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章,金 鵬,吳媛媛,張義華
(1.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湖北 襄陽 441000;2.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
272例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的臨床經(jīng)驗
譚華章1,金鵬1,吳媛媛1,張義華2
(1.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湖北 襄陽 441000;2.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 回顧本院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前、術中、術后各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措施,總結經(jīng)驗,提高手術安全性,降低死亡率。方法全麻下行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272例,術中密切關注心電監(jiān)護、血氧飽和度,做好各種應急措施。結果2例術中死亡;2例異物取出沒有自主呼吸,后放棄治療;2例異物取出失敗,轉上級醫(yī)院;266例安全取出異物。5例異物取出后因低血氧飽和度氣管插管后送重癥監(jiān)護室觀察。結論全麻下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只要圍手術期及術中準備充分,措施得當,重視細節(jié),手術團隊密切配合,手術是相對安全的,可以在基層醫(yī)院廣泛開展。
關鍵詞: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見危重急癥之一,可發(fā)生窒息及心肺并發(fā)癥而危及患者生命。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是早期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因為手術風險大,目前基層醫(yī)院沒有廣泛開展。近年留守兒童增加,導致患兒數(shù)量呈增長趨勢,且就醫(yī)過程延長,因此基層醫(yī)院開展支氣管鏡取異物術極為必要。我科2004—2013年完成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272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患兒272例,氣管、支氣管異物診斷明確,男184例,女88例,年齡最大6歲,最小8個月,病史最長60d,最短約30min。異物部位:氣管內19例,右側支氣管內165例,左側支氣管內82例,雙側支氣管內6例。
1.2方法80例抗炎、抗水腫、降體溫后擇期手術;192例行急診手術,其中有6例氣管插管后直接送手術室?;純撼R?guī)全麻術前禁食、用藥,建立靜脈通道后進入手術室。將心電監(jiān)護儀電極和血氧飽和度探頭接好,以異丙酚和伽馬羥基丁酸鈉聯(lián)合靜脈給藥行全身麻醉,患兒進入全麻狀態(tài)后,用小兒麻醉喉鏡挑起會厭暴露聲門,噴灑少許1%地卡因,迅速觀察聲門,確定無喉鉗可直接抓取之異物后,將合適型號的支氣管鏡經(jīng)聲門導入氣管,將氧氣導管立即與支氣管鏡氧氣接口對接,開始氣管、支氣管鏡檢并取出異物。操作過程中密切監(jiān)視患兒的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手術全過程控制在30min內。
2結果
6例氣管插管進入手術室患兒中,2例異物取出后,因窒息時間過長,心、肺復蘇失敗,術中死亡;2例異物取出后心、肺復蘇搶救,心跳恢復,沒有自主呼吸,氣管插管后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后放棄治療;2例擇期手術取異物失敗轉上級醫(yī)院,其中1例患兒進入全麻狀態(tài)后,麻醉喉鏡挑起會厭,聲門緊閉,血氧飽和度快速下降,支氣管鏡來不及導入氣管,嘗試多次后,放棄手術;1例異物為鉛筆后端的小鐵圈,嵌頓在氣管壁,時間長,肉芽組織包裹,觸之易出血,缺乏合適的異物取出器械,異物取出失敗,轉上級醫(yī)院。余下266例均安全取出異物。5例異物取出退出支氣管鏡后,患兒因喉水腫、喉痙攣、小氣管痙攣導致明顯吸入性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持續(xù)下降,麻醉師插入氣管插管,抗水腫、解痙處理,帶管送重癥監(jiān)護室,觀察1~2d拔管后,安返病房。
3討論
