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何澄灌木樓藏硯

      2015-03-18 02:26孫迎慶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4年10期
      關(guān)鍵詞:文物

      孫迎慶

      何澄(1880-1946年),字亞農(nóng),號真山,山西靈石縣兩渡鎮(zhèn)人。1901年前往日本留學,1905年經(jīng)黃興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成功后隱身而退,于1913年起定居蘇州,先后建造私宅“兩渡書屋”和后來成為名園的“灌木樓”。1945年離開蘇州北上,途經(jīng)北平,寄居張大干寓所,翌年5月因患腦血栓病逝于北平。

      灌木樓為一幢西式樓房,磚木結(jié)構(gòu),兩層三開間,構(gòu)造精致,光線敞亮。樓前堆土山,山上花木扶疏。另有東齋、西齋在灌木樓西南側(cè)。何澄出身書香門第,一生致力于收藏,所藏宏富,且多精品,民國時在收藏界圈內(nèi)幾乎無人不知。他寓居蘇州時常與葉恭綽、張大千、吳湖帆、陳半丁、彭恭甫等聚會。何澄的文物鑒賞功力極深,收藏家王季遷曾說,何澄是他的啟蒙老師。何澄三女兒何澤瑛曾回憶說,當年在北平居住時,琉璃廠一帶的文物店老板常常夾著大包小包到家中來,請她父親鑒定與評估,如果遇到愛不釋手的珍貴文物并且價錢便宜,會毫不猶豫地買下收藏。但自何澄1946年去世后,其所有藏品均不知下落,成為近代收藏界的一大謎案。

      1956年春天,蘇州南園賓館安排了一次全園大掃除,驚奇地發(fā)現(xiàn)灌木樓壁櫥后還有一塊活動的隔板,移開隔板看到的是20來只箱子,打開后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箱子里均庋藏著字畫碑志、璽印古墨、銅器牙雕等珍貴文物,計有1374件,善本古籍圖書642冊。消息傳開,頓時震動了國內(nèi)文博界,應(yīng)邀前來的鑒賞專家們無一不感到驚奇。據(jù)2011年7月2日《蘇州日報》報道,當年參與接收何澄文物的書畫鑒定專家錢鏞說:“在南園賓館灌木樓發(fā)現(xiàn)何澄秘藏的大批珍貴文物后,隨后通知了何澄的子女,何氏子女當即表示,將所有的文物捐贈給國家。”蘇州市文管會給何澤瑛開據(jù)了捐贈收據(jù)及一冊捐贈文物清單。并在捐謝函中說:“何澤瑛先生:茲承惠贈本會文物1374件、圖書642冊,具征先生愛護文物及關(guān)懷人民文化事業(yè)之熱情,至深感佩;除將此項惠贈之件由會妥為保管外,謹此申謝。并致敬禮!”

      何澄的藏品來自祖藏、重金搜集及友人酬贈,種類涵蓋書畫、文玩、印章、銅器、瓷器、陶器、碑拓、工藝品等,而以古書畫、文房雅物、古印章最為佳善。喜愛古物的何澄也把硯臺當作自己的心愛之物,除“明澄泥佛手硯”和“清歙石波濤雙樹長方硯”外,其余十多方均是端硯。如今這些古硯完整地保存在蘇州博物館中,成為該館的重要藏品,現(xiàn)賞析如下。

      端石仿宋式鐘乳鵒眼硯(圖1)

      明,長22.6厘米,寬14厘米,高7.1厘米,長方形。硯面開斜坡式硯堂,一端斜坡狀連接墨池,池內(nèi)有一矮柱石眼。硯背深凹槽,內(nèi)琢近四十個大小鐘乳石眼柱,參差錯落且作支撐,并有二十四個淺黃色鵒眼,眼暈青綠,內(nèi)淡黃、深黃為瞳子。造型為宋代硯式,石質(zhì)堅密端莊古樸,雕工嫻熟,刀法簡練。尤其難得的是,硯面上竟有一對石眼,硯前側(cè)還有一只石眼。端硯有一只眼就夠有天工,有一對眼,更屬罕見,此硯居然有三只眼,可謂神奇之物,堪比皇家藏品。

      端石松壑天然式硯(圖2)

      清,長17.4厘米,寬11.9厘米,高2.8厘米。此硯保留石材原型,將石表打磨平滑為硯堂,一端深廣為墨池。硯底刻有松樹,并巧妙地利用石眼雕成松節(jié)。

      端石云壑天然硯(圖3)

      清,長19.4厘米,寬13厘米,高2.3厘米。硯臺天然隨形,硯堂微凸,以山間仙洞式作墨池,洞內(nèi)似有佛陀坐像。隨形鐫刻云壑紋飾,匠心獨見。硯正面正中大山洞上方,有一“鴝鵒高眼”居中而生,高潔、細潤、嬌嫩,暈圈數(shù)重。硯背浮雕卷云和山石,中有三個鷓鴣眼,左部陰文篆書“惟靜故永,惟厚故壽。吟圃珍賞?!?/p>

      歙石波濤雙樹紋長方形硯(圖4)

      清,長14.5厘米,寬9.5厘米,高2.4厘米。長方形,硯堂平滑,斜通墨池。硯緣四周起邊框,刻波濤紋。硯背框內(nèi)雕兩棵參天大樹及湖石。布局合理,雕工細膩。

      端石螭龍云紋天然硯(圖5)

