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除了常規(guī)景點外,你喜歡看什么?如果真的想了解當地人的文化,一定要走進當地人的生活場景中,比如夜市,比如茶館,比如一個讓當地人閑話家常的老街。先摸索出城市的文化人聚集在哪,那樣的地方可能有點龍蛇混雜,然由于租金低廉,吸引了未成名的藝術家、詩人等。巴黎左岸的咖啡館就是這樣聚集出來的,而現在那些咖啡館已經不再是作家們喜歡光顧的地方,除非你已經名成利就,咖啡貴到你以為自己是在品嘗一杯瓊漿玉露,這樣的價格,你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喝,無法暢快。貴還是其次,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些咖啡館已經成了朝圣地,不再是單純賣咖啡的地方?!癇een there done that”,一次足矣,它們背負了太多的傳奇,以致不可能太輕松。
一座城市肯定要浮游著無所事事的族群,不然它不可能有趣。他們對城市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無拘無束的生活氛圍,有點墮落,也不光鮮,但算精彩。在臺北著名的“挪威的森林”里,裊繞的咖啡香中,他們或寫一些不賣錢的詩,或醞釀一本小說的開頭。城市的文化,不少由無所事事者創(chuàng)造,只是他們當時不知道而已。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格林尼治村,是當時美國城市生活的縮影。這里聚集著很多文學家,湯姆斯·佩恩晚年在這里生活,愛倫·坡換住過好幾處房子,沃爾特·惠特曼的住處離這里不遠,馬克·吐溫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那時以視覺藝術創(chuàng)作為業(yè)的畫家、雕塑家、攝影師和商業(yè)藝術家們,作品的尺寸較小,除了喜歡有天窗和向北的工作室,與作家和詩人相比沒有特別不同的空間要求。到20世紀中期,占絕對數量的中產階級住宅價格不是藝術家能夠考慮的,這實際上驅使著藝術家們另謀活路。而沒有經歷大面積大規(guī)模開發(fā)的蘇荷,自然吸引了藝術家的目光。蘇荷聞名紐約,隨后聞名世界,其藝術家工作室和住所具有的散漫而有秩序、不昂貴卻有品位的自然風格,經過媒體的宣傳,一度成為家居時尚。
北京798藝術區(qū),一個將歷史與時尚充分融合的地方。如果說新京味是京味文化、皇城文化、現代之都、奧運之城的融合,那么,作為藝術區(qū)的798彰顯的則是作為時尚現代之都的文化特征。它最初擁有的不過是幾十年前的老舊廠房,而今這些廠房卻成為了很多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而三里屯酒吧街曾是北京“夜晚經濟”的符號,從這里制造出的時尚,被追逐非主流的都市白領和新新人類廣為效仿,追求個性的男男女女很喜歡這里。
同樣的,在昆明走向國際城市的過程中,諸如創(chuàng)庫、108智庫空間之類的文藝青年的聚集地,營造著一種新城市文化,讓昆明在厚重的歷史積淀與時尚都市之間行走。這也是我們策劃“城市氣質——昆明文化街區(qū)讀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