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屹君
好萊塢動畫片總是那么的富有美式的幽默和許多生活的小樂趣,伴隨著眾多夸張的表情,美國人總能讓看似平淡的事物變得富有生命力、感染力。隨著好萊塢動畫電影的飛速發(fā)展,他們已經(jīng)不是想單純地滿足西方觀眾的口味了,而是把矛頭指向了東方,指向了這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吹贸鏊麄儗χ袊鴤鹘y(tǒng)文化的理解剛開始時顯得很膚淺、很片面。這可能就是東西方思想的交互碰撞所導致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東方國度不是能讓現(xiàn)實感超強的美國人所一眼看穿的。正是因為這份神秘和具有強大誘惑的中國市場,才勾起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所以才會有了這兩部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關(guān)系的動畫片《花木蘭》和《功夫熊貓》。1998年迪士尼推出的《花木蘭》,這部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動畫大片,可以說在當時的美國電影市場吹起了一股“中國風”。但是在不少中國觀眾眼中,他們也許只是抓住了中國這個軀殼,并沒有展現(xiàn)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10年后,夢工廠推出的《功夫熊貓》將這一局面徹底翻轉(zhuǎn),電影中的中國情結(jié)使美國人真正了解了什么才是中國式的幽默和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不僅吸引了美國電影市場,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挑剔的中國觀眾也給予了電影充分的肯定。
動畫電影《花木蘭》海報
俗話說得好,細節(jié)決定成敗。每部電影中微小的細節(jié)都能讓觀眾直接做出直觀的評價。小細節(jié)點點滴滴的累積,才能奠定出電影的主要思想。作為一部美國動畫片,《花木蘭》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就顯得有點粗糙。尤其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飾品、小道具全都帶著強烈的美國色彩,與中國人心中傳統(tǒng)的形象差距很大。另外,在軍營中木須龍居然可以圍著圍裙在煎荷包蛋做著西式的早餐,這點真的實在是有些無法理解。所以說,以中西結(jié)合的方式來呈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處理讓觀眾會看得哭笑不得。幽默的美國人好像忘記了《花木蘭》的中國國籍,也許我們也只能理解為電影的制作人員還是一貫遵守的傳統(tǒng)的美式卡通動畫人物形象。
再看《功夫熊貓》,電影的每個角落都充飾著中國元素??梢哉f做到了“無處不在”的地步。電影并沒有簡單地堆砌中國元素,而是精心的將中國文化的點點滴滴滲透到影片的每一處細節(jié)。處處可見的中國宮殿、石獅子、太極陰陽八卦圖、中國書法、鞭炮、針灸、筷子、陶瓷等眾多具有東方神韻的元素,都呈現(xiàn)在了三維立體的視覺中。將“中國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樣的細節(jié)處理,使我們不得不贊嘆導演以及整個制作團隊對于東方文化的透徹了解已然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同樣也大大超出了中國觀眾的預期。
從《花木蘭》這部電影的人物,情節(jié)以及所表達的主題來看,完全是一部旨在弘揚美國精神,西方價值理念的美國動畫片,電影本身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表現(xiàn)只是停留在了表層的狀態(tài)。中國觀眾熟悉的那個“忠孝兩全”、征戰(zhàn)沙場的花木蘭已然活脫脫地變成了一個具有西方特征的活潑少女,她的言行舉止和外表以及附帶的美國思想,在我們眼中顯得很另類。
另外在運用中國元素上,只是一味地在外表上模仿,顯得很刻板,很單薄。在電影場景中雖然依稀有著中國風味的場景,但這確實滿足不了中國觀眾的要求。好像制作團隊只是停留在一些簡單的中國水墨畫上,但并沒有領(lǐng)悟其中的意境。從這兩點非常直觀的感受中,《花木蘭》只是擁有中國名字的美國女孩。相反,《功夫熊貓》中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元素以及儒家思想、佛學的理解與呈現(xiàn)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做作也不夸張。使觀眾能很容易進入到電影的中國意境中。
