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高級中學 韓 棟
前段時間閱讀了幾本雜志,發(fā)現(xiàn)不少文章中都指出在化學課堂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意識、訓練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是的,如果對化學理論的學習最終不用來指導我們的社會生活實踐,那所學的化學知識僅僅是毫無意義的擺設。那么,如何在平常的化學課堂中讓我們的學生既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又培養(yǎng)意識、鍛煉素養(yǎng),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讓化學課堂更加化學”,個人以為在化學課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學習最好的內驅力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和欲望,用生活中的物品和身邊的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又能利用生活經驗幫助解決理論知識問題,還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學以致用”的含義,理解我們所學的知識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研究的對象就是我們身邊的萬事萬物,所涉及的知識更應該體現(xiàn)在實際生活和生產實踐中。
例如,我們在學習《甲烷》第一課時的時候,可以聯(lián)系國家的“西氣東輸”工程,可以聯(lián)系報道中的“瓦斯爆炸”案例,可以聯(lián)系海底“可燃冰”的開發(fā)。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化學來源于生活的內涵、體會到學習和利用化學對人類發(fā)展的意義,同時也對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陶行知說過: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瘜W是一門實驗科學,要讓學生親歷實際實驗過程、領悟科學實驗方法,讓他們不斷在動手的過程中,操作能力得到鍛煉,同時理解并運用相關思路、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從中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增強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更具化學意義。
例如,在學習鈉與水的反應性質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老師的指點下,先讓學生動手操作一下該實驗步驟。一可以通過實驗操作鞏固前面所學知識,如鈉保存在煤油中、鈉質地較軟、鈉的銀白色光澤以及空氣中迅速被氧化的性質等;二可以通過實驗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像如何正確取用塊狀固體藥品、如何正確使用膠頭滴管、如何規(guī)范使用藥品用量問題等等;三最重要的是通過實驗的一些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和欲望感,在這種心理和感覺的驅使下,學生會自然地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這種好奇心還會導致學生自主地去思考它的原因,鍛煉了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通過這樣手腦并用的過程,也一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不僅學到化學知識,更是體驗化學品質,從而培養(yǎng)化學意識。
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老師所傳授的化學知識,大部分都是通過識記完成的,要想長期的、真正的內化為自己的資源,還需要鼓勵和引領同學們在課堂上自己設計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方案或案例進行驗證和利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拓寬了化學領域的視野,體悟了化學學科的本質:科學的知識和結論離不開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同時也是可以通過實證和偽證的方法總結出來的,是可以檢驗的。這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不唯師、不唯上,而要唯真的科學品質。
同時,我們在化學課堂上還可以通過與知識點相關的歷史史實或有關化學家的成長經歷,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一個化學知識的獲取,都有可能是一個艱難曲折、千辛萬苦的探索過程,它需要不斷思考、不斷論證,并可能是長期的重復著、持續(xù)著,這個過程傾注了科學家的意志,融合著科學家的智慧,伴隨著科學家的心血。我想,這樣的化學課堂一定會讓學生更加感到充滿化學味。
總之,化學是一門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自然科學,我們要利用課堂,幫助學生運用和體驗多種化學方法和探究手段,體現(xiàn)化學學科的價值。一堂更加化學的化學課堂,它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提升化學基本能力,還能構建化學基本觀念、培養(yǎng)化學思維意識,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從化學視角觀察生活現(xiàn)象,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規(guī)范自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