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市鐘山縣清塘鎮(zhèn)水東完小 唐運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它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制約學生學習及學習成績提高的瓶頸。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是值得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三思。
學生由低年級逐漸進入高年級,他們發(fā)現(xiàn)應用題沒有以前那么容易解答,變得復雜難懂。解決問題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就可解答,而是需要用幾個知識點才能解答。學生發(fā)現(xiàn)應用題的已知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不明顯的,有的已知條件是隱藏的。特別是分數或百分數應用題的問題,學生無法確定用什么方法解答,因此學生覺得高年級的應用題難,不知從何處入手,大腦一片真空,于是就畏懼應用題,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每次布置作業(yè)時,有的學生要么不寫,要么拿同學的作業(yè)本抄。真正能夠正確完成的沒有幾個。
我曾經接過六年級的一個班的數學。上課時發(fā)現(xiàn),全班45人,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學生完成,百分之四十的學生嘗試練習,其余的不寫。這樣的學習之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怎樣去改變這種現(xiàn)狀?怎樣突破應用題的教學重點、難點。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點去突破。
應用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智力受到年齡段發(fā)育的影響。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尚未完善,在綜合應用多個知識解答應用題時就非常困難。假如在課堂上沒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怎能讓學生積極的參與數學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山區(qū)完小缺乏電教設備,僅憑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學生覺得無味。我們應該怎樣引起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在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學習。
在山區(qū)完小雖然沒有電教設備,但我們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東西作為教具輔助學生進行分析、理解題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地變化時有這樣一道題:有一個小數,它的小數點往右移動一位后,這個數就比原來小數增加26.1,求原來的小數是多少。學生雖然認真讀題、審題,但是他們的知識點無法聯(lián)系起來,尋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從粉筆盒中抽出一支粉筆說:“同學們,如果代表原來的小數,那么它的小數點往右移動一位后該用幾支表示?”同學們看見我用一支粉筆表示原來小數,忽然就明白了,回答說應該用十支。
他們在畫、在觀察,在交流、在討論著。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生臉上露出笑意。我要求學生回答。
學生甲: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后的數比原小數擴大十倍,所以應該用十支粉筆表示。通過比較增加26.1即比原小數增加九支。26.1÷(10-1)=2.9。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的解題方法,只給與適時提示。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探究,獨立自主地完成習題。并且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尋找不同的方法解答。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
一般來說應用題都有比較重要的,關鍵的句子,能找到它對于解答應用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一架飛機順風每小時飛行1500千米,逆風每小時飛行1200千米,燃油可供飛機飛行9小時,飛機起飛時為順風,返回時為逆風,飛機最多飛出多遠才能安全返回?學生仔細讀題,認真思考、分析。但找不到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的聯(lián)系。同學投來咨詢的眼光。我不急于提示或輔導,只要求學生再仔細讀題,尋找題中重點句、關鍵句。
同學們,你們能夠找到對解決應用題的問題有幫助的句子嗎?有的學生回答說:“飛機最多飛出多遠才能安全返回?”這句話說明飛機飛出與返回的路程是相等。也有的學生說:“燃油可供飛機飛行9小時?!边@句話說明了飛機飛出與返回的時間和等于9小時。同學們找到了關鍵句就讓他們獨立完成。我在教室巡視,對學困生進行提示與輔導。之后點名請三個學生上來書寫。
在日常地教學工作中,讓學生學會尋找應用題的重點句、關鍵句,從而找到已知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找到解決應用題問題的方法。同時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及獲得成功喜悅的機會。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能否正確、快速地解答。關鍵是學生們能否正確判斷單位“1”的量以及對應分數和對應量。例如,某工廠4月份計劃生產皮鞋2400雙,結果10天就完成計劃的45﹪。照這樣計算,這個月的皮鞋將超過計劃的百分之幾?題中“照這樣計算”是關鍵句,它暗示工廠的工作效率不變。接下來學會判斷單位“1”。平時上課遇到這類應用題時重讀單位“1”的詞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象此題我重讀“超過計劃”這個詞,那么學生就清楚什么是單位“1”的量。接著判斷對應量。“皮鞋產量將超過計劃”的意思是這個月實際的皮鞋產量比計劃多的量為對應量。判斷清楚單位“1”的量和對應量,同學們就可以列示解答。2400×45%÷10×30=3240(雙)(3240-2400)÷2400×100% =35%。
答:這個月的皮鞋產量將超過計劃的35%。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練習,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單位“1”的一般規(guī)律,即是“什么”,占“什么”,相當于“什么”,比“什么”等。這些“什么”的量都為單位“1”。其余的就是對應量。根據:對應量÷單位“1”=對應分數,已知兩個量即可求出另一個未知的量。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在山區(qū)完小雖然沒有電教設備進行輔助教學,但我們可以制作一些簡單的教具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進行分析、理解、理清算理,在練習時先易后難,讓學生有自信心,逐漸深入。這樣即可吸引學生參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兼顧優(yōu)秀生。在班上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之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用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在練習時遇到難點時只給與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成績就可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