不斷積累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課堂語言風格。教師需要用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設屬于自己的個性課堂,讓學生也能在個性課堂里張揚個性,收獲知識。
第五,緊跟時代的腳步——教師語言保持“新鮮”的源泉。語言是社會活動的產物,也是時代變化的“晴雨表”。政治教師在大家的眼里往往是一個嚴肅老學究的樣子。而新時代下,一名優(yōu)秀的政治教師,必須具有敏銳的洞悉力和對新事物的接受力。社會變化日新月異,伴隨信息時代來臨,網絡語言流行,世界文化的融合導致外來詞的大量涌入,而初中學生往往成為追趕潮流的先鋒。如果我們的教師因循守舊,必將和學生產生“代溝”,真正要被“OUT”掉。如神馬都是浮云,粉絲等流行的新鮮詞匯,教師如能了解掌握,一定會使學生耳目一新,師生之間的距離無形中在被拉近。
第六,毫不吝嗇的激勵和欣賞。教育需要賞識,激勵性語言要生動自然、富有一種無法抗拒的感召力。激勵學生也是一種魅力。聽一位歷史老師講授 “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課后,我觸動很大。課堂內容多,理論性強,是一堂公認的難上的課。但是在她的巧妙引領下,水到渠成,毫不枯燥,讓聽課的我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因為整個一堂課中,她總是能恰到好處的給予學生表揚鼓勵。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擔當的還有德育責任,我們更需要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運用語言,做到自然貼切的激勵。
教師的課堂語言還包括無聲語言的魅力。無聲語言包括教師的表情語言,手勢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
站在講臺上,臺下一覽無余。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各有個性,也層次各異。師生相處久了,學生能夠讀懂老師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的內在含義。教師可以用眼睛表達各種感情。嚴肅的目光批評課堂違紀的學生;欣賞的目光帶給學生鼓勵和贊揚;和藹可親的目光捕捉學生的視線。
一個細微的眼神,一種寓有深意的表情,一個彼此能理解的手勢,一種積極的情緒。一個教師在課堂上不多余的體態(tài)語,可以美化教師的形象,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無形當中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正所謂是“此處無聲勝有聲”。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弊鳛槌踔兴枷肫返陆處?,只有琢磨鉆研積累屬于自己的語言特色,才能做好課堂的主導者,上好一堂課,讓學生真正投入主體的角色。
三尺講臺,也是教師的人生舞臺,不是所有人都能桃李滿天下,但求課堂之上,教師當好主導,學生盡情的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使知識傳授和思想教育寓為一體,讓整個課堂真正的成為和諧的、愉快的、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知識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