      清,長13.5厘米,高1.7厘米。取端石天然之形,略呈菱形。硯堂廣坦,上端雕祥云紋,凹挖螭龍成墨池。硯背四周淺雕卷云紋,中間陰文篆書“洞庭春色研,貯于樸學齋。鹿原”,并鈐“林”“佶”圓角方印。林佶(1660-1720年以后),字吉人,號鹿原,福建侯官(今福建閩侯)人。工于詩文,通書法。家藏書極富,有藏書樓名“樸學齋”,多孤本、珍善本,著有《樸學齋集》。

      端石仿筒瓦式硯(圖6)

      清,長25.4厘米,寬16.9厘米,高4.4厘米。硯呈板瓦形,硯面開斜通式硯堂,上端深凹為月牙形墨池,硯額陰文篆書“采仙山靈氣,仿口式為止?!背幍姿孛妫虚g內(nèi)凹。硯石細嫩滋潤,石色稍顯紅紫,造型秀挺,構(gòu)思奇巧,紋飾簡約優(yōu)雅。

      紫檀刻羅漢長方硯盒(圖7)

      清,長11.1厘米,寬7.5厘米,高4.3厘米。硯盒子母口,平底,底有四足。盒蓋四邊起框,淺刻無憂禪定尊者像,上陰文隸書“第五十六無憂禪定尊者”,陰文楷書“無憂林翰墨林游戲,生歡喜心,瞿甫制銘,藏于曇花金粟庵”;下署“丁南羽本符生梅”。由此可知,此硯似為丁云鵬收藏,后歸瞿應(yīng)紹,當瞿應(yīng)紹決定把此物移藏于晉江金粟崇真觀金粟洞時,特意制作了硯盒,并在天地蓋上鐫成第五十六無憂禪定尊者羅漢像。此物散出后,歸何澄收藏。丁云鵬(1547-1628年),字南羽,安徽休寧人。善畫人物,尤以佛像、羅漢像著名。曾為徽墨名家程君房、方于魯設(shè)計墨塊的模具,《程氏墨苑》《方氏墨譜》圖繪多半出其手筆。瞿應(yīng)紹(1780-1849年),字子冶,號月壺,上海松江人。善畫竹,擅篆刻。

      端石長方形硯(圖8)

      清,長20.9厘米,寬14.3厘米,高2.4厘米。長方形。硯面開淺硯堂,硯堂平滑,一端微凹成墨池,內(nèi)浮雕海水紋及云紋,錯落有致,繁而不亂。硯背上端刻有竹石及神鳥紋,云間有一石眼,巧作高空明月。此硯雕刻神態(tài)生動,畫面動靜結(jié)合,石質(zhì)細膩溫潤,色泛青紫,是端石硯中的上品。

      端石竹片天然硯(圖9)

      清,長20厘米,寬9.7厘米,高3.9厘米。硯面隨形開淺斜坡硯堂,一端內(nèi)凹成墨池,池沿浮雕蝙蝠一只。硯面四周雕竹節(jié)、鞭葉和甲蟲等紋飾。硯背挖鑿如筆竹內(nèi)芯數(shù)段,中間陰文隸書三行:“莫嫌蒼古,菁華超絕。文川?!贝顺幍窨碳挤ㄇ擅?,就石理而天成,邊幅整嚴,因料施藝,保留了大部分端石從礦坑中被剝離鑿劈時所造成的各種片劈痕、斷裂痕等自然紋痕。

      端石佛手硯(圖10)

      清,長17厘米,寬11.3厘米,高2.3厘米,佛手形。硯額瓜裂紋如拳,尚未張開,中心自成硯堂,佛手眾指裂陷成墨池。硯背上部為瓜裂紋,瓜蒂上三葉貼身舒卷,下中部平實成硯底,形象生動。此硯質(zhì)地細潤,色帶青紫,隱現(xiàn)“青花”,硯底并有“蕉葉白”等美色。雕工精致細膩,瓜皮及瓜“指”遍施麻點凹坑,“指”之廻抱蟠卷穿插各有其姿,形態(tài)生動傳神。

      嵌螺鈿圓硯盒(圖11)

      清,直徑8.3厘米,高3.5厘米,圓柱形。天落蓋,底盒除承托一層圓硯外,另有一活層,有邊軸可旋出,內(nèi)可存墨。硯質(zhì)端石扁圓形,光素無紋。盒蓋圓面中心嵌有螺鈿“太獅少獅”圖案,兩獅雙向立,作嬉戲狀,形態(tài)逼真。盒蓋周壁飾嵌螺鈿團花紋,構(gòu)思奇特。

      猜你喜歡
      文物
      文物大闖關(guān)
      這些“文物”是認真的嗎
      文物表情包
      與文物對話,感受文明之光
      Museum Honors History and Culture of Lin’an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讓文物講述天路文化
      文物失竊
      24家文物拍賣企業(yè)獲批增加第一類文物拍賣經(jīng)營資質(zhì)
      文物掉包案
      东至县| 平利县| 磴口县| 汾西县| 武威市| 龙川县| 出国| 彩票| 东乡| 泾川县| 朝阳县| 滨海县| 遂宁市| 离岛区| 霸州市| 榆树市| 呼伦贝尔市| 遂昌县| 偏关县| 澜沧| 鸡西市| 平谷区| 台东县| 旺苍县| 永登县| 大兴区| 海丰县| 辉南县| 龙口市| 江口县| 石家庄市| 惠水县| 尚义县| 泸州市| 会泽县| 安达市| 凉山| 礼泉县| 临安市| 合山市|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