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市容縣容州鎮(zhèn)中心學校 黃瓊炎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學前教育作為全日制教育的基礎,抓好了,無而會起到促進和提高全日制教育質(zhì)量的作用。針對學前教育的職業(yè)特點,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感”:是要求教師首先要對工作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沒有責任感的人往往對工作馬虎,紀律散漫,而學前教育實際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與集體觀念。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才會管好班級,工作少出差錯;才會有利于學生形成組織觀念與集體觀念,在這方面的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通過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班主任職責》、和《義務教育法》《心理學》等,并要求教師學習后寫出心得體會和今后在工作中的實施方法。
第二,組織教師對已經(jīng)進行的工作及時自查自找,找出好的地方與失當之處,并進行經(jīng)驗總結,在今后做到揚長避短。
第三,把現(xiàn)實生活中其他地方發(fā)生的安全事故,或者報刊中刊登的事例,作為反面教材,加強對老師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責任感。
“二心”:是要求教師對孩子有耐心,對工作要細心。學前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強。因此,在課堂上孩子們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者不注意遵守紀律,如果這時候教師采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去批評他們,往往就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因此,要求教師對孩子要有耐心,對工作要細心。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有較強的教育藝術和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
“三愛”:是要求教師做到愛孩子、愛事業(yè)、愛祖國。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教師工作的對象,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熱愛孩子,因此,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前提是愛孩子。一個不愛孩子的人,說做好工作豈不是成了一句空話。可見,愛孩子和愛事業(yè)是相輔相成的?!鞍倌甏笥?,教育為本”,教育作為最特色的一項事業(yè),造就人才是它典型的特點,而人才是為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祖國的繁榮去服務的。如果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是背叛祖國,與人民為敵的人,那么,這樣的人才就沒有價值。愛祖國這一思想的形成是長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更不是三言倆語的說教,因此要求學生具有愛祖國的思想,教師首先要具備這種思想,同時還應該體現(xiàn)到行動上,這樣,才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四多”:是要求教師做到多知、多能、多學、多做?!耙o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現(xiàn)代科技的高速發(fā)展,使得兒童也不再是一無所知的頑童,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而且應該有豐富的課外知識。針對這一現(xiàn)實,學校一是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在職教育,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二是組織他們參加繼續(xù)教育,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三是組織他們進行歷史學習,參觀古跡,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
“多能”: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決定了學前班教師乃至小學教師應該具備“萬金油”的特點。能歌善舞,能互會寫,吹、拉、彈、唱皆能來兩下的教師,無而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偶像。為了使教師真正做到“多能”,學校一是注意培養(yǎng)教師廣泛愛好和興趣,促使他們?nèi)姘l(fā)展。二是把有特長的教師送去學習,從而釋放他們潛在的才能。三想方法購置樂器,為教師的“多能”創(chuàng)造條件。
“多學”:知識是無止境的,一個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學然后知不足。因此要求老師做到: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多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多去聽別人的課,多看教學錄像,通過實踐去提高自己的知識。
“多做”:是要求教師多做學生思想工作,多做家訪工作,多做工作總結。多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從而達到轉變學困生,端正學風、班風的目的。多做家訪工作能促進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感情,使家長能夠了解學生在校情況,更好的配合教師做好工作。多做工作總結,目的是使教師能在工作中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吸取失敗的教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揚長避短。
“一感、二心、三愛、四多”的內(nèi)容是提高學前班教師素質(zhì)的具體做法。只有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師高徒弟強”不正是說明這個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