尤其是巧妙的情節(jié)設(shè)計,實在是讓觀眾覺得很“中國”。比如烏龜仙人與浣熊大師訣別時的場景特別得富有詩意。只見烏龜大師悠然地伴著漫天飛舞的桃花“羽化而逝”,這正是充分展現(xiàn)了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體現(xiàn)了佛家的輪回思想??梢?,《功夫熊貓》的導演完全領(lǐng)悟到了這種中國特有的人生境界,實在是很出乎中國觀眾的意外。不難看出,這部電影的制作人員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比《花木蘭》更勝一籌,這一點對于商業(yè)頭腦很強的美國電影人來說是一大取勝的法寶。也許也正是因為現(xiàn)在的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讓美國人不得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元素的呈現(xiàn)上下足功夫,成為這部電影的最大賣點,也是能在中國市場得到票房的最大籌碼。
如果說《花木蘭》是和“中國風”打了個擦邊球的話,那么《功夫熊貓》則是完全和“中國風”來了次真實的互動。由于《花木蘭》的傳統(tǒng)美式路線,很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到同時期的《美女與野獸》《美人魚》等這類完全屬于美國精神的卡通片,要談其潛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確是少之甚少。反觀《功夫熊貓》,電影并沒有滿足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軀殼,而是選擇了一個合理的巧妙的切入點來深挖其中的中國元素。制作人員排除了西方人的觀念、思想,全身心地以一個“中國文人”的姿態(tài)融入到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正是有著這樣的情感融入與最后的電影呈現(xiàn)的效果,才使中國觀眾真正接受了這部電影。
動畫電影《花木蘭》劇照
當阿寶受到浣熊師傅的培訓,武功大有長進的時候,浣熊師傅表揚阿寶“干得不錯”。阿寶說:“僅僅是不錯?我干得好極了?!变叫軒煾稻o接著說:“真正的英雄要懂得謙慮?!薄爸t慮”正是儒家所崇尚的美德,也契合了中國人的道德審美原則?!俺┌擦肌薄爸t慮”“舍己為人”都是影片所宣揚的美德。太郎作為和平的破壞者,終將被真善美的代表阿寶打敗。在西方人的眼中,佛學是神秘的東方古老文化之一,不僅僅是因為語言文化的差別,更多的是佛學中的“禪”意,估計這也是讓外國人望而卻步的重要因素。然而,電影中烏龜大師的形象塑造真的使人為之感嘆。眉宇間透露著一絲淡定,話語間又是那么的禪意綿綿。例如,烏龜大師說:“消息就是消息,消息沒有好壞之分?!边@讓人想起了《心經(jīng)》中的“色即是空,空既是色”,這樣一種看不見的、摸不著的、聽不到的,但確實是真實存在關(guān)系,正印證了消息就是消息,沒有好壞之分的語境。另外,電影的對白中最為明顯刻意的一句話是:“只有放下心中的疑惑,才能助熊貓完成它的使命,從而完成你的使命?!辈挥锰嗟慕忉專蚁肟措娪暗乃兄袊硕寄芰⒖虒⑦@句話轉(zhuǎn)化成“放下屠刀,立地信佛?!边@些對白,無疑更拉近了中國觀眾的距離,也從側(cè)面反映出電影中佛學文化的滲透。導演馬克·奧斯本用了30年時間研究中國文化,而另一位導演約翰·史蒂芬森則稱他們準備了15年之久?!豆Ψ蛐茇垺返膭幼髟O(shè)計來自李小龍、成龍、周星馳為代表的香港功夫電影。甚至是刻意地模仿,電影導演也借此機會表達出對于中國功夫的酷愛之情。但就像編劇要從大量故事素材中刪繁就簡一樣,這些動作招數(shù)如何與不同的角色結(jié)合起來,并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就好似丐幫擁有打狗棒法,令狐沖的獨孤九劍一樣。
如果說《花木蘭》表達的是“中國殼+美國魂”,那么《功夫熊貓》則表達的是“中國殼+中國魂”。顯然《功夫熊貓》比《花木蘭》更好地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兩部電影的本質(zhì)上看,《花木蘭》既承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忠孝觀念,但又反映了西方社會中個人英雄主義,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觀念,這樣的觀念對于西方觀眾來說可以接受,但對于敏感的中國觀眾來說卻顯得很牽強,因為我們讀到的花木蘭是一個沒有任何雜念,只想為父親盡孝道且被封建思想完全包圍的花木蘭。所以這種違背中國觀眾所認識的傳統(tǒng)花木蘭的形象篡改,是不能被中國觀眾認可的。再看同樣是利用中國文化來打造的《功夫熊貓》,則更好地利用了這一豐富的資源。制作團隊不再是停留在表層的文化傳達上,而是更加用心地挖掘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更值得肯定的是,他們沒有以西方人固有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中國文化,而是從東方人的思考方式為出發(fā)點,對功夫、熊貓、俠道等進行刻苦鉆研。最后從外在因素來看,這10年正是中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10年,中國國際地位的迅速提高,使更多的外國人了解這個帶有古老神秘色彩的國家。他們不再是生搬硬套,肆意篡改,而是小心翼翼,精益求精,充分地考慮到了中國觀眾那根敏感的神經(jīng)。《功夫熊貓》不再是用東方文化的神秘感來吸引觀眾而是直接大膽地向中國觀眾展示他們對中國文化深入研究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