3.1術前急救危重患兒氣管異物就診時呼吸極度困難,甚至呼吸、心跳驟停,搶救必須爭分奪秒。醫(yī)院急診科或耳鼻咽喉科門診一般不會常規(guī)配備硬質支氣管鏡和足夠的??剖中g醫(yī)生,因此不具備緊急氣管異物取出手術能力,對于極度呼吸困難的患兒,最有效甚至是唯一的搶救措施是氣管插管。首先,小兒喉頭位置高,聲門容易暴露,相對成人,無麻醉狀態(tài)下小兒氣管插管容易完成,帶內芯的氣管插管進入氣管后,可以強行將異物推至一側支氣管,然后將管子退至氣管隆嵴上方,維持一側支氣管通氣,改善呼吸功能;其次,氣管插管術相對氣管切開更省時,氣管切開或者環(huán)甲膜穿刺對于靠近氣管隆嵴的較大異物,達不到改善氣管堵塞的目的。
3.2手術時機氣管、支氣管異物患兒大都在異物吸入后安靜期就醫(yī),此時基本沒有炎癥,還沒有出現(xiàn)并發(fā)癥,是手術的最佳時機,本組病例192例均行急診手術,順利取出異物。對于病程長,處于炎癥期和并發(fā)癥期的患兒,不宜急癥手術,術前給予抗炎和抗水腫治療,以減輕患兒氣管內炎性反應與分泌物,提高患兒機體對缺氧的耐受能力,待患兒發(fā)熱得到控制后行擇期手術。擇期手術患兒病程長,已經(jīng)有并發(fā)癥產(chǎn)生,對肺功能已造成損傷,因此相對急診手術,擇期手術術中風險更高。原則上如有Ⅱ度或Ⅱ度以上呼吸困難則需急診手術,如無明顯呼吸困難,則應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后進行手術。
3.3麻醉選擇無麻醉手術患兒恐懼與煩躁不安,代謝增加,氧耗量更大,加重了已有的呼吸障礙,由于患兒的抵抗,術中難以保持合適的體位,不便于手術操作,也加重手術器械對氣道的刺激,喉水腫、心跳驟停的風險加大,全麻手術能夠有效地避免上述情況。同時手術過程中,麻醉師對心、肺功能處理專業(yè)能力強于耳鼻咽喉科醫(yī)師,因此為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術中有麻醉醫(yī)師的密切配合至關重要。我科從1998年以后不再行無麻的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所有手術均采用全麻進行。
3.4術中人員、物品安排術者是手術團隊的指揮者,開始手術前要對固定體位的助手、遞器械的助手、麻醉師、巡回護士的工作做明確的分工,使之各施其職;手術臺、心電監(jiān)護儀要擺放在術者方便拿取和便于觀測的地方;吸引器、氧氣導管接口、光源、攝像監(jiān)控接口等物品術者要親自確認可以正常使用;麻醉師一定要經(jīng)驗豐富,確認備有合適的小兒麻醉插管。
3.5術中應對策略直徑大于支氣管鏡管徑的較大異物取出時,需要異物鉗連同支氣管鏡一起退出聲門,為了避免異物在聲門刮脫,我科使用直視異物鉗夾持異物在攝像監(jiān)控下進行,異物鉗和支氣管鏡緩慢退至聲門下,略作退出嘗試,確認異物鉗夾緊了異物,然后快速從聲門下三角區(qū)退出,若異物脫落,術者切忌慌亂,要迅速再次插入支氣管鏡,建立健側肺通氣(完成此過程不超過三十秒),重新給氧,待患者缺氧緩解,有足夠氧儲備后(血氧飽和度90%以上)再次鉗取。
3.6術后管理對于來不及禁食的急診手術患兒,為了避免麻醉蘇醒后嘔吐導致再次誤吸,有醫(yī)生建議在麻醉狀態(tài)下放置胃管,負壓吸引胃內容物后蘇醒。我科近年經(jīng)過嘗試,的確避免了麻醉蘇醒過程中的誤吸問題。手術結束后,患兒移交麻醉師行麻醉復蘇,此時,患兒剛經(jīng)歷手術刺激,可能出現(xiàn)喉水腫、喉痙攣、支氣管痙攣等等,故一定要做好搶救準備,必要時行氣管插管,帶管送重癥監(jiān)護室觀察。
總之,氣管支氣管異物取出術是一種緊張且有一定危險性的手術,只要有一個配合默契的手術團隊,圍手術期及手術中對各種細節(jié)做充分的準備,術者技術扎實,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該手術是能夠安全完成的,因此支氣管鏡取異物術可以在廣大基層醫(yī)院廣泛開展。
參考文獻:
[1]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509
[2]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69
[3]吳蕾,劉邦華,孔維佳,等.特殊類型呼吸道異物的診斷與治療.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20(18):820
(收稿日期:2015-4-28)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5.06.0499
中圖分類號:R768.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4646(2015)06-04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