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琿春市第八小學校 馮艷茹
在小學品德課教學過程中,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廣泛開發(fā)和充分利用各種有形或無形的課程資源。如何開發(fā)與利用品德課程資源,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精彩,使學生的道德能力得到培養(yǎng)呢?融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實施目標的開端。它要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處于心理上的最佳狀態(tài)。如果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我們共同進步》引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以前有沒有被自己身邊的人表揚或贊美?分別跟大家說一說。因為這是他們親身經歷過或親耳聽到過的,所以討論得特別激烈,匯報時特別有激情,也就是在這樣自由討論、交流匯報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表揚或贊美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接著教師馬上說,人各有所長,能夠欣賞別人的長處,學習他人長處對自己的進步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樣不但很好地引出了課題,并且揭示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調動,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品德課課文一般都以故事蘊含基本的道德觀點,學生是在以事寓理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對道德形象、道德行為、道德動機、道德效果及道德評價的具體感知,而逐步樹立道德觀點的,因此,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也是目標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例如,《不能忘記的屈辱》一課,教學目標是了解當時列強在侵略時所作所為。體會當時侵略給國家與人民帶來的巨大打擊與苦難,生活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文中我們的祖國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版圖的插圖,使學生了解到我們的祖國曾經是多么的強大。但是,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有些國土被強行租借,有的被列強強取豪奪,四散飄零。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下面的幾幅圖,從圖中香港、澳門的名稱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通過討論知道了他們 都是特別行政區(qū)。都是我們的國土,為什么稱為特別行政區(qū)呢?因為它們都曾被英國和葡萄牙所占領。在著名的鴉片戰(zhàn)爭中,我們的國家更是受到了外來國家嚴重的侵略。國土曾因為許多不平等條約而被瓜分,中華民族飽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躪。所以,從中可以看出教材是師生學習的憑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確實會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的宗旨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要達到這一目標,僅僅用好教材是不夠的,需要我們教師去仔細地發(fā)現教材之外的點滴教學資源,并大膽地加以利用。在小學思品教材中,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這一主題要求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家鄉(xiāng),了解家鄉(xiāng),從而引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濃烈情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引導學生開發(fā)社會資源去尋找家鄉(xiāng)——琿春,有哪些美的風景,有哪些特有的美食,有哪些民族風俗。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對教材的理解不再是枯燥的,而是一種審美的經歷。通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在“親歷”中獲取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課程資源,把課堂外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對課堂內課程資源的補充與延展,讓學生的所見所聞、個體經驗、個性判斷與課堂教學交融互動。從而使思想品德課教學真正走進時代、走進生活,煥發(fā)出無窮的生機和活力。
作為課程資源,家長的發(fā)動與配合,對《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實驗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家長就要在家庭中配合活動,給孩子提供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檢查督促,以促使孩子盡快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本課程源于生活又體現于生活,它對學生的引導是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體現出來的。這就是需要家長朋友幫助學生完成生活中的體驗活動。比如,上《我會好好地吃》《我自己會整理》這兩課。同時,本課程所需要的有關資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僅靠自己在學校的學習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家長朋友一起幫著去查找和整理一些資料。如上《我的一家人》這課。學習紛紛拿來了全家福、家人的生活照片,也精心地準備了自己難忘的家庭故事。同學們之間愉快地分享了故事中體現的濃濃親情和家庭生活的溫馨。這堂課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家長朋友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總之,通過對思想品德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探索,極大地豐富了思想品德課程資源,使課堂教學活動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局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為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和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設更廣闊的舞臺。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還要繼續(xù)邊探索,邊總結,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利用好更豐富的課程